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7840000000014

第14章 低头看世界,反观看自己(2)

蔺相如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智勇双全,他先是不辱使命地在秦廷战胜了秦王,完璧归赵;后在渑池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因此赵王非常器重他,由于他种种巨大的功绩,故被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赵国武将廉颇。这事惹恼了曾为赵国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的廉老将军,他急躁刚直,对此事极为不满,抱怨说:“我为了国家,连年争战,战场上奋勇杀敌,出生入死,屡战奇功才赢得眼下的高位。那地位低贱的蔺相如只不过是摇唇鼓舌,和秦国打了两次交道罢了。现今居然官居我之上,无论如何我也咽不下这口气。见到他,非羞辱他一顿不可,我要看看他到底有何本事能官居我之上。”

这事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听说之后,每逢上朝都回避着廉颇,尽量不与廉颇正面起冲突。甚至有的时候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的车马,蔺相如就急忙令人把车让到小巷子里去躲起来。蔺相如的门下看到这些情况,颇为不解,纷纷说:“我们都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人品和智慧,才投到您的门下。现在您位居廉颇之上,他说出那样难听的话来羞辱您,就算是平民百姓听了都难以忍受,您不但不反驳,居然还害怕得不得了,处处躲着他。我们没办法在这么低三下四的人手下做事,请允许我们辞别吧!”对此,蔺相如还是不多作解释,故意岔开了话题,他问了一件似乎与此无关的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两人哪一个厉害?”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是秦王了,廉将军就算是再厉害也比不过秦王啊!”蔺相如笑了笑说:“秦王那么威风,我都敢在秦廷大声斥责他,还敢责骂他的文武百官,难道我会害怕廉颇吗?”众人都困惑不解,蔺相如接着说:“秦国那么强大,秦王又如此残暴。他们之所以不敢发兵侵扰我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颇两人都在罢了。可如果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秦国也会趁机入侵我国的。我之所以这样避让、容忍廉将军,就因为考虑到国家的利益,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面,而这些‘无伤大雅’的私人恩怨不提也罢。”众人顿时领悟,也由衷折服。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羞惭不已,立即上蔺府“负荆请罪”。如果蔺相如当年没有容忍廉颇的万般羞辱,哪里会成为被世人敬仰的对象啊?

人活在世上要面对的实在是太多了,需要“隐忍”下来的事自然也会很多。佛文殊菩萨有云“若众生打我、骂我、辱我、逼我、杀我、害我。与我有缘,当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我们产生了摩擦,就是我们的有缘人,更何况还谈不上“杀我、害我”,对这样的人要以广博的胸怀包容他们;以佛教徒的慈悲宽容他们;以自己以德报怨的胸怀感动他们,即使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起码阻止了事态的扩大,阻止了恶缘的结成。禅说:心若能容,能容天下;凡事都能容忍,定能把天下收容于掌指。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为了一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来。其实,是非对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快乐来得重要。想要快乐就必须学会退让。学会先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让对方做“对的人”,并不代表你就真的做“错”了。因为,当一切好转之后.你会发现你将获得放下的平安,也会感到让对方“对”的喜悦。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放弃一颗争执心,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那么,你的生活会充满快乐和喜悦。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婆罗门愤怒地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微安静时,向他说道:

“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何必问此!”

“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的啊。”

“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以慈祥的眼神盯着他,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

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

是一件不应该的事。

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

将可得到两个胜利。

知道他人的愤怒,

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

不但能胜于自己,

也能胜于他人。

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了,不久,成为阿罗汉。

佛陀为什么不愿意和婆罗门起冲突呢?是因为他爱惜自己,不愿意为这样的“凡夫俗子”把自己的一生修为给破坏掉。佛陀在珍惜自己的同时,也战胜了别人。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都会令你感到十分的心痛。然而,最让我们痛心的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忘却了珍惜自己,同时也忘却了宽容。

生活之中最需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即便是珍惜也是一种宽容。对别人宽容,对自己更加的宽容,宽容自己就是珍惜自己。人生很多时候都会无奈,因为自己无法左右时间的流逝,无法左右值得珍惜的东西消逝,可是,我们却可以把这一切都加以宽容,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刻。宽容亦是一种珍惜,是你珍惜现在的拥有,珍惜眼前的相遇,更是珍惜自己。

美国总统林肯曾对宽容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着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不正是消灭了我的敌人吗?”林肯也因为有这样的宽容之心,为自己的政治道路扫清了障碍,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这难道不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吗?当你用宽容换来自己内心的豁达时,用宽恕换来敌人的微笑时,你难道不是把最好的留给了自己吗?

