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7825700000022

第22章 活在当下,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1)

1.一只眼看当下,一只眼看未来

也许你会奇怪,在这本书中,我不断地强调当下,为什么现在突然又开始讲明天、未来?

活在当下是为了不忽略每一刻,拥有更多真实的刹那。但你的胸怀绝对不能被当下所困,失去展望未来,把握全局的能力。

当下是短期的、具体的,而未来是长期的、整体的。对当下的把握力与操作力,直接影响了未来的发展。

如果你对当下的操作是有偏差的,是茫无头绪的,未来就会捉襟见肘;如果你对当下的把握过于随性,缺少控制力,未来就会狼狈不堪。而这会反过来对你造成困扰,也就是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此,你必须学会一只眼看当下,一只眼看未来!

杨元庆,现任联想集团CEO。他在还没有做联想集团CEO的时候做出过很多出色的业绩,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当时联想集团刚刚成立了微机事业部,恰逢市场不好,国产微机大都溃不成军,但联想却决定背水一战,生死存亡系于此。

杨元庆临危受命,成为联想微机事业部的负责人。面对生死攸关的一战,任何人都会有很大的压力。杨元庆心中的压力系数我不得而知,但他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却着实彰显了一名大将应有的能力和从容。

先来看当下,杨元庆采用了两大方法:

第一,转移“指挥部”——远离战场,稳定人心。

杨元庆将微机事业部的办公室搬出中关村,选在了一栋写字楼里。这里离中关村虽然不远,但是硝烟味却少了很多,原来弥漫在微机事业部那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公司员工的心中不再那么紧张了,开始恢复平静。大家的信心也增强了,觉得这场仗或许没有想象中那样难打。信心一强,工作自然顺手很多。

第二,巧花心思打广告——投入低,效果好。

微机事业部开张的那一天,大家都想将声势搞得大一些,让更多的人知道。可是经费不足,没有钱做广告。怎么办呢?杨元庆坐在办公室里,从临街的玻璃窗眺望。当看到热闹的街上车水马龙时,忽然想到一个妙计。他让员工把“微机事业部”几个字贴在窗上,又写了“联想386”、“联想486”、“联想586”,把这几个大字也面朝外,贴在玻璃窗上,这样大街上的人都能看见。到了晚上,又让一个员工留在那里,用一个聚光灯照着这些字,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被吸引了。

这个广告没花什么成本,可是效果却非常好。

再看未来,杨元庆对整个家用电脑的市场进行了通盘的分析,高屋建瓴地部署了两大战略:

第一,找准市场,准确定位。

杨元庆将联想电脑定位为经济型电脑,这是因为电脑市场正在向普通家庭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电脑,把电脑搬回家,成为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然而就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中国普通家庭的收入并不高,对于昂贵的高档电脑,只能望而兴叹,想将它们搬回家却没有能力。

杨元庆看准了这一市场,致力于将物美价廉的电脑提供给老百姓。

第二,降低成本,迎合定位。

要想将电脑这种奢侈品变成普通价位的消费品,就必须降低成本。为了这个目的,杨元庆甚至改变了电脑元件的供应链。

他对元件供应商说:“如果你给我的货不能又快又好又便宜,我就找别人。”并且真的将价格昂贵的供应元件退回去不少。

与此同时,他指挥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大家认为成本已经减得很低了,但杨元庆却说:“不!还有,还有机箱,还有包装箱,还有包装箱里那些泡沫塑料!”

就这样,新机箱很快就出来了,造价只有进口机箱的1/8。

在新电脑上市的30天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两年来第一次显出乐观的数字。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联想成为最后的赢家,而杨元庆也彰显出自己强大的实力。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人有着很强的能力,但为什么能做到杨元庆这个程度的却只是少部分人呢?因为有些人只拥有着眼当下的能力,而有些人只拥有规划未来的能力,但很少有人能将这二者很好地结合。

杨元庆就能将当下与未来结合,既脚踏实地地做出了实务,也把握住了整体构架。

这样的人,做什么都会有所成就。

不要羡慕别人,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后天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经过刻意的修炼,你也可以做到。

