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科考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7839400000033

第33章 异特龙

异特龙的学名是“ALLosaurus”,意思是“与众不同的蜥蜴”。这种邪恶的动物集猛禽与鳄鱼的特性于一身。它是侏罗纪后期活跃于北美洲、非洲等地的主要肉食性恐龙,在目前所发现的该时期恐龙中,异特龙占了1/10。它会猎杀体形中等的蜥脚类恐龙以及生病或受伤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如雷龙等。

X档案

姓名:异特龙

家族:兽脚类

时代: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

身长:5~14米

体重:1~3吨

分布: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非洲,澳大利亚,中国

异特龙的外形

异特龙是侏罗纪晚期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它有一个大脑袋,所以比较聪明,其S形的颈部强壮有力。就体形而言,异特龙虽然比白垩纪末期着名的暴龙略小一号,但是和暴龙相比起来,它具有更粗大,也更适合于猎杀草食性恐龙的短小而强壮的前肢,前肢长有三指,而且指上还长有利爪。后肢高大粗壮,脚掌上长有三只带爪的趾。它的尾巴又粗又长,用以横扫胆敢向它进犯的敌人。

异特龙的头部

异特龙的头部很大,头骨长达1米,在它的眼睛上有个鼓起的大肉团。异特龙可以将颌部张得很大,然后再向外扩张,这样有利于撕裂猎物并且吞食大块的肉。它有70颗边缘带锯齿的牙齿,每颗牙齿都像匕首一样尖锐,而且都向后弯曲,正好用于咬开猎物的肉,而且还能防止咀嚼的过程中肉往外掉。如果某个牙齿脱落了或在战斗中断掉了,一个新的牙齿会很快长出来填补这个空缺。

异特龙的生活形态

异特龙是最凶残的恐龙之一。它有着强劲的后肢和健壮的尾巴,捕猎时往往成群出击。在那个时期的地层里,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弯龙的骨骼化石,头骨上有异特龙牙齿留下的深深痕迹,折断的异特龙牙齿也散布在四周,这表明当时曾发生过一场血腥的捕杀。但异特龙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捕捉到新鲜活物的,因此,估计它也以被其他肉食类动物吃剩的动物尸体为食。

异特龙的亲戚——气龙

气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属于中等体形的肉食性恐龙,大约35米长,高可达2米。古生物学家根据其被挖掘到的头骨化石以及部分躯体骨架复元组装后的结构发现,它的头骨轻盈,牙齿侧扁,呈匕首状,前后缘上有小锯齿,能撕裂生肉,强而有力的前肢上装备有强劲的爪子,可用来抓持小型猎物或者大型动物坚韧的外皮。目前气龙只有一具缺失头骨的不完整骨架,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里。

异特龙的化石纪录

最早的异特龙化石是187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的。此后,古生物学家在美国犹他州一个叫作克利夫兰·劳艾德的恐龙挖掘场又发现了60具以上的化石。这些化石中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异特龙,因此,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异特龙的一次集体死亡。另外,东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也先后出土了一些异特龙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