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外地理故事
7824800000003

第3章 江河湖海的奇妙故事(2)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中,讲述了诸葛亮南征到西洱河时,已经被四擒四放的孟获,逃到了秃龙洞寻求救援时又被俘虏的历史故事。

当时洞主朵思大王对孟获说:“附近有四个毒泉,蜀兵到来,沿路无水,若见此四泉,定然饮之,虽百万之众,也有来无回。”

孟获闻听大喜,忙问是哪四泉。

朵思大王说:“此四泉一曰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曰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

果然汉军先锋几百名将士,由于天气炎热,人马争饮哑泉水后,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幸亏有神仙指教,找到了山林深处的“万安隐者”,饮了草庵后的安乐泉,方才吐出恶涎,恢复言语。他告之另外三处毒泉切不可饮,只能掘地为泉,方饮之无妨。这样汉军才安然到达秃龙洞,五擒了孟获。这个故事中的泉水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界的泉水是在含水层里流动的地下水,遇到适当的地形、地质条件时,自动流出地表,即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按动力特征可分为上升泉、下降泉;按泉水温度可分为冷泉、温泉和热泉;按泉水化学成分可分为淡水泉、矿泉。

我国泉眼很多,仅温泉就有2000多处,而且名泉近百,奇泉数十。云南是我国温泉最多的省份。小说中提到的四个毒泉,可能确有其事。泉水在地下流动途中,势必会掺进一些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有人推测,故事中的哑泉、安乐泉和柔泉现象,就与泉水化学成分有关。哑泉可能是含铜盐的泉水,因为云南地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境内遍布大小铜矿,如著名的东川铜矿自东汉起就已开采。至于安乐泉,可能是碱性泉,汉军饮用后与含铜盐的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性沉淀物,能洗胃解毒。柔泉可能是含毒气的冷泉,这种毒气泉,现在腾冲县城东北45千米处就有一个,叫扯雀泉。它喷出的有毒气体来自地壳深处的熔岩,沿断裂带溢出地表,该泉周围还经常能看到被熏毒死的老鼠和鸟。显然,如果汉军在类似的毒气冷泉旁久停,就定会“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

故事中的灭泉,与汤无异,当然就是水温很高的热泉。云南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热富积。如滇西的腾冲在地质史上就是个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至今仍是有名的“温泉之乡”,仅在南北长115千米,东西宽55千米的范围内,就有79处热泉群。可以说每一个老的火山口,现在就是一个温泉眼,如硫黄塘大滚锅喷泉,是一个直径3米,深1米的圆形水池,冒气喷水,温度高达96℃。可想而知,人如果跌进去,必然“皮肉皆烂,见骨而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热水泉呢?主要成因是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浆接触时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按地热增温率,常温层以下15千米深度内,平均每深入33米温度会提高1℃。因此,当深层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会形成多样的温泉、热泉、沸泉、间歇泉等。当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硅酸盐、硫酸盐、硫、硼、镁、钠等成分,以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气体时,就会成为不同的矿泉。

泉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不仅便于我们了解岩石的富水性、地下水类型及化学成分,了解河流补给、径流与排泄,而且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和城市用水(如我国北方牧区和济南市),还可以用泉水发电和作为制药医疗、冶炼工业的原料;另外温泉还能提供廉价的热能。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相继发现和打出了地热泉和地热井,用于采暖、育种、温室生产、发电等。

馋嘴猫的苦衷

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领土。美丽的西沙,岛屿非常多,可是每个岛屿都特别小,别看这些岛屿小,上面同样长着茂盛的热带林木,树林中生活着许多昆虫等动物,枝头上栖息着无数只海鸟。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在这里日日夜夜和这些昆虫、海鸟为伴,誓死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战士们在一个大一些的荒岛上生活,条件很艰苦,因为这里没有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就连人喝的淡水也很缺乏。但海岛战士以岛为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岛上栽种了美丽的鲜花、绿油油的蔬菜,把小岛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我们养一些鸡吧。”有的战士提议。

于是,他们从大陆上运来一些公鸡、母鸡。这些从远方迁入的“客人”,在岛上生活得很习惯,高傲的公鸡伸长脖子“喔喔”啼鸣,成群的母鸡在岛上草丛树林中自由自在地觅食,生下一个又一个的鸡蛋,给沉寂的小岛带来勃勃生机。

鸡越养越多,到后来,谁也弄不清楚岛上究竟有多少鸡了。到了改善生活的时候,炊事员只要到树林中转上一圈,很快就可以拾满一筐鸡蛋。

可是,没过多久,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老鼠成灾。不知谁不小心把老鼠带上了岛,老鼠不但样子叫人讨厌,还祸害战士们的菜园,咬坏营房里的家具,甚至连埋在地下的电缆也被老鼠咬断了。