阿里是阿拉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有一次他和朋友吉柏、马沙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处,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于是,马沙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记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生活中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其实就是善待了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宽容可以说是一剂良药、一种美德,是智者的惯用手法。宽容能化解严寒中的坚冰。一个人如果不能原谅别人的缺点,他的心就永远是痛苦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别人,不仅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同时,这个人也将会获得许多的快乐。

人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的伤害,而应多想想别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以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并充满了爱。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自身的狭隘和刻薄。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切记:不要总是抓着别人曾经对你造成的伤害不放。时刻把别人对自己的善行放在心上,能记住别人对自己善行的人,就学会了爱,如果你能接受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不仅拥有爱,也将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世上有无数的人在等待别人的宽容。然而,宽容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容者,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我们远离嫉妒与怨恨,就是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宽恕别人的过错,宽容下属的无意冒犯,宽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宽容自己。

生命中,有太多东西是我们必须要珍惜的。珍惜现在拥有的,那么你也就是在珍惜一生的财富。

在交往中,别人的反应是一面镜子,映射了我们的行为,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对你怎么样。责备别人冷淡,其实是自己的态度吓退了别人。很多时候,都是你自己把门关上了,别人才同样关上了门。通常恨一个人,双方都不好过,都会很辛苦。伤害,是把双刃剑,既会伤到别人,又会伤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对他人的过错多一些包容和谅解。这样既宽容了别人,也宽容了自己。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有一天,与佛陀敌对的恶比丘提婆达多生病了。他找来了很多医生来治病,但都不能把他的病医好。佛陀身为他的堂兄弟,得知他生病后就亲自来探望他。佛陀的一个弟子很是不解地问他:“您为什么要来探望和帮助提婆达多?他屡次害您,甚至想要把您杀死!”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做敌人,这不合乎道理。我佛讲究的是普度众生,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慈悲。”

佛陀来到提婆达多的病床前,说:“我如果真正爱始终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达多,就像爱我的独生子罗侯罗一样的话,我堂兄弟的病,立刻会治好。”佛陀说完此话之后,提婆达多的病痛立刻消失了,也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佛陀重新走到他徒弟的面前说:“你要切记,佛对待众生平等。”

佛教导我们要从内心里面把敌对化解掉,要从这地方去努力,一切人、事、物我都不会跟他对立。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一般人总是喜欢对过去念念不忘。过去别人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曾经用什么样的卑鄙手段陷害过我,等等。这就是念旧恶。看到别人做不善的事情,讨厌他,根本就不愿意跟他往来,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佛就不一样,佛是不会念旧恶的,他也不讨厌恶人,在佛的面前众生始终是平等的。

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说过:“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要做一个不轻易被伤害的人。”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留点儿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认识自我保持清醒,进退有据。生活的空间,需要借平时的清理和挪减而留出;而心灵的空间,则要经过思考开悟后,才可以得到扩展。

人生就像是我们在打桥牌一样,不论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是好是坏,都要把它打得淋漓尽致;其实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如果我们肯转过身来面向阳光,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到无以自立,但是却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只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为了一家人的温饱,所以就决定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

有一次,这些商人带着投身为仆的这个穷人,一起入海采宝。回来的时候他们采到了不少宝贝,但是船到半路不知怎么就停了下来,无论怎么划桨也无法让船前进半步。所有的商人无不惊恐万状,知道是因为采宝而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自己了。他们都怕得到惩罚于是就赶快跪下祈祷,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到海上采宝了,请求海神放他们一条生路。

穷人刚看到这种情况也惊呆了,可后来想到自己平生不做亏心事,海神应该不会怪罪于他,所以他就没有参与他们的祈祷。

其实船之所以开不动,是因为这些商人太过自私、贪婪,平时还总是欺压穷人。这次海神是有心想惩罚这些贪婪又亵渎了自己的商人。但是船上的这个穷人可是好人,不应连累他。为此海神很苦恼,他整整想了七天,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海神想考验一下这些商人到底有没有恶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如果他们经得起考验,证明他们还有救,那么就宽恕他们。如果他们经不起考验,还是不改以往的恶行,那就对他们施行惩罚。这样也就不会连累到那个穷人。

这时候船上的商人们都急坏了,因为他们的船已经在海上一动不动地停了七天。到了第七天夜里,其中的一个商人做了个梦,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祭品我就放你们走。他醒来之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人。他们正在秘密商议要如何把穷人当成祭品送给海神时,穷人知道了这件事。穷人慨然说:“好吧!就让我来做海神的祭品吧!不要因为我一人,而连累你们大家。”商人们一听穷人自愿牺牲,高兴极了,因为这样便少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手忙脚乱地扎了个小木筏,在木筏上放了些水和粮食,等穷人上了木筏之后,船真的可以启动了,商人们都在暗自窃喜,扬长而去。

海神看他们还是如此的自私,便卷起一股大浪把商人们的船打翻,使他们个个葬身鱼腹。同时,又吹起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一直送到岸边,使他安全地返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爱人如爱己,害人如害己”。当我们拿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撒下爱的种子,必然得到爱的回报;播下恶的种子,必然得到恶的果实。那些富人因为自私和贪婪而丢了性命,而穷人因为善良和不念旧恶才得以安全返家。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缘种福。

光明固然可以使我们看见许多美好的东西和事物;但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天上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便是对那些曾经一度给我们痛苦磨难的恶人,也应以一颗“佛心”宽容他们。因为他们所给的这些磨难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起码它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所以当困难与挫折来临时,应平静面对,乐观处理。不要念旧恶,憎恶人,以致让自己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

宽容不是软弱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容易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让忌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佛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付出真心,得到爱心。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有的时候,让人不是怕人,而是一种风度和境界,所以说,宽容并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

在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