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会死去。突然间,我想起了很多人,亲人、朋友、很久不见的同学、交情深厚的同事以及我一直以来特别憎恨的一个人。我都没有来得及跟他们说再见,假使他们知道我去世了会不会来参加我的葬礼?会不会真心地替我难过?那个我们彼此憎恨的人,会不会感到高兴……
我又想起了很多还没有做的事:我想送给老爸的车子还没有攒够钱,答应同事陪她去爬山还没有去,买了很久的小说都没有看完,老板交代的事情还剩下一半没做,还没来得及对那些喜欢的人更好一点,很想对那个我憎恨的人说“算了吧,我们别吵了,一辈子就这么短”……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急救药品在我身体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挽救了我的生命,使我还有时间去做这一切想做而没有做的事。而这一次濒死的经历,更让我有了新的领悟——我为什么要把时间花在无谓的事情上,执著于那些悲伤、痛苦、忧郁或者得不到的东西?我应该把握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我再去想那个让我痛恨到极点的人时,心中竟然全无一点感觉!我不再恨她,不再讨厌她,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她。而在此前,每当我想到这个人的时候,都会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她碎尸万段才好。如今,我只盼望所有的人都好。
这件事过去了几个月后,便是春节了。在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的一位病友,和我同样患有哮喘的人,因病发抢救无效去世了。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他出去买完早点回家,刚刚上楼,还没有打开门,哮喘就犯了。他拼命往楼下跑,想出去求救,然而,刚刚跑出楼门,就倒在了地上,脸憋成深紫色,再也没有醒过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想了很多。在他感受到死神降临的一刹那,可曾与我有相似的念头?想那些未完成的事,想所有能想起来的人?在那一刹那,他有没有对生命的领悟,对执著的解脱?
也许有,但他没有我这样幸运,终究被另一个世界召唤而去。
所有活在世上的朋友,不要觉得生命对于你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它是上天赐予你最珍贵的礼物。仅对于身体而言,生命不是无限的,没有让你挥霍的余地,你忽略的每一个当下,都带走一笔宝贵的财富。你忽略的当下越多,生命就越贫穷,直至一无所有。
疾病本身并不是问题,你才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你的“假我”还在控制心灵,那你的知觉就只是停留在疾病本身上,纠缠于痛与不痛、能不能痊愈、会不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感等等问题上。
如果你被疾病缠身,可以利用它帮你领悟生命,让它迫使你进入当下、安于当下、反省当下,借此提升你心灵的力量。
当然,你不用否定痛苦,明明疼得冷汗直流,还咬着牙愣说不疼,那是最不高明的欺人与自欺,完全没有必要。痛就是痛了,可以承认它,只是不要执著于它,不要长久地住在里面。
3.当下带给你终身受用的力量——慈悲
一直以来,对“慈悲”二字都有着莫名的情愫。假使我全神贯注地去体会“慈悲”二字时,甚至会流下泪来。这并不是难过、悲伤或者任何一种泪水,而是没由来地淌出。我总觉得这两个字能为我带来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地为我的人生注入新鲜的、充实的东西。
很小的时候,我对慈悲有着极其肤浅的理解,觉得帮助别人、做好事,就是慈悲。而我每成长一些,对于慈悲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我曾尝试着将这种感受置诸笔下,但总觉得缺乏生动的、真实的血肉,而所有不真实的东西,我从不愿呈给大家。
直到有一天,我在与一个朋友谈话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慈悲的力量。
那日,我与一位知交好友闲话家常,提到了各自的家人。他说:“我这一生最尊敬、最爱的人是我的奶奶。”说这话时,他脸上流露出少有的郑重与庄严。
“她一定很疼爱你。”我理所当然地这样想。
“不仅是源于她对我的疼爱,还有更多,”他顿了一下,眼睛看着窗外,好像在望着很遥远的地方,“我是个孤儿,是奶奶收养了我。”
我很意外,此前并不了解他的家庭,只觉得无非和普通人一样。