最叫人生气的是由于老鼠的大量繁殖,使鸡无法安生。战士们曾发现,在白天老鼠一小时之内就咬死20多只雏鸡。在夜晚,两三只大老鼠竟敢向老母鸡发动进攻。

怎样对付老鼠的猖狂进攻呢?上级派来了灭鼠专家,带来最毒的鼠药。成群的老鼠被毒死。可是,专家一走,残留下来的老鼠又卷土重来,以更加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

终于,鸡无法再养下去了。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不再回来,它们躲进树林深处,成了名副其实的“野鸡”。

那么,怎样打退老鼠的进攻呢?对了,用猫!猫是老鼠的天敌。战士们从大陆上带来了猫,猫很快就把老鼠剿灭了,而且比任何鼠药都来得彻底。

但是,猫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不是常说“馋猫馋猫”吗?老鼠消灭了,它们又开始对栖息在树枝上的鲣鸟动脑筋。

馋猫们灵巧地爬上树枝,偷吃鲣鸟窝里的雏鸟。有时还偷偷地匍匐在树枝上,专门偷袭从海上飞回来的大鸟。

战士们在岛上巡逻,常常发现在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羽毛骨头。一调查,原来都是馋猫们作的孽。鲣鸟长着白白的羽毛,长长的嘴巴,爪子上长着鸭子般的蹼,是国际上重点保护鸟类。

不能让这群馋猫长期为非作歹,于是战士们又养起了狗,战士们带上狗队,到树林中搜索,寻找那些作孽的馋猫,一经发现,就放出狗去,把猫咬死。猫的烦恼减少了,可狗的麻烦又来了。狗爱打架,到处汪汪地乱叫,搅得小岛不得安宁,有人说不养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不养狗的话,前面所讲的一系列问题是否又会再度出现呢?

海岛战士陷入了苦恼……

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就好像一台复杂的机器上的各个零件,既互相依靠,又互相制约,地理上把它叫做食物链。也正是由于有了食物链,大自然才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可是,如果我们不小心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平衡,就可能给我们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

让人起死回生的死海

几万年前,罗马帝国统帅狄杜带领军队包围了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城。激战之后,罗马军打了个大胜仗,俘虏了很多的耶路撒冷人。狄杜决定将这些俘虏全部处死。然而俘虏数目惊人,该如何处死呢?这让狄杜伤透脑筋。想了又想,他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俘虏押往死海处决。死海被罗马人认为是一个不祥之地,里面没有任何鱼类和水草,甚至鸟儿也不飞往那里。狄杜想,死海的水一定有毒,人就是淹不死也会毒死了。

于是,狄杜下令在死海处决俘虏。他命令手下士兵把俘虏绑起来,投入死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战俘们不仅没有被毒死,甚至也没有沉入海底,反而都安然无恙地漂浮在海上,没多久就被波浪送回岸边了。狄杜暴跳如雷,下令再次将俘虏投入死海。可这一次跟上一次一样,俘虏仍然平静地浮在水面,不一会儿就又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下令再试,一连几次都是如此。狄杜大惊失色,他想:这片水域连鱼都没法生存,怎么人被抛入竟能生还呢?他们一定有神灵护佑,否则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狄杜胆子再大,也不敢与神灵为敌,只好把这些俘虏全部释放。

死海其实不是真正的海,而是一个没有出口的死水湖,但由于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比一般海水所含的盐分还高七八倍,所以被称为“海”。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死海相当于一个大盐库,蕴藏的盐可供全人类食用约2000年。

在这样的水中,海洋生物当然无法生存,湖岸周围也是寸草不生,因此才有了“死海”之名。鱼虾等海中生物虽然无法在这里生存,可是死海对人体并没有什么伤害,而且由于死海中的水的比重比人体的比重还要大,所以人完全能够浮在水面,不会沉下去。正是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拯救了战俘们的性命。

你不知道的“海上坟地”

20世纪初,六个英国航海爱好者驾驶着帆船,准备横渡大西洋去往美国。亨利·巴克特是这些人的首领,他从小就立志要征服大海,这次横渡大西洋的行动就是由他发起的。出发后的前四天,天气一直很好,帆船平稳地航行在大西洋上,船员们有说有笑,享受着这次美好的旅行。可是到了第五天,天气突变,狂风暴雨不期而至,海面上巨浪滔天,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把帆船吞噬。

就这样,暴风雨一连肆虐了三天,在海浪的洗劫下,甲板上空空如也。更糟糕的是,帆船的桅杆已经拦腰折断,舵也不知去向。船员们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因为船没了桅杆和舵,就无法继续航行,只能任其漂流。

可是,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深夜,亨利一边在甲板上巡视,一边暗暗祈祷上帝的保佑,突然,他发现几条长相怪异的白蛇悄无声息地爬上了甲板。亨利不动声色地操起一根棍子,对准白蛇的头部猛打,白蛇就一动不动了。天亮后,船员们惊讶地发现,那根本就不是蛇,而是一种带有吸盘的海草,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这下完了,我们进入了马尾藻海。”一个经验丰富的船员说,“我们没准会葬身此地!”

