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7840100000003

第3章 学习影响人一生的命运(2)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如意,供不起他读书。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假日及放学时间做工,挣钱来贴补家用。在他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了,只好辍学当了童工。

年仅15岁,他就步入了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他一边开始自学,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几经周折后,他开始在一家邮电局送电报。他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英里路,工作异常辛苦。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又累又饿的他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于是吃完一点儿饭他就赶紧睡觉了。为了能够多送几份电报,每天早晨他就赶到了电报大楼。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将来要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开始自学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操作法。为了学习,他减少了每天送电报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用在学习上。对于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由于他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居然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于是邮电局破格提升他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独立完成了电气工程学学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他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长辈学习,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报知识,很快就懂得了电报的原理,并熟练掌握了发报和收报。萨尔诺夫很快得到了上司的信赖,两年后被提升为发报员。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学习,第二年就晋升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电台的收发报员。1912年4月14目,当他值班时,收到了正在沉没中的泰坦尼克号船发出的遇难信号。他迅速而果断地把这一消息发送出去,并在随后的72小时内不间断地接收和发送这方面的消息。萨尔诺夫在这一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使他一时成为新闻人物,电报公司声望也大大提高,因此他受到公司的嘉奖。长期在电报业的工作让他敏锐地察觉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在他30岁那年,把他提升为无线电公司这所特大型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这些都要完全归功于他的努力与勤勉。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与萨尔诺夫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父母和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读书环境,让你在学习上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地学习。如果你觉得萨尔诺夫的故事还不能激励你,那你来看看这个美国女孩的故事吧:

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她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她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她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

逐渐的,她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她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单词,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

多年后,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这个女孩就是海伦·凯勒,她一生共写了14部作品,其中包括世界闻名的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和海伦·凯勒相比,现在的你拥有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体,灵活的反应能力,舒适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机遇……具备的优势很多。但是,和上面提到的所有成功者比,你还缺点什么呢,就缺乏成功者们刻苦学习的精神。

你必须意识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学习的一生,从小到老,都在学习着,实践着。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就应该具有像爱迪生、巴尔扎克那样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勤奋踏实地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掌握,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若是连学都不想学,吝啬于付出自己的劳动,怎么会学懂知识,掌握知识,又怎么会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耕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付出辛勤的劳动,收获的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果实。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人生能有几个花季,雨季?过去了就没法改变。

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这个道理啊。

学识决定身价

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级人才应聘的年薪心理价位和招聘单位的岗位薪资走势相互之间的价值很接近,高级人才对应聘岗位的年平均期望薪资依次为:副总经理11.6万元、计算机工程师11.5万元、地区销售经理10.1万元、投资经理8.7万元、财务经理8.2万元、生产经理7.1万元、物流主管6.6万元、项目经理6.2万元、行政管理6.1万元。招聘单位的岗位平均年薪走势为:副总经理11.5万元、软件工程师11万元、销售经理7.5万元、财务经理7万元、项目经理6.6万元、市场经理6.6万元、客户经理6万元、质控经理5.4万元、人事经理4.8万元、企划专员3.8万元。

一边是大量的工人下岗找不到工作,一边却是高级人才的薪资越来越高。显然,知识与才能已开始把握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财富。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已归结为知识的竞争。有知识者有财富,将成为普遍的规律。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联想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随着其认股权证的分配实施,使一些员工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此外,在以往联想内部的效益水平及激励机制基础上,已经产生了一批百万富翁。两者相加,联想这架高科技财富机器制造出来的百万富翁数量已有数百人之多。这些百万富翁普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有关专家分析说,如今企业已经渐渐成为中国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承载主体,随着各种形式股份制的推行,有知识才能的年轻人将会成为富翁的主流。

清华同方也不甘落后,其总裁陆致成放出豪言:最短三年,最长五年,这家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企业要造就一百名千万富翁、一千名百万富翁。这使得那些心存鸿鹄之志,怀揣科研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有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暴富机会。

孙家广就是一位受益者。这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清华大学的教授,曾因发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国迄今唯一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工程技术而闻名,如今他走出象牙塔,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按照国家政策,该企业允许个人科技成果以无形资产形式折价入股,参与分配,包括孙家广在内的骨干人员因此占有该公司5000万股份中的8%,即400万股。虽然孙家广只说这400万股是由四个代表人认购,上市后再分配给企业员工,对他个人占多少股份不愿意置评,但作为该软件公司核心技术的发明人,哪怕只拥有1%的股份,上市后孙家广也会轻而易举,一跃而成千万富翁。

其实,像孙家广这样以技术入股,通过上市身价过亿的中国科学家已有先例,如水稻杂交专家袁隆平,他持有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0万股,占总股本的2.38%,排在第四大股东的位置上。按目前的价位计算,股票市值超过8000万元。

也许有人说那些年龄偏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只有给人家打工的份。其实不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知识,并不都是要在大学里专门学习的公式、定律、规则之类,而是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按照托夫勒的定义包括信息、数据、图像、想象、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象征性产物。实际上,对于致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专门知识,相当一部分是要在社会大学里才能学到的。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并不等于没有知识。况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市场巨大,对于那些在意识和经验上有准备的人,机会也一样存在。知识经济时代,只要认真地学习掌握知识,关键是有效利用知识,就能走上成功之路。

学习是成功的基石

积累知识对你的成功之路有莫大的影响,见识短浅的人是不可能成大事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能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大事者,往往有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见解,优雅的谈吐……而这些莫不是从学习而来的,成大事,需要从学习开始。许多成大事的人,并没有惊人的天赋,只是靠后天的努力罢了。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父亲竹亭老人曾经长期苦学,却为科举考试所困,43岁时才补为县学生员。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壮年悔过,因此对竹亭公督责最严,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大声地呵斥儿子。至于竹亭老人,他的才能既然得不到施展,就发愤教育儿子们。曾国藩曾经在信中提到过这样的事:“先父……平生苦学,他教授学生,有20多年。国藩愚笨,从8岁起跟父亲在家中私塾学习,早晚讲授,十分精心,不懂就再讲一遍,还不行再讲一遍。有时带我在路上,有时把我从床上唤起,反复问我平常不懂之处,一定要我搞通为止。他对待其他的学童也是这样,后来他教我的弟弟们也是这样。他曾经说:‘我本来就很愚钝,教育你们当中愚笨的,也不觉得麻烦、艰难。’”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曾国藩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国藩9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到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曾国藩在14岁时因一首诗而得了一门亲事。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

对曾国藩来说,美服可以没有,佳肴可以没有,华宅也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书,不能不读书,读书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归。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可是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无几。

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睢宁知县易作梅。易作梅也是湖南人,与曾国藩家是世交,也认得曾国藩。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于是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做路费时,易作梅立刻借给了他一百两银子,在临别时还给了他几两散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