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皮卷
7811600000032

第32章 叱咤职场商界的智慧(4)

巴塞罗那奥运会前,有人披露出其中的奥秘,此公训练时经常越过6.25米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拿出真本事,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自己的纪录。因为他与赞助人和运动会组织者有约,每破一次纪录可得75万美元的奖金,所以大幅度提高成绩是不明智的。

布勃卡如此这般,称雄多年。当然,他的聪明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智慧钥匙:

有时候,可持续发展比一下子就到达顶峰要明智、经济得多,在努力向上的同时,留点余地给明天,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42.劣势中的优势

一人拜访一位武林大师,请教他是如何练就非凡武艺的。大师拿出一把只有一尺来长的剑,说:“多亏了它,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个人大为不解,问:“别人的剑都是三尺三寸长的,而大师的剑为什么只有一尺长呢?兵器谱上说:剑短一分,险增三分。拿着这么短的剑无疑是处于一种劣势,大师怎么还说这把剑好呢?”大师说:“就因为在兵器上我处于劣势,所以我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果与别人对阵,我会是多么的危险,所以我只有勤练剑招,以剑招之长补兵器之短,这样一来,我的剑招不断进步,劣势就转化为优势了。

智慧钥匙:

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把自己放在劣势,就是给自己压力,为自己注入进取的动力,敢于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人,最终就有可能把劣势转化成为优势,从而取得胜利。

43.路边两家店

在一条马路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家,右边一家。

每天早晨,右边店里的服务员微笑着把顾客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不加鸡蛋?”那人说加。于是她给顾客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两种情形大约各占一半。

左边那家店里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顾客笑了,说:“加一个。”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会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这种情形很少。一天下来,左边的这家店就要比右边那家多卖出很多鸡蛋。

一年之后,左边的小店变成了大店,扩大了规模,而右边的那家还是一年前的老样子。

智慧钥匙:

工作时给别人留余地才能为自己争取领地,别人有了选择,自己的选择面和发展空间才更广。

44.多变的职业

曾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她的职业,几乎每一步都是由组织上安排,自己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1968年,任小萍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农兵学员。当时她年纪最大,水平也最差,她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回答不了问题而被罚站。第二天,教室里挂出一条横幅“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她就是这个阶级兄弟。但她从未放弃自己,而是加倍的努力,等到毕业的时候,她已经成为全年级最好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进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最没出息的工作,但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的工作做出了花。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所以每当有电话,她都能最快的让对方找到人,有些人有事不知道该找谁时,只要跟她说清楚,她就能帮他准确找到人。慢慢的使馆人员有事外出,并不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的表扬她,这是破天荒的事。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做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颇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大。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力。后来勉强同意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获得了外交部多次表彰。

智慧钥匙:

一个人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她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也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45.一百元的假币

有一个商场招聘员工经过筛选后。三位女孩子参加了第二天的复试。

复试由老板把关当第一位女孩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时,老板拿出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要这位小姐到楼下去给他买一包香烟。这位女孩觉得自己还没有被正式录用,就被老板无端指使,很是过分。将来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多麻烦事,于是干脆地拒绝了老板的要求,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第二位女孩走进办公室后,老板也拿出了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要她去买一包香烟。这位女孩很想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当她到楼下买香烟时,才发现这张钞票是假的,但她还是用自己的钱买了烟,又把找来的零钱全部交给了老板,对假钞的事只字未提。

第三位女孩也同样被要求去买香烟。当她接过老板递过来的一百元钞票时并没有转身就走,而是很自然地看了看钞票,很客气地要求老板另外再给她一张钞票。老板微笑着拿回了那张一百元钞票。

最后第三位小姐被录用了。

智慧钥匙:

人在工作中要保持认真细心的态度,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抱着这样的态度投身工作,怎能不令人取得成绩、不令人敬仰呢?

46.寻宝

一家公司准备从基层员工中选拔一位主管。

董事会出的题目是寻宝:大家要从各种各样的障碍中穿越过去,到达目的地,把事先藏在里面的宝物——一枚钻戒找出来。

谁能找出来钻戒,钻戒就属于谁,而且还能得到提拔。

大家兴奋地开始行动了起来,但是事先设置的路太难走了,满地都是西瓜皮、树叉、骨头,大家每走几步都要滑倒,但为了那枚钻戒和提拔大家艰难地前进着。

在他们的寻宝队伍中,公司的一位清洁工落在了最后面。对于寻宝他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把垃圾车拉过来,然后把那些垃圾慢慢地装上车,然后拉到垃圾站去。

几个小时过去了,西瓜皮也快清理完了。大家终于冲向了目的地,但四处寻找,却是一无所获。最后看见那个清洁工的手里却拿着那枚闪闪发光的钻戒。

公司召开提拔大会时董事长问大家:“你们知道公司为什么提拔他吗?”

“因为他找到了钻戒。”好几个人举手答道。

董事长摇摇头。

“因为他能做好本职工作。”又有几个人举手发言。

董事长摆了一下手:“这还不是全部,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富有团队精神,在你们争先恐后寻宝的时候,他在默默地为你们清理障碍。团队精神,这是一个人、一个公司最珍贵的钻戒!”

