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娃见他们不信,叹了口气,慢慢的走到他们风箱边上,看到他们正在打一把菜刀。
他说:“你们把它在变的细一点,长一点就好了。”
大汉摸了摸他的头,一点不烫,可怎么说的话这么糊里糊涂呢。
他们爷俩望了一眼,想,难道是我们看错了。
老人问:“年轻人,你为什么要杀鬼子?”
楞娃瞪起了眼睛,说:“他们杀了我的父亲,害死了我一家,我要报仇!”
老人叹了口气,似乎有说不尽的痛苦,他说:“年轻人,打鬼子不是靠你一个人就能打的,也不是一把宝刀就能打败他们的,你要报仇,要打鬼子,你得当兵,投靠军队,打鬼子。”
楞娃嘴一撇,说:“我不当兵,从小当兵的就欺负我们,我爹辛辛苦苦一天挣得钱他们都抢了去,我爹求他们给我们留点吃饭的钱他们都不给,还拿枪打我爹,害的我爹腰疼了好几天,因为练不了功我们挨了好几天的饿。再说了,当兵的就打鬼子吗,当兵的见了鬼子就跑了!”
大汉一听不乐意了,说:“这可不能乱说,我弟弟就是打鬼子的,在长城上打得鬼子。”
楞娃说:“那是他骗你,你叫他来咱们说说,他是怎么打得鬼子?”
大汉脸一沉,说:“他就在屋里,你自己去问。”
楞娃果然跑进他们屋,找了半天没看到人,正要出来,在墙上看到一张照片,穿着****的衣服一张照片。楞娃明白了,给那张照片鞠了一躬,退了出来。他赧然的看着那爷俩,不好意思的说不出话。
大汉冷冷的看着他,老头后来走进屋里,从里面拿出一把刀,送给楞娃,说:“这是我们家的宝刀,我儿子用这把刀砍了八个鬼子,送给你吧!”
楞娃接过来一咧嘴,这把刀上锈迹斑斑,刀刃都看不到了。他说:“这怎么用?”
老人说:“你出镇子往北走,那里有个水塘,水塘边上有块石头,你自己去哪里磨。”
楞娃记下,把刀收好,给他们爷俩鞠了个躬,说:“我给你们儿子去报仇。”说完出门而去。
杨楞娃提着刀出了村子往北跑,一口气跑到那个水塘边,在水塘的边上找到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长条状,斜斜的躺在水塘边,最上面的那面中间凹了下去,看来是平时来这里磨刀的人太多了。楞娃看看水塘,水面离石头足有一米长,他要磨刀得弄点水上来。可他身上没有任何盛水的东西。楞娃很着急,一着急就出汗,他举起袖子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不禁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时下正是六月暑天,天气燥热,他却还穿着春秋时节的长袖僧衣僧袍。他把僧衣脱了,只穿着汗衫,塘边一阵小风吹过,说不出的清爽惬意。他拿着僧衣下到水边,把僧衣丢进水里,浸湿,让衣服吸足了水之后再提上来,这不水就有了。楞娃心中欢喜,这也算是急中生智。
有了水,楞娃抓紧时间磨刀,心里想的是,早把刀磨出来就能早杀鬼子一般。磨刀楞娃也不陌生,在五台山时他经常给一起练刀的师傅们磨。垫着这把刀,他还觉得有点轻,心中还不知道把这一层铁锈磨光之后还有多重。
一直到月上树梢,楞娃方把那把沾过鬼子鲜血的大刀磨出来。借着月光,他隐约看到刀身上刻着的字迹:二十九军大刀队上尉夏宝忠。他想,原来主人是个连长。把刀翻过来,也有字,刻的是夜袭蔡家峪斩倭寇大佐以下一十一人。楞娃惊道:“比他哥哥说的还多三个呢!”他试着抡了几把,感觉刀轻了点,使着有点飘。他想,用上几天,顺手了就习惯了。
池塘边上有片树林,他提着刀进了树林。看到一棵小腿粗的榆树,把刀抡圆砍了下去,榆树从中齐齐而断。杨楞娃吁了口气,忍不住叫道:“好快的刀。”再看刀刃,丝毫未损。楞娃高兴坏了,当晚就在树林中睡了,头枕着这把刀睡得别提有多香了。
第二天,他本打算提着刀就去找鬼子报仇去。转念一想,得了宝刀不得去感谢一下赠刀之人。他顺路返回龙泉关,找到那条小巷,却看见大门紧锁。他敲了邻居的门,打听他们的下落。邻居说,今天是萧家镇大集,夏铁匠早早的去赶集了。
萧家镇在此北边八里处,楞娃谢过邻居去往萧家镇,心想今天是大集,正好去吃顿包子。想到包子,不由得想起承德,父亲惨死,以及卖包子的张大爷一家,还有跟着范班长当兵打鬼子的喜顺,顿时全身的热血如同沸了一般。
半个时辰的功夫,他到了萧家镇集上。这里比龙泉关可大多了,他们这里的小巷子比龙泉关的街道都宽。街上挤满了卖东西的和买东西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楞娃看到一家包子铺,走到门口又缩了回去。
卖包子的伙计见他是个和尚打扮,见他欲进欲出以为他身上拮据,便说:“小师傅,东家乐善好施,如果囊中羞涩也不必再去第二家了,咱家的包子荤素齐全,包您满意。”
楞娃笑了笑,说:“我不想吃包子,我还有好几个朋友。”他想到在这里赶集的夏家爷俩,他想请他们一起吃。
伙计笑了笑,忙着照顾来往的客人。
楞娃钻入人群寻找打铁的夏家父子。
人群忽然往一个地方涌,楞娃随波而动,等人群稳住,他挤到前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说书的。说书人安下桌子,看了看周围的人群,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只见他脸色一绷,手中惊木啪的在桌子上一拍。上百人心里一抖,都将精神聚集到他的身上。
说书人开讲,他说的是宋朝杨家将杨六郎保三关的故事。尽管这部书,楞娃听了好多遍,但是今番听来依然津津有味,听得十分认真,跟着众人不停地叫好喝彩。说书人说了一段,说出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嘴里也是一阵唏嘘,尽管他都知道下一回说的是什么。但还是觉得不过瘾。
说书人喝了口水,开始讨要赏钱,这是他吃饭的手段。百姓听得过瘾,皆出手大方,说书人眉开眼笑,轮到楞娃时,他把身上仅有的一块银元扔了出去。人群一阵惊呼,都想,这和尚好大方。说书人也愣了,脸上的笑容都消失了。他拿起银元,递还给楞娃,说:‘小师傅肯留身听在下絮叨在下已然大受恩德,此大礼是万万收不得的,还请师父收回。”
楞娃手一摆:“拿着,谁让你说的是我们家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