“我奶奶是个很慈祥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可是对谁都好。她懂一点儿医术,经常帮助别人。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像我奶奶这样的人就能算是大夫了,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请她去看看。她给人看病不收钱的,那个年代大家都是穷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一提到奶奶,他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同了,特别温柔、特别庄严,和平时爱开玩笑的他判若两人。
“奶奶这一辈子很苦,17岁就嫁给了我爷爷。但是,我爷爷在娶她的当天被一支溃败的国民党队伍掳到台湾去了。奶奶和爷爷只见过三次面,连洞房也没入,但却在爷爷家过了一辈子,把公公、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一直到他们去世。
“奶奶60岁的时候,在小河边的草丛里捡到了我,把我抱回家。那时候可穷了,像你这样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可是奶奶省吃俭用,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
听到这里,我已经对这位从未谋面的老人肃然起敬了,但朋友接下来的讲述除了让我吃惊之外,更让这种敬意又加深了许多许多。
“其实奶奶不仅收养了我一个孩子。奶奶30岁那年的冬天,从雪堆里救回一个讨饭的男人和他的女儿。男人走的时候把女儿留给了奶奶,也就是我的姑姑。奶奶还收养过很多孩子,后来陆陆续续都被别人领养走了。奶奶说,我小时候是一只和她做伴的猫,等我长大了就成了她养的一只鸟了。其实她很害怕我会在她毫不知觉的时候飞走,希望我在她活着的时候永远陪她,但又害怕她死了之后我一个人过得不好。那时我只想等我长大了可以好好孝顺奶奶,可惜奶奶去得太早了,我18岁那年她就不在了,”说到这里,他眼里闪着泪光,“奶奶这一辈子,没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可是出殡的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她。”
“菩萨!”我突然说。
“什么?”他没有听清。
“奶奶是菩萨!”我一字一句地重复。
是啊,很多人都在说“大慈大悲的菩萨”,什么是菩萨?这样的人,不就是菩萨吗?这样的心,不就是慈悲之心吗?
我不是某个教派的信奉者,亦没资格用教义去解释慈悲,但于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看来,这就是真真正正的慈悲!既能带给别人快乐,消除别人的痛苦,也能丰富自己的心灵,让每一个当下都成为最真实的刹那!
我们都喜欢具有慈悲心肠的人,但有没有想过身体力行地去当这样的人?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就如同朋友的奶奶,这一生算不上轰轰烈烈,我至今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但她的事情却让每一个听过的人难以忘怀。
每个人都是有慈悲心的,只是有些人暂时将它遗忘了。
生命如海,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然而,在大海的深处却是趋于平静的;海水本没有颜色,澄清、透明。但很多人看到的大海是湛蓝色或者碧绿色等等。那是因为天空映出的颜色、海底礁石水草的颜色或是光的折射等等缘故。
你就是整座海洋,而不只是海水的表面。你的心本像大海的原色一样剔透,只不过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中被映射成了各种色彩。你需要的,便是找回本心,找回慈悲之心,使它恢复原本的清澈与平静。
当你能够安于当下时,便会与内心紧紧相连,找到真正的平静。这时的你已经不再执著于某种情结,不再抗拒某种环境,不再对人存有偏执的爱或恨,因为你的心已经不用依附于外界生存,已安于永恒的本体中。当然,你依然会享受外在的世界,只不过那已经是洞悉世情之后的自在逍遥。
如果你不能感知真实的自我,心灵便没有自主的能力。对他人会有好恶之别、爱憎之心,便不能真诚与他人交往,不能无所求地与他人共事。
当你越来越多地能够安于当下、享受当下时,就会找回慈悲之心,用它去连结自己与他人、与外在事物。这是一种巨大的、令你终身受用的力量,可以让你以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爱意与仁慈,懂得分享与奉献,能在每一个当下为别人送去温暖。
若我、你、他都能在这个当下慈悲一些,生活岂不是时时都是春天?
不必妄言做一个大慈大悲的人,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但你完全可以做到“小慈小悲”,分一点儿爱心给他人,施一次援手给需要的人,多去包容、关照身边的小事,哪怕只是给老人让一次座、扶起一个摔倒的孩子、给饥饿的小鸟一把粮食……
这些很不起眼的小事,当做的人多了,这世间岂不也是美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