智慧钥匙:

在现代企业,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倒是那些时刻替别人着想的人,经常获得意外的收获!

47.你的生活应该在这儿

美国有个小女孩家里很贫困,她从12岁开始,每天放学后,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

有钱人家的孩子和小女孩差不多大,他们天天舒服地在家里吃着她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水果和糕点。她感觉很不公平,每天都带着愤愤不平和抱怨回家。

一天,她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你的生活是在自己的家里,和你的亲人在一起。在那里你只管干好你的工作,然后拿着钱回家来就行了。”

从父亲的这番话中,她好象领悟到了许多的人生真谛:

在那以后,小女孩又为形形色色的人工作过:他们有的很聪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宽广,有的小鸡肚肠。但她从未再抱怨过。

她就是后来的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

智慧钥匙: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自己;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让工作把握你;你真正的生活是和你的家人在一起;你与你所做的工作是两码事,你该是谁就是谁,认清、找准自己的位置。

48.老清洁工

克里姆林宫曾有位老清洁工。每当有人问起他对工作的感想时她都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最低下的平民百姓,可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与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难道老清洁工在那种特殊的场合就一点儿感叹也没有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她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茫一起清扫掉。

智慧钥匙: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定要有好心情。在快节奏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活得很累。家里大量琐碎的事务需要料理,人际间的是非恩怨需要平衡,名利场上的晋级提升需要竟争……面对如此重负,如何有一个好心境?像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那样把各自的岗位看成是分工不同,把收拾灰尘、垃圾与叶利钦收拾俄罗斯看得同样重要,那么你的心情就会静如止水,一切烦恼和忧愁就会烟消云散。

社会分工千差万别,人与人也各个不同,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只要你做自已该做的事,就算是人生中的一种成功。

49.生活如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一位智者诉苦,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给压力,下属又不合作,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出家好了,以后不用再面对这些工作上的烦恼。

智者对她说:“生活不就是修行吗?可知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对出家也生厌了,那又怎样?”

女士此刻无言以对。

智者开导她说:“"你要明白你在公司的职责,如果现在的生活你也应付不了,去寺院你又应付得了吗?例如寺院生活的清规或清苦等。你要明白为什么公司要雇用你,为什么你的上司要赏识你?你的职责就是为公司解决难题,所以你要做好你的职责,你可以尝试去了解你上司的烦恼,如果你明白,你就懂得处理他现在面对的难题。与你现觉得很难交给下属去处理工作时情况也一样,譬如你做衣服,你有什么要求,你要清楚的告诉对方,让对方明白了才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做。就是这样你要解释给你的下属知道,要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给他们方向,他们才明白应如何做。其实生活就是修行,与做好工作,完成我们的职责也是一样,不要一昧抱怨上司和下属,只要做好我们的职责,这就是入世修行的不动心!”

那位女士听完这番话,脸上重现喜悦的神色,顶礼而去。

智慧钥匙:

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不要抱怨别人对我们不公平,首先要认真想一想,我们是否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圆满完成了人生的职责。

50.三个论功的和尚

三个和尚一起出门,到了晚上就在破庙里休息。看到庙门被荒废都觉得可惜,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庙荒废了呢?三个和尚开有各自的看法。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互不相让,都感觉自己的有理,于是,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最后谁说的对。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新颜。

三个和尚这时又对庙的兴盛有了争论。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最后只好各奔东西。

智慧钥匙:

这庙的荒废,即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有史为鉴,太平天国洪秀全夺取天下之后也兴盛了些年,为什么最终会导致失败?就是人心不齐,发生了内讧。人们想成就事业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人心所向,众志成诚,具有这种凝聚力,事业必然会成功。成也人心,失也人心。

51.笑

晋文公领兵出发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这时仰天大笑,晋文公便问他为何仰天大笑。他说:“我是笑我的邻居啊!当他送妻子回娘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采桑的妇女,便按捺不住就去和采桑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勾引着她。我正是为这件事而发笑呀!”

晋文公听了之后,领悟他所说的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而班师回朝,还没回到晋国,就听说有敌人入侵晋国北方。

智慧钥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聪明的决策者总是应考虑周全,慎重地做攻守决定。

52.十八岁,只有一次

有一个部落打胜仗后,部落的首领大摆筵席庆功行赏。首领对小儿子说:“孩子,我们胜利了,可惜你没有立功。”

小儿子遗憾地说:“父亲,你没有让我到前线去,叫我如何立功呢?”有一位大臣连忙安慰地说:“王子,你才18岁,以后立功的机会还多着呢。”王子对首领说:“请问父亲,我还能再有一次18岁吗?”首领很高兴地说:“很好,孩子,就以这句话,你已经立了大功了。”

智慧钥匙:

光阴一去不复返,努力应该要求趁早。赶紧努力,不要等到年纪大了,还要为一日三餐拼命时,不是更累吗?

53.冲突

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亲自审理几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审一桩小民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国王一行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国家都在朕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朕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国王满脸不快,质问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禀告。陛下当然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总揽。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柯克显得很恭顺,但眼神中却透出一份坚定不屈。

“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桩新鲜事。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归。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喽。”国王语中带刺儿。

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说了下面一番话,这段话在英国法律史上极重要。

“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的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