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历史考证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7839600000021

第21章 狮子山楚王陵揭秘(1)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保护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出发,考古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考古事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使地图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落,一夜之间成为众所周知的热点。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的狮子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94年年底到1995年4月,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的诸侯王陵墓,其恢弘的气势,奇特的结构,数量众多而又弥足珍贵的陪葬品,都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那两年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狮子山是一座海拔仅61米的小山包,相传在远古时代,泰山顶的狮王下山寻幽,看到这里风光秀丽,便卧化成山。传说归传说,但这里景色宜人确是实事。狮子山逶迤起伏,林木葱葱,古代的泗水从它的南面缓缓流过,正是古人理想的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历年来,考古人员在这里清理了两百余座的古代墓葬,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狮子山楚王陵了。

说起这座楚王陵,首先要介绍的是位于其西侧约400米处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坑。1984年,四千多件兵马俑在狮子山的西麓破土而出,就曾经震动全国,被法新社誉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批兵马俑共分为六条俑坑,三条步马俑又分为两个方阵,陶俑所展现的兵种复杂,不仅有车、骑、步兵之分,每个大兵种之下又有许多小兵种,诸如持长械、甲士、弓弩手等等,是西汉典型的郡国部的缩影。在面积万余平方米的旷野上,埋放这支部队的目的是什么?1985年10月,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后,考古工作者便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经过仔细研究,他们认为这批兵马俑应该是西汉某代楚王的陪葬俑,主墓肯定就在周围。但是,放眼狮子山周围,山岗密布,野树丛生,主墓究竟在何方呢?

不久,考古人员在狮子山上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砖瓦,又听当地老人说,狮子山上早年有成堆的石子,老百姓不需开山,就可以挑去卖,好端端的一座山上怎么会有碎石子呢?显然有人曾在此开山,结合其他考古勘测资料,他们判断,主墓葬就在狮子山主峰的南侧。

确定了大致方位只是寻找主墓葬工作的一个艰苦的开始,在以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流淌了多少汗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由于狮子山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山坡上民房成堆,严重影响了各种科研仪器的探测数据,考古队使用的种种探测方法最后都无果而终。后来的发掘结果表明,狮子山汉墓的结构过于奇特,为全国之仅见,仪器探测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红薯窖为寻找主墓葬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1990年春天,在与当地村民的闲聊中,考古人员得知一户村民的房子下面有一个红薯窖。岩石嶙峋的山上怎么能挖红薯窖呢?而且,据说红薯窖很大,开挖的时候怎么会挖不到石头。考古人员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们立即在居民的房屋之间开挖探沟,终于搞清红薯窖打在墓葬的天井之上。就这样,一项惊天动地的考古大发现就此揭开了序幕。1992年12月,考古人员进驻狮子山,开始初步发掘。对于墓葬的情况,当时谁的心中都没个底,所以开始只拆迁了墓葬正上部的几户民居,然后搭建起输送机,挖出来的土通过输送机堆在民居之间的空地上。不久,空地越来越小了,墓葬中的填土似乎没个完。看来非得下大决心,将墓葬附近清理出一大片空地不可。经过徐州市政府的批准,狮子山墓葬附近的几十户民居搬迁了。就这样,一共花了整整近两年的时间,终于搞清了狮子山汉墓的外围结构,一场大规模的发掘势在必然。1994年,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文物考古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共同会战狮子山。从1994年12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考古人员连续奋战四个月,将一座旷古奇墓彻底打开。发掘后的狮子山汉墓以其雄伟的外观傲然挺立在世人的面前。它总长117米,实用面积850平方米,开山凿石方量5100立方米,主墓室在山顶以下20余米深处。

它的结构非常奇特。徐州地区类似的凿山为藏的古墓很多,其结构一般来说由很短的墓道加上甬道组成。狮子山楚王陵甬道和后室总长47米,并不十分突出。甬道处用四块塞石封门,每组四块,总计16块,有好几万斤重,这也与其它汉墓相似。但它的墓道却有70多米长,而且由外向内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9米宽、30多米长;第二部分宽约3.5米、长20米;第三部分宽2米,长20米。三部分墓道依次缩减,给人幽长深远之感。第三部分墓道的上方有长20米,宽13米,深11米的大天井,给墓葬增加了无比的气势。这样巨大的天井此前此后都没有发现,墓葬的主人为什么修建它,迄今为止尚无人能够解答。

狮子山楚王陵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宝库,总共出土了文物2000多件(套),有金器、银器、玉器、铜器、铁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种文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限于篇幅,只能介绍最精彩的几种。

金缕玉衣。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玉匣。它是将玉片用金丝穿连在一起,构成铠甲状,穿在死者的身上。汉代人相信死后可以复生,认为死后穿上玉衣,可以防止精气外泄,永保尸身不朽。用金丝穿连的叫金缕玉衣,另外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根据身份的不同,汉代一般规定帝王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穿银缕玉衣、皇室成员穿铜缕玉衣。这是东汉时期的规定,西汉时期玉衣的制度还不健全,许多诸侯王都是金缕玉衣,如河北满城的中山王刘胜、河南永城的梁孝王刘武都是穿金缕玉衣。满城汉墓和梁孝王的年代和狮子山汉墓相距不远,但那两套玉衣的玉质都不太好,玉片又较大,一套玉衣总共用了2000多玉片,与狮子山楚王墓的玉衣相比,就显得不是十分精致了。狮子山汉墓的这套玉衣一共用玉片4000多,都是质量精美的和田玉料,抛光度极高,切割线流畅,有些玉片上还雕刻有精致的图案。可以说,这套玉衣一出,成为绝品中的绝品,其它玉衣的光芒尽收。

金扣腰带是第一次出土,是史书上记载了无数次的“黄金饰贝带”,汉代为了和匈奴联姻,曾赠送很多副给匈奴王,但对于它的形状从来也没人说清楚。金扣腰带由带扣和带身两部分组成,带扣纯金制造,主题图案是两只贪婪的恶熊撕咬一匹骏马,马的后半身已经反转过来,但仍在顽强地挣扎着;主题图案的周围是许多飞翔的小鸟。整个图案威猛生动,活脱脱勾画出一幅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景象。带身由三排海贝连缀在丝带上而成,其间还点缀了几朵金花。这种腰带和构图方式,明显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它可能是今天的西亚一带的产品。可以想见,这副腰带是何等的珍贵了。读者也完全可以想见考古人员初见这副腰带时的惊诧和喜悦。当打开尘封千年、重逾千斤的墓门时,人们追随着光线去寻觅墓室内部,什么都见不到,只有一道耀眼的金光。一位考古了几十年的老专家此时如着魔一般,奋不顾身地向腰带走去,一直走到近前,俯身想拿起金带扣看个究竟,忽然,他想起来,他踏进没有清理好的墓室已经是一个错误。如果随便拿起没有绘图照相的文物将是一个更大的错误。他僵直的姿势保持了足足半分钟,终于缓缓地直起身,生怕搅乱墓中的气体似的,以一种奇特的姿势退出了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