“天哪,马尾藻海!”一向胆大的亨利此时也吓得浑身发抖。因为他知道,马尾藻海又称“海上坟地”,自古以来,误入这片海域的人几乎无一生还。幸好船上还配备了一些小艇,亨利果断地下令:“赶快弃船,乘小艇离开!”

六个人跳上小艇,一边用木桨驱艇前进,一边挥刀砍劈沿路的海藻。小艇走了很久后,亨利等人回望被遗弃的爱船,只见它被白蛇一样的海草死死缠住,快要沉入海底了。船员们心惊胆战地往前划,直到第三天黄昏,海草才消失不见,海面也显得开阔起来。六个人终于逃离了“海上坟地”,不久又搭上了一艘美国货船,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马尾藻海位于大西洋北部,约在西经40°~70°,北纬25°~35°。它长3200千米,宽1100千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海岸线的海。

马尾藻海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海洋学家认为,马尾藻海的马尾藻原先生长在海底,后来受狂风和海流的影响,进化为无根漂浮的海藻。另一些人则认为马尾藻海的马尾藻本来就属于漂浮海藻,是从其他海域漂浮过来的。

这种海藻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就是喜欢缠绕在船舶等固体物上,当以螺旋桨驱动的船舶误入马尾藻海后,大量马尾藻会将螺旋桨死死地缠住。有的船在失去控制后,很快就会因倾斜或碰撞而沉没;有的船则因为无法动弹,淡水和食品耗尽,人们就渴死、饿死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片海域称为“海上坟地”。相比之下,亨利等人算是非常幸运的了,如果他们不是提前配备了小艇,并拼命地用桨划、用刀砍,恐怕也难逃厄运。

怒发冲冠的“潮神”故事

几千年以来,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令无数观潮者为之倾倒,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过赞美钱塘江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可见,钱塘江定然名不虚传。关于钱塘江的来历,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夫差答应不杀勾践,而让他入吴为奴。勾践一边卧薪尝胆,暗暗发展国力,一边极力讨好夫差,向他献上美女西施,导致吴国君臣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吴国忠臣伍子胥一再向夫差进谏,引起夫差的不满。后来,在奸臣的挑拨下,夫差赐剑给伍子胥,逼他自杀谢罪。伍子胥大骂夫差无道,嘱咐儿子道:“扶吾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鱼夷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来朝,以观吴之败。”说完自刎而死。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伍子胥的尸体被抛入钱塘江,此后他每年都要在这一天驾素车白马驱潮而来,于是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

伍子胥死后九年,勾践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灭掉了吴国。可文种不听范蠡“兔死狗烹”的劝告而归隐,最终也被越王逼死。潮神伍子胥可怜文种,就驾潮冲开他的坟墓,携他同游钱塘江。于是,钱塘江就有了一前一后两个潮神。“前潮神”伍子胥在前驾潮,“后潮神”文种则在后面推波助澜。两人生前各为其主,死后却通力合作,掀起了滚滚潮水。

钱塘江边的百姓对两个潮神敬畏有加。到五代十国时,江边的海神庙香火兴旺,而江龙王的庙宇则冷冷清清。江龙王于是托梦给吴越王钱,让他筑海塘退潮。钱从梦中醒来后,果真按江龙王的吩咐去做了。农历八月十八潮神生日这天,钱派500名神箭手轮番射击潮头,将潮神射得远遁而走,钱趁机筑起了“捍海塘”。

两个潮神怒发冲冠,当他们得知是江龙王在使坏后,便与江龙王展开一场大战,结果两败俱伤,还累及两岸的百姓。最后,在观音菩萨的调停下,双方才握手言和。为了表达合作的诚意,双方约定在农历八月十八这天,于海宁盐官占鳌塔下连成一线。

在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只见南北两股潮水由东方天际奔来,到了盐官后,两股潮水开始会合,大潮时高时低,推进到占鳌塔下后,大潮则变得整齐划一,形成“一线潮”,一齐向西奔腾而去。

钱塘潮的形成并非真的像故事中所叙述的那样,而是由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的。钱塘江外的杭州湾,内窄而浅,外宽而深,形状就像是一个喇叭,出海口的江面宽可达100千米。此后,杭州湾越往西越窄,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骤缩至3千米宽。起潮时,又宽又深的湾口瞬间吞进大量海水,前行时由于江面突然变窄变浅,潮水来不及上升,便形成“后浪推前浪”的景象,一路向岸边涌来。

除了地理条件外,钱塘潮的形成也与风向有关。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涌潮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

神奇的尼罗河

几万年前古希腊曾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希罗多德,他的《历史》一书非常有名。在书中,希罗多德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丰收宝地”。所谓的“丰收宝地”,指埃及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区。“尼罗,尼罗,长比天河。”埃及人用这样的诗句来歌颂尼罗河。在这块幅员辽阔的大河流域,农夫们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灌溉田地再退回河床后,将种子撒在土地上,让猪上去将种子踏进土里,然后等待收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