书城成功励志10天打造强大内心
7811100000005

第5章 弱小的内心让人所得无几(2)

这是由于成长环境,导致内心世界停留在婴儿阶段,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严重脱节导致的内心弱小。

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相互成长的过程中,心理世界更应该得到成长和锻炼。

站在生理年龄的角度考虑,内心世界强大是怎样的呢?

一:生理方面已经没有孩提时代的依赖性,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实现基本的生存,自己计划,自己行动;没有虚伪,没有虚荣。

二:生理方面有温和的性格,有自重而不自大的品德。面对困难,有勇气;做事不怕失败,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

因为内心世界足够成熟,所以他对于世事抱着“一切是相对的”态度做人。

对于一个心理得到成长的人来说,他会有基本的判断,有行事的基本准则和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道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在工作上,一个心理世界成熟的人,他知道工作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只为了获得自己的报酬。

在品质方面,心理世界成熟的人不会随意编织谎言,因为在复杂的社会里只有诚实最足以表示心理的成熟,所以交给他去做的工作,无论责任如何重大,他总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接受并努力完成它。

在婚姻生活中,心理世界成熟的人不会对另一半过分依赖,独立却不会丢掉应该履行的义务。有责任,共同承担,有快乐,共同享受,彼此尊重,彼此敬爱,他们决不为七情六欲制约,甘心做感情的奴隶。他们一旦做了父母,也绝不认为子女是他们的私有财产,而是认为孩子是属于社会的,但是,他们也不会因此便轻视他们,或者放纵他们。他们注意自己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他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勇气,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独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认为如此教育子女,比在他们的遗嘱里,留给子女百万家产还要有益。

一个心理得到成长的人,一切“第一”、“最好”、“最荣耀”、“最受人崇拜”等都不能动摇他的心。他是一个合格的人,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杀出一条更适宜生存的路来,不管前途有多少阻碍和陷阱。

你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足够成熟和强大吗?

再来说第二种,心理年龄与心理世界的关联。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小时候一些难忘的经历,这种难忘的经历既有快乐的,当然也有悲伤的,既有兴奋的,也有恐惧的。这些难忘的经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的影响,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些难忘的经历可能会让恐惧和不安全感在心理世界中扎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冷血杀手就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受到别人欺负,长大后要体验到一种别人对他的欺负无力反抗的感觉,以此来弥补内心的饥渴。

心理世界无法超越这一点,这就是心理弱小的一种危险的信号——你让我痛苦,我就要将这种痛苦扩大十倍、百倍去还给你,甚至毁灭你!

以上两种现象是内心世界与心理和生理年龄的关联。

请把你自己的行为,和上面所说的现象对照一下,倘若你的行为和我所说的现象是合拍的,积极的请继续发扬,消极的则需要克服。最好的办法,是开一张清单,说明你的心理在哪几方面还没有成熟,记下来之后,再制订一个促进心理强大的计划,去克服这些缺点。

心理弱小尽管不是过错——当你心理还未成熟的时候,你可以不负责任,但是,如果你知道你的心理弱小而不设法补救,不努力去做一些能使心理强大起来的事,那么你的不幸便该自己负责了。

内心不够强大容易一叶障目

数千年来,哲学家一直思考人类关系的准则,所有的思考,最终都演化出一个重要的观念。这种观念不是新的,与历史一样古老。24个世纪之前,孔圣人已经在中国宣讲; 19个世纪前,耶稣在巨蒂雅石山中教化世人。心理学家将这些观念综合在一个思想中——恐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规则,世界是用心看的。

因此,我们要遵守这个金科玉律,用你的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韩诗外传》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孟子从外面讲学归来。由于天气突变,道路泥泞,回到家之后,孟子又累又乏,妻子赶紧找些米,烧柴做饭。米饭将熟之际,孟子闻到饭香走进灶堂,碰巧看到妻子抓出一把米饭塞进嘴里。孟子非常生气,说:“我疲乏之至,想吃些白饭,你居然在此窃食。”

孟子非常愤怒,不等妻子辩解,便愤愤然去见母亲,说:“妇人无德,我想休掉她。”

这时,妻子赶忙解释说:“刚才烧饭的时候有些烟灰掉进了锅里,扔掉又不好,所以,我就抓出来吃掉了。”

孟子这才知道妻子并非偷饭吃,非常愧疚。

孟子被人们尊为“亚圣”,居然凭借自己所看到的情况轻易做出判断,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网络上有几句话:

即使是lover也有个over,即使是friend也有个end,即使是believe也有个lie。

看似文字游戏,却有着极为深刻的道理,意思是说即使是lover(爱人)也有个over(完);即使是friend(朋友)也有个end(完);即使是believe(信任)也有个lie(谎言)。

这告诉我们,你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

人类是心理动物,很多时候,事实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事实是如何。

然而,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会从情感、情绪、认知、欲望、利益等方面去衡量眼睛所看到的,对眼睛接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知识构成予以定位,这种定位其实只是我们内心层面依据固有的基础进行的定位。但我们却固执地以为,世界真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定位。

举一个事例:

有一次,我在公共场所讲了一个在旅游过程中亲眼见到的事情,说完之后,大家被这件事情逗得哈哈大笑。

笑声过后,一个人问我,“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的事情?”

