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7837100000001

第1章 家庭日常护理(1)

病人护理的基本内容

护理在病人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现简介如下:

基本内容

病情的观察

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因此,病情观察是基础护理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注意皮肤黏膜的变化和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次数等。

医疗护理

1.治疗护理。如退热、输液、一家庭日常护理输氧、排气、抗炎、导尿等采用治疗手段时的护理。

2.用药护理。督促病人用药,正确服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

3.诊察护理。如化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做各类检查时的护理等。

生活护理

主要是照顾病人的清洁卫生,如洗头、口腔清洁、淋浴、更衣、铺床、修剪指(趾)甲等,以及一些必要的消毒。

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病种病情的需要,制作特定的病号饭,科学合理地安排病人饮食,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休息与睡眠

任何疾病的好转、康复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必须创造安宁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心理护理

当人患病后,特别是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恐惧、焦虑,这些都将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也是护理的内容之一。

家庭消毒的正确方法

家庭灭菌消毒最基本的方法是洗、晒、煮三种。别小看这些简单的几乎不花钱的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做得充分的话,可以有效地预防一般的传染病。

注意事项

1.对病人的监护人来说,保持手的清洁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勤剪指甲,洗手时使用肥皂并用流水冲洗,洗后须用干毛巾或餐巾纸擦干。

2.肉眼看不见的各种各样的细菌密布在居室内,尤其是有病人在家休养的家庭。水龙头、厕所门的把手上以及比较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沾染和繁殖,所以要注意重点进行消毒。

3.床垫、被褥、毛毯以及衣服等要经常在日光下暴晒,尤其是对卧床不起的病人的床上用品和衣服一定要勤换、勤洗。

4.在梅雨季节和寒冷的冬天,尤其要注意日光直射。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干燥,更是消毒的好方法。

5.对非传染性病人的餐具,可以用洗洁精洗后再以流水冲洗。

6.对于患菌痢、伤寒、传染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所用之餐具、茶具、药杯等器具,用后先放入锅中煮沸消毒10~20分钟后,再取出清洗、冲净。

7.患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所剩食物应煮沸30分钟后倒掉,以免传播疾病。

8.不管是冲洗还是煮沸消毒后的餐具,都不要用抹布擦干,最好让其自然晾干。

消毒方法

1.一般性消毒:主要是指在家中消毒,如空气、地面、家具表面、手、餐具、衣被和毛巾等的日常消毒。

空气消毒———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次开窗10~30分钟,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室外。餐具消毒———可连同剩余食物一起煮沸10~20分钟,也可用500毫克/升的有效氯,或用浓度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时。餐具消毒时要全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从煮沸时算起。手消毒——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用含250~1000毫克/升的1210消毒剂或250~1000毫克/升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经批准的市售手消毒剂消毒。

棉布类衣被、毛巾与尿布等应煮沸消毒10~20分钟,也可以使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方法消毒。

要使家庭消毒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注意掌握消毒药剂的浓度与时间要求,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消毒方法的抵抗力不同。另外,配制消毒药物时,如果家中没有量器也可采用估计方法。可以这样估计:1杯水约250毫升,1面盆水约5000毫升,1桶水约10000毫升,1痰盂水约2000~3000毫升,1调羹消毒剂约相当于10克固体粉末或10毫升液体。如需配制1万毫升0.5%过氧乙酸,即可在1桶水中加入5调羹过氧乙酸原液。

2.家庭中一旦发生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

家庭用药的误区

药量偏大

有些患者希望疾病尽快好转或痊愈,不按医嘱,自行加大药量,以为这样可以提高“疗效”。实际上,如果超量服用,就有可能引起药物中毒,特别是小儿和老年人为甚。

药量偏小

有些患者对药物有恐惧感,害怕用药后产生副作用,认为药量小一些就比较安全。其实这样做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还会贻误病情,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用药时断时续

有些患者不能做到按时服药,而是断断续续,想吃就吃,不想吃就停,或者忘记吃药,下次一起补上。这样不能使药物正常而持久地发挥作用。

服药时间不均衡

多数患者习惯在白天一日三餐前后服药,而晚上或夜间不服药,这样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高,夜间就很低,自然也就影响疗效。一般讲要按照医嘱或按药物说明书在均衡时间内服药。例如,要求每日2次,那就是每隔12小时服药1次。如果要求每日4次,即每隔6小时就要服1次药。

用药该停不停

一般讲,患者在用药一定时间后,已达到预期疗效,就应及时停药。如果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就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如引发菌群失调、成瘾、耳鸣耳聋和药物积蓄中毒等。

突然停药

有些疾病如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必须坚持长期用药,才能控制病情,巩固疗效。

随便吃药换药

有的患者听说某药物效果好,就马上买来服用,如果一时不见效,又马上更换新药。要知道药物发挥作用有一个过程,一吃就好的特效药是没有的。

以病试药

有的患者得了疑难绝症,久治不愈,便轻信单方、偏方、秘方,如吃鱼胆、蟾蜍等,用来“以毒攻毒”,结果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引起中毒。

中西药盲目结合

有些患者认为中西药结合应用疗效会更好。其实,不顾病情、自作主张、盲目乱用,不但疗效不好,而且会产生中西药配伍禁忌反应,造成不良后果。

局部用药知识

怎样滴耳药

滴药前先查对药名、浓度,然后用消毒棉花签轻轻擦净耳道内的分泌物或脓液,以免影响药效。冬季滴药前最好将耳药略加温(与体温相近即可)后再用,以免过冷的药液刺激鼓膜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反应。

滴药时,病人头部倒向一侧,病耳向上,将耳廓向后上方牵引,使外耳道拉直,将耳药滴入2~3滴,然后放开耳廓,轻轻按揉几下耳屏,并保持头侧位3分钟,使药液充分进入耳道,再用消毒棉球堵住耳道口。