首先,运用当下的力量解决问题。

相对于未来而言,当下是短暂的,所以更适合解决具体的问题。将问题罗列出来,详细地分析,逐个解决,逐个击破。

其次,学会规划明天。

第一,确定目标。

你想要在未来的某个阶段达到某种程度,这就是目标。确定好目标,你才能够确定当下这一刻应该做些什么,才不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

至于如何确定合理的目标,我将在下一小节详细阐述。

第二,制定规划。

确立了目标后,自然就要考虑要用什么手段、方法及措施来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制订正规的文本方案。

制定规划不能只放在心中,一定要形成正规的文本方案。一方面是督促自己完成,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备案,方便日后查寻。

再次,加强对规划的管理。

即使有了规划,但如果没有行动力也是不行的,那就又变成失去当下了。

有了规划后,必须严格实施,付诸行动,并不断地调整行动中的方向,尽管减少差错,使前进的脚步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2.宁可少些追求,也要易于实现

有很多人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和诸多的规划——我想要出国进修,我想要买房买车,我想要挣很多钱……

然而,这些规划都实现了吗?

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无奈地摇摇头,叹着气说:“没有,这哪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呢?”

假使规划总是实现不了,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是什么原因致使你壮志在胸,却一无所得呢?

让我先来举一个小例子。

某天,同事们闲聊,说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同事A说:“我要在北京三环以里买一套房子,最少也要100平米。”

同事B说:“我要挣百万年薪,这样钱也有了,地位也有了。”

同事C说:“我要在30岁前(她当时25岁)升到主任的职位,这样每个月可以挣到8000块。”

听了同事C的话,其他人都笑起来说:“只是这样而已?你真是太没追求了!”

而五年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结果:同事A仍然没有房子,因为房价太贵,根本不是他能买得起的;同事B还是一个小职员,没有挣到百万年薪;只有同事C,她成为公司某个部门的主任,月薪8000块。

最没有追求的人却实现了对未来的规划,而那两位志向远大、追求甚高的同事却一无所获,和五年前的境况没什么不同。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前两位同事的心中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而不是切实的目标!这也是你一无所得的原因!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条法则就是把梦想变为目标。”

那么,梦想和目标有什么区别呢?

梦想是虚幻的,是没有时间、数量限制的,而目标则是有具体明确的时间、数量限制的。

比如,同事A与同事B,一个想要买房,一个想要有百万年薪,这就是梦想,没有时间限制,数量也是虚幻的,不切实际。他们也没有想过究竟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将之实现。

而同事C则不同,她有时间限制——30岁以前,有明确的数量——成为公司部门主任,月薪8000块。这是很符合实际的,要实施起来并不困难。由于定下的目标合情合理,所以就有动力去完成,一步步地实现。

虽然同事C的规划听起来没有前两个同事那样有追求,那样充满豪情壮志,但她将之实现了,变为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而另两个人则一无所有。

你所作的规划不应该脱离实际,而应该能够激发动力,调动潜能,有可操作性。

如何才能在规划明天时不脱离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呢?

第一,目标宁可定低,也不能过高。

对于明天的目标切不可定得过高,否则就会让你看不到希望,不去努力。不如将目标定得低一些,好实现,这样才会有无限的动力。

第二,有可操作性。

无法操作的目标是海市蜃楼,徒有美丽的外表却没有到达的道路。你所制定的规划一定要易于操作,不复杂、可持续。

第三,分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他在自传中这么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个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可见,当目标太高时,分阶段完成会使它更容易实现。比如,你想要挣100万,可以在今年年底之前挣10万;在之后的3年里再挣40万;在之后的5年里再挣50万。这种分阶段定目标的方法可以降低每个小目标的高度,使它看起来更实际、更易完成。

第四,简化目标。

有些人总是为自己规划了很多东西,既要做这个,又要做那个。太多的目标会分散你的精力,牵着你到处走,反而变成没有目标了。建议你只留两三个目标,其他的能减则减,等达成这两三个目标后再纳入规划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