我将准确的时间告知他,他立刻以一种否定的口吻说:“不可能,那天我也在那里。”

他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我能从他那里得到些什么?

我知道,他相信这件事没有发生的依据是他那天在那个地方没有看到这件事。

我笑着说:“那个地点不只有巴掌大,那天也不是只有几分钟。”

大家听完后都哈哈一乐,唯独他,一直否定这件事,原因无外乎他根本没有看到。

人类行为中的绝对重要的定律,如果我们遵守那个定律,我们几乎永远不会跳出视野所能及的范围。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守了那个定律,我们会少犯错误,但同时我们也关闭了接受外来信息的大门,我们只活在自己的眼睛里——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关闭了自己的耳朵,该是一件多么可怕却又愚蠢的事情。

我们所能看到的事情毕竟有限,当我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将事情定位的时候,就会受到外来不同消息的冲击。三人成虎,如果所有的人都相信与我们看到的相悖的信息,结果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所看到的,这样的结果更可怕。

让我们再说一个事例。

如果有人说你的家乡不美丽,你一定会很生气,同时坚持认为你的家乡是最美的。当然,或许你的家乡是美丽的,四季如春,民风淳朴,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如此。真相往往是这样的:在你的心中,你愿意你的家乡是美丽的,这种美丽仅仅是来自内心深处,属于经过你的眼睛看过之后,在心理将它定格为美丽的。你对家乡的判断,加入了你的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往往并不准确,所以你才坚持认为家乡是美丽的。

每个国家都同样如此。你觉得你比日本人优秀吗?实际上,日本人认为他们自己比你优秀得多。例如,一个守旧的日本人看见一个白种人与一个日本女人跳舞会气得跳起来。

你认为自己比印度人优秀吗?那是你的权利;但千百万印度人觉得自己比你优越无数倍,他们不肯委屈自己接触被你这异教徒的影子玷污了的食物,从而使自己免受污染。

每个国家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别的国家的人优秀,于是产生了爱国主义和战争。

一个不争的事实,几乎你遇见的所有人,都觉得在若干方面,比你优秀。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形成了一种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价值观之下的判断,其结果不言而喻,会造成心理与事实之间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则足以毁掉一个人的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的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一种存在,如果在心里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焦虑、恐惧、徘徊、茫然的情绪就会伴随人们左右,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人类无法准确地判断和评价自己,时而出现过激的行为,时而出现冷漠的行为,心理弱小便不可避免。

像莎士比亚说的:“人,骄傲的人!借助狭隘的偏见,一点微薄的能力,在上天面前,肆意作为,竟使天使们流下泪来。”

内心弱小的人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

看过《寻秦记》的人,可能都对秦王嬴政的突然变化感到不可思议,一次出宫的旅行,让原本唯唯诺诺的嬴政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暴君,集狠毒、专政、强大于一身。

原因是什么呢?

嬴政尽管身为君王,但过得并不如意,趁机逃出了皇宫。然而,在被一个强盗击晕后,赖以生存的金钱被抢走了。醒来后,饥寒交迫难以忍受,被迫偷包子,结果被捉住带往衙门。嬴政向县官自称大王,结果惨被棒打,更被押往长城做苦工。

在做苦工的过程中,他因为软弱,到处受欺负,连饭都被别人抢走。他明白了弱肉强食的本性,在为了生存而争斗的过程中,他渐渐变得强大。

在工地饱受煎熬,正感绝望的时候,有个监察官前来巡查,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大叫自己是大王,可惜被殴打至昏死过去,被丢弃于乱葬岗。他望着身旁的尸体,体会到没有权势是何等悲惨,顿悟应该要珍惜自己的权力……

回到皇宫以后,他变得专制、强大,以往唯唯诺诺的神态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让人恐惧的神态。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斗争之后,他的心理变得强大,从而做出了一番成就。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嬴政是很多人的影子,因为没有经历过一场非凡的经历,他唯唯诺诺,心理弱小,事事都任人摆布,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