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语文故事
7821500000021

第21章 流传千古的俗谚故事——历久弥新曾相识 百转似真知(3)

李秀才和张秀才打赌,什么东西最干净?李秀才说:“水洗为最净。”张秀才辩解道:“眼不见为最净。”两人僵持不下,决定用全部家产为赌注,请众人评判。村里人评判结果还是“水洗为净”。张秀才全部家产归李秀才所有,限三天后兑现。

张秀才回家后对妻子一说,妻子好一通埋怨。夫妻二人长吁短叹,一连两天茶饭不思。第三天一早,妻子忽然想出个好主意,张秀才一听,心中大喜,马上准备操办。

上午,李秀才正准备去张家接收财产,忽然有人来说张秀才中午请他和各位评判人吃饭。他心想:张秀才这人虽然固执,但做事倒算仗义。于是邀了评判人,去张家赴宴。

众人正在喝酒,见张秀才的妻子提出一只便桶,在院里用水刷了几遍,又用开水烫过,拿进屋里。众人不解,但吃饭时也不便去问。过了一会儿,张夫人端出香喷喷的米饭,请大家吃,众人夸了几句米饭好香。张夫人说:

“谁还添点?我去拿来。”众人一致说好,张夫人转身拿出便桶,桶内满满一桶白米饭。张夫人抱歉地说:“今天人多,家里没有大桶,只好用便桶盛饭。”

众人一听,纷纷指责张夫人。张夫人辩道:“便桶已经用水洗了数遍,诸位不都认为水洗最净吗?况且,刚才你们吃的饭,也是这便桶里的,你们不是说香吗?”几句话,问得众人哑口无言,有几个已开始作呕,评判人不得不承认:

“还是眼不见为净。”

这句俗语和这个故事,后来流传极广。

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国时,曹操平定北方,后又试图统一全国。

刘备这时羽毛尚未丰满,无法抵抗曹操大军的攻势,于是派诸葛亮去东吴见孙权,希望双方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诸葛亮对孙权说:“昔日将军在江东起兵,刘备在汉南举事,共同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了后方,又收复了荆州,已经是威震四海。而刘备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逃到这里来了。希望将军您能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早与他一刀两断;如若不能,则干脆早点放下武器投降。像将军现在这样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里又另有主意,事情到了这样紧急的地步,再不当机立断,危险马上就要来了。”

孙权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告,与刘备联合起来,终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曹操。

诸葛亮说刘备英雄无用武之地,实际上是对刘备处于窘迫境地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但后人则照字面上的意思,用这句话来比喻才能没有地方发挥。

有志者事竟成

耿?奉命去攻打张步。然而当时张步势力很强,名声也高,一般将士不敢轻易与他较量。耿?却不迷信,他率兵先攻打由张步的部下镇守的祝阿,一上午的工夫,便攻下了。接着又用计攻破了计里和临淄,张步虽知部下连连败北,仍没把耿?放在眼里,率兵到临淄城下,试图一举夺回临淄。

耿?与张步在临淄东城外交战。厮杀中,耿?的腿部被箭射中,他看都没多看一眼,立刻挥刀把箭砍断,仍然继续战斗。

刘秀听说张步亲率大军攻打耿?,还没到时,耿?的部下对他说:“张步的兵力太强,这么战下去,我们战得太艰苦,伤亡也大,不如暂时休战,等援军赶到再出去。”可是耿?不同意,说:“主上来的时候,应该杀牛备酒,隆重接待,怎么能够把敌人留给主上去消灭呢?”

于是,继续出战,终于打退了张步。

刘秀到了临淄,看到耿?靠自己的力量打退了张步,心中大喜,慰劳了军队,还当着众将官的面夸奖了耿?,说他是“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来人们就用“有志者事竟成”说明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最后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把事情做成功。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从前,有位进京赶考的书生。他在赶考途中看到一棵快要枯死的李树,就用自己的水为李树浇灌,这天晚上书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向他走来,对他说:“多谢你救了我,你进京赶考,我会尽力帮助你。”书生醒来,果然见身边有一颗红润光滑的李子,他很是高兴,带着李子上路了。

到了京城,进了考场,李子变成了一支笔。书生握在手中,写出了洋洋洒洒的盖世之文。皇榜下来,书生中了状元,留在朝内做官,李子变作姑娘天天与书生为伴,暗用仙术为书生解决了许多难题,书生因此被皇上重用。

朝中宰相见书生得宠,便想招他为婿。书生听说相府的小姐美如天仙,便答应了。为了荣华富贵,书生将李子的真情忘得一干二净。一天,他看到李姑娘化做一颗李子在睡觉,便上前抓住摔在地上,踩了几脚。

没有了李子,书生什么也不会了。皇帝让办什么事他都办不好。皇帝一气之下罢了他的官,宰相也退了婚,书生悔恨交加,可为时已晚。

以后,这个故事就流传了下来,并有了“有理(李)走遍天下,无理(李)寸步难行”这句话。

无巧不成书

据传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每到写武松打虎一节时,总是无法下笔,因为他从未见过打虎场面,只凭空猜测不知道怎样描绘。