怎样滴眼药

滴眼药前,要仔细查对药名、浓度、质量,如眼药水变色、有沉淀物或絮状物都说明已变质,不可再用。滴药时,病人稍仰头,眼睛向上看,给药者将病人的上下眼皮轻轻分开,将药滴到下眼皮内1~2滴,让病人眼球转动一下,使药液在眼内分布均匀。用药棉或干净手帕将眼周围的药水擦净。滴药时,滴管口离眼约2~3厘米,不能把药水滴在眼角膜(黑眼珠)上。

怎样滴鼻药

滴药前要仔细查对药名、浓度。病人应先将鼻腔内分泌物排出,以便使药液与鼻黏膜充分接触。

滴药方法有两种。一是侧重式,即使病人头部偏转用药一侧,且向肩部垂下,使头低于肩部,滴入药液后2~3分钟即可坐起,药液留在上颌窦内,所以上颌窦炎病人采用此法较好。另一种是头部后仰式,坐、卧位均可,使颏部向上,药液滴入患侧或双侧。一般的鼻黏膜炎、蝶窦炎、筛窦炎用这种方法较好。以上两种方法都可避免药液流入咽喉部。滴药时,滴管口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药液。每次滴入量为2~3滴。

贴膏药应注意什么

膏药的种类较多,如黑膏药类(狗皮膏、拔毒膏)和橡皮膏类(伤湿止痛膏、麝香止痛膏、关节止痛膏)。现常用的是橡皮膏类的膏药。

使用橡皮膏类的膏药,先将患处皮肤擦干净、撕掉膏药上的塑料膜贴患处。若冬天不易贴住,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注意:贴后如出现痛痒或红肿者应停用;受外伤扭挫后,如有明显肿胀淤血,不宜贴膏药,以免加重内出血;局部有皮肤破损者,不能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感染。

中药煎服方法

要最大限度发挥中药药物的作用,如何煎药和如何服药是关键。

具体方法

煎中药最好选用砂锅在没有砂锅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搪瓷器皿和铝制品,但忌用铁器。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味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即可。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钟,并趁热服用。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在煎煮过程中要不时加水,用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

汤剂服法

每日1帖,分头煎、二煎2次服完,2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呕吐病人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补养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

患病服用中药时,要适当忌口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服补血药者忌饮茶等。

冷敷、热敷的应用

冷敷法

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对局部有止痛、止血、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等作用,用于全身有降温作用。一般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局部炎症疼痛、组织内出血及高热病人等。

冷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冰袋冷敷法:在冰袋内装入1/2至1/3的碎冰或冰水,外包毛巾放在病人所需的部位。另一种是冷湿敷法:即将小毛巾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湿,拧至不滴水敷于局部。最好用两块毛巾交替使用,每隔1~3分钟更换1次,连续做15~20分钟。如用于降温时,除头部外,还可在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同时应用。

冷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改变,如出现麻木感觉应停用。对全身降温者,应在冷敷半小时后测量体温,观察体温下降的情况。

热敷法

热敷可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加速渗出物的吸收,因此,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热敷法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种。干热敷比较方便,用热水袋或其他代用品,内装热水(温度为60℃~~80℃),外用毛巾包好放在病人所需的部位。湿热敷穿透力强、消炎作用好。敷前先在局部皮肤上涂凡士林或食用油,盖上一层纱布,将小毛巾放于热水中浸湿拧至不滴水时敷在患处,上面盖一层塑料布,再加盖毛巾以保持热度,敷布温度以病人不觉烫为原则,约3~5分钟更换1次,连续敷20~30分钟。

热敷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肌炎、关节炎、腰痛等。但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各脏器内出血,软组织挫伤早期禁用热敷。热敷时,须注意防止烫伤。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观察与测量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其正常波动范围为:口腔温度:36℃~37℃;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

测量方法:

体温表有口表与肛表两种。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摄氏度以下,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体温表。

腋下测温法:先擦去腋窝的汗液,将口表有水银柱的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将之夹紧,10分钟后取出。直肠测温法:先将肛表水银圆端涂点油类润滑,再慢慢插入肛门3~5厘米,并用手扶住肛表上端,3分钟后取出。

口腔测温法:应在进食、喝水或吸烟后半小时进行。将表斜放于舌下,让病人紧闭口唇,牙齿不要咬合,3分钟后取出。看体温表数字时,应横持体温表缓慢转动,取水平线置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体温表用完后,用75%酒精消毒。腋下测温法简便、安全、卫生舒适,现多采用此法。昏迷病人或婴幼儿可采用肛表测温。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的脉搏为每分钟60~100次。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较慢。测量方法:应在被测者安静休息20分钟后,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手腕内侧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1分钟。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呼吸时,胸廓及腹壁呈均匀、平稳有节律地起伏运动。正常呼吸的速率,成人每分钟16~20次,小儿较快,老人稍慢。测量方法: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数,一吸一呼为1次,观察1分钟。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正常成人的血压: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30~40毫米汞柱。40岁以上每增长10岁,收缩压增高10毫米汞柱。

测量方法:

1.一般用水银柱血压计,常在上肢肘窝的肱动脉处测量。测量前病人应安静休息片刻。

2.取坐位或卧位均可,露出一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

3.放平血压计,使水银柱“0”点与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适宜。

4.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头放在肘窝内侧肱动脉搏动处,用手固定。另一手关紧气门,捏输气皮球打气至水银柱上升到180毫米汞柱左右,然后慢慢放开气门使水银柱缓慢下降,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继续存在并增大,当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在口述血压数值时,应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人工呼吸法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2~4分钟内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病人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气。

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12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2.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3.对小孩3秒1次,1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4.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心脏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