正当冥思苦想之际,忽听门外一阵吵闹,他放下手中的笔,信步来到门口。

见有不少人正在看热闹,施耐庵拨开众人,上前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因为喝醉了酒,不知怎么与一条大黄狗发生了冲突,人狗混战,难分胜负。

施耐庵正要上前喝住阿巧,转念一想,武松打虎不也是酒醉之后吗?且看看酒醉的阿巧如何对付这条大黄狗,也许能有点启发。想到这里,他便在一旁观察着阿巧和狗的一举一动。

只见阿巧衣襟敞开,抡圆拳头朝狗头打去,大黄狗轻轻一闪,回头又向阿巧扑来。阿巧怒不可遏,一把抓住狗脚,飞身跨在狗的身上,举起拳头在狗头上来了三拳,大黄狗瘫趴在地,毫无力气了。

回到家里,施耐庵就在脑海中慢慢回放刚才的一幕,以阿巧打狗为参照,写成了武松打虎,写完之后,满意地叹道:“要是没有阿巧,我就写不成这本书喽。”

此后,“无巧不成书”这句话便流传开来。意思是说,由于意料之外的事或巧合而使事情富有戏剧性。

解铃还须系铃人

古时有一位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和尚,法号法一。其他和尚因为法一不专心苦修都瞧不起他,只有法一的师父法心禅师识其慧根,对法一十分器重。

一日,法心禅师问弟子:“系于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人能解?”

和尚们听了,低头深思无人能答,正在这时,法一从外面走了进来,法心禅师又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法一不假思索,随口答道:“谁能系上,谁就能解下。”

其他弟子听了,懊悔自己思虑不及,不得不佩服法一。法心禅师语重心长地说:“法一颇具慧根啊!”

这句话告诉人们:谁惹出的事情,还是要由谁去解决。

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清代济州有件冤案,一个名叫翟夏中的百姓,早上起来打扫院子门前的积雪,看见邻居郑仪家瓦片上覆盖一层雪霜,便好意帮其扫落。谁知扫霜时竟发现郑仪一动不动地倒于血泊中,翟夏中惊慌失措,吓得跑回家中。随后,郑仪尸体被另一人发现,报到县衙,知县勘查过现场后发现了可疑的脚印,经确认是翟夏中所留,不听其辩解将其屈打成招,打入死牢。

翟夏中的妻子到州衙鸣冤,州官分析案情,觉得可疑,责令知县查明真凶。知县无奈,仔细侦破,终于将真凶缉拿归案。

原来,郑仪的堂弟郑容是个市井无赖,郑仪曾劝他弃恶从善,而他一直怀恨在心。一日他与郑仪争执失手将其杀死便仓皇逃窜,一夜大雪盖住了他的脚印,反而留下了翟夏中的脚印。

真相大白,自然要放了翟夏中,知县为了挽回面子,对翟夏中说:“若不是本官明察秋毫,你哪有今天啊!以后你不要多管闲事,扫你自己门前的雪就是了,管别人瓦上的霜干什么?”

“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随着这起冤案一下传开了。

后就成了一些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人的座右铭。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明末清初,中原地区国政衰败,敌军入侵,连年征战,百姓痛不欲生。

一户农民姓李名大,因颗粒无收流离失所。一家一路乞讨来到京郊,搭了个简易窝棚,勉强居住度日。

有一天夜里,李大正熟睡,忽然被一阵喧闹惊醒,起来一看,是军队在押运粮草经过此处。一辆辆马车满载着不知从哪里劫掠来的粮食运往京城。

李大让妻子照顾好睡熟的孩子,自己溜出窝棚,拿着家什,蹲在路边。待运粮车过后,他借着月光,将路上散落的粮食扫拢,到天蒙蒙亮时竟捡了有半口袋。

清早,李大让妻子熬粥给孩子们喝,这些天一家人没怎么吃过粮食,孩子们醒来见到粥,都手舞足蹈,一碗又一碗地喝开了。李大两口子看孩子们吃得香甜,十分欣慰,自己也想喝些,可又怕孩子们吃不饱,不知这一锅粥够不够喝。两口子一边慢慢啜着,一边看着锅里的粥还有多少。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后来被人们反其意而来责备那些贪婪无尽的人。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清末庚子年间闹起义和团,义和团在河北、山东一带发展壮大。一开始以扶明灭清为口号,到后来,洋人入侵,则把口号改为扶清灭洋。

河北沧州是着名的武术之乡,也是义和团兴盛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坛主,人称潘二爷。潘二爷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一生闯荡江湖,见多识广。

新入坛的一个拳师名叫李勇,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只是经验不足。

在一次攻打天津英租界的战斗前,潘二爷说:“洋人有洋枪,与他们作战要靠近了打,不能造声势硬攻,要智取。”李勇说:“凭咱们这身武艺,还在乎他什么土枪洋枪。”

战斗开始了,李勇率众先是喊杀,径直往里冲,洋人们端起洋枪开火,尽管义和团的勇士们喊着刀枪不入,可一个个还是被枪弹击倒,伤亡惨重。李勇自己也负了伤。

失败后,李勇感叹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句格言是说,不听有经验的老人的话,就可能遭遇挫折。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拜师学习书法,二十多岁已小有名气。但名气大后,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勤奋刻苦。

一次,他出去游玩,途经一处茅草屋,就进去休息。屋里有一个老婆婆,见王羲之又饿又累,就赶紧和面拌馅要给他包饺子。老婆婆在炉子上放上一把粗嘴大茶壶,背对着茶壶坐下,一边包饺子,一边和王羲之说话。老婆婆包一个饺子就往后面的茶壶里扔一个,不偏不斜,每个饺子都正好扔在茶壶嘴里。王羲之看呆了:“这简直太神了,婆婆你是如何练出来的呢?”老婆婆笑着说:“这没什么难的,只要干得多,熟能生巧,劲用多大,哪个方向我都心里有数。不过这也要多干,一停下来不干,就扔不准了。”王羲之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启发,觉得自己练字也要像老婆婆扔饺子一样,要持之以恒,不能松懈。他回到家中,闭门谢客,每日勤学苦练,字越写越好,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现在,人们常用“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这句话来形容做某件事时,很有把握,或对某件事很了解。

朝里有人好做官

牛大人奇丑无比,并且目不识丁。牛大人的母亲是林大人的奶妈。林大人当官后,将奶妈一起接进了京城。

有一天,番国使臣向皇上献宝:一件大蟒袍,一顶小头盔,一双小脚女人穿的靴子。使臣有话,如果天朝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穿戴,以后永不进贡。

皇上一听就急了,四处寻找能穿上这身衣服的奇人。林大人第一个就想起了奶妈的傻儿子。

皇上宣姓牛的进宫试衣。这身衣服好像是给这个姓牛的定做的,穿着别提多合适了,他穿戴完毕,在皇上面前一走,那个滑稽相,连皇上都忘了帝王的尊严,笑得差点儿从龙椅上掉下来。林大人问皇上:“陛下看他穿着怎么样?”皇上笑得合不上嘴:“好,好,哈……一副天官的派头。”林大人赶紧拉住姓牛的说:“还不赶快谢恩。”皇上被说愣了:“谢什么恩?”林大人说:“皇上刚才不是说封他为天官吗?”皇上心想,天官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封一个就封一个吧。于是,姓牛的就当了天官,成了牛大人。

“朝里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就是讽刺封建专制体制下,即使像牛大人这样的傻子,只要在朝廷里有个亲戚,也照样可以当官。比喻有门路,有人撑腰,做事方便。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从前,有一个屠夫,心狠手毒,没有一点慈悲之心,并且他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差,常常虐待他们。街坊邻居都认为他是个不可救药的不孝子,并为他父母的晚年生活担心。

有一回,屠夫家的母猪生了一窝小猪,共五头。还等不及小猪长大,屠夫就把母猪捆绑起来,磨刀霍霍,要把它杀掉。五头小猪见屠夫要杀它们的母亲,非常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屠夫的行动。老大趁屠夫打盹时,把屠刀叼走了;老二则用嘴把杀猪用的大木盆拱走了;老三、老四拼命去咬捆母猪的绳子;老五最小,身单力薄,干不了大事,只好跪在地上,流着眼泪,嗷嗷直叫,哀求屠夫不要杀它的母亲。屠夫醒来,见了这般情形,很受震动,想不到连这种只知饱食酣睡的畜生也有救母之情!于是,他扔下屠刀,放开了母猪。从此以后,他改恶从善,吃斋念佛,悉心侍奉二老双亲,后来竟然得道成佛。

后来,佛家便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劝人停止作恶,改恶从善,修成正果。一般人则常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比喻改恶从善。

挂羊头,卖狗肉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灵公喜欢宫中宫女穿男装,于是齐国妇女都纷纷仿效起来。

齐灵公知道后,觉得整个国家这样闹腾起来,有损国家的声誉。再说,所有的女人都穿男装,看上去实在单调难看。于是,他下令说:“从现在起,再有女穿男装的人,一律严厉惩罚,要撕破衣服,扯断衣带。”

齐灵公心想,采取这样严厉的措施,一定能够制止女穿男装的现象。可他没想到,尽管有许多女人的衣服被撕破了,衣带被扯断了,却仍然有许多女人照样穿着男人的服装,女穿男装的现象还是不能杜绝。齐灵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相国晏子来见齐灵公。齐灵公就问晏子:“为什么采取这样严厉的措施,女人们仍不服从禁令?”

晏子回答说:“大王在宫中纵容女穿男装,在外面却禁止这样做,就好像在肉铺门外挂着羊头,而里面的桌子上卖的却是狗肉。这样的禁令当然不灵。如果大王您首先在宫中禁止女穿男装,外面的女人自然不敢不听从禁令。”

于是,齐灵公下令禁止宫女再穿男装。这一次果然灵验,不到一个月,全国女子再也没有穿男装的了。

这句俗语传到今天,比喻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欺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