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
7840400000031

第31章 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2)

思维具有灵活性,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考虑问题,不为定式左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几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一是续编故事结局法,讲故事时留个尾巴,让孩子自己去猜测想象,引起听故事的兴趣。二是猜谜法,它是通过谜面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性质,让孩子在猜测过程中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猜谜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增加知识。三是填充法,就是要求孩子在给定的某一简单图形上填画,使它成为多种不同的图画,让孩子边思索、边填画,很有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扩散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这就像学骑自行车,头一两次刚学会一点,可转眼之间就全忘了。但是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孩子一辈子都忘不了。

如何培养孩子探索性思考?

(1)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鼓励孩子凡事常问几个为什么。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回答。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2)不要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活动。如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玩具和物品,大人不要生气、谴责。

(3)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如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孩子向父母描述他要造一种带翅膀的汽车,如何在天上飞过去时,父母也可在旁边添油加醋。只要引导得法,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即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

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也应创造机会使他们说出值得一听的主意来,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课时。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就是一个指导孩子的最好机会。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肇牧十分喜欢做实验性游戏,当听爸爸妈妈说要做有趣的实验游戏时,肇牧非常高兴。与往常一样,由爸爸说,他动手。

“肇牧,从你的玩具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比杯子大的碗或者是锅都行。”肇牧将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且将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要一样多。”肇牧按示意进行。然后爸爸问肇牧:“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呀?”肇牧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你将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的水多?”谁知肇牧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为什么?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肇牧从容地说:“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水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

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对液体容量守恒定律如此肯定的回答。而且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完整!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唯独肇牧别出心裁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一意孤行。爸爸妈妈问他时,肇牧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爸爸妈妈想出来的窍门。”

听他这么一说,爸爸妈妈意识到肇牧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于是爸爸妈妈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爸爸妈妈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忍痛割“爱”了。正是由于小肇牧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小肇牧的思维、判断和推理能力。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所以,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反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没有命令、没有压抑。

让孩子学会思考。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鼓励孩子凡事常问几个为什么。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回答。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不要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活动。如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玩具和物品,大人不要生气、谴责。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周婷婷,一个双耳全聋的孩子,远远超过了一般健全孩子的发展。她6岁时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进普通小学,并跳了两级;她8岁背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打破了当时吉尼斯世界纪录;她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10岁发表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她16岁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引起轰动,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还和爸爸周弘合着《从哑女到神童》,周婷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周婷婷1岁半的时候,因为药物中毒,造成双耳全聋。爸爸赶紧带着她四处求医,可所有专家的结论都是不治之症。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上海五官科医院最有名的耳科专家,诊断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大夫,还有没有办法治?”爸爸急切地问。“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大夫回答道。“针灸行不行?”爸爸不甘心。“这只会给孩子增加无谓的痛苦,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那我女儿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呢?”“只能是上聋哑学校,从聋哑孩子的方向培养。”爸爸彻底绝望了。

尤其是看到那个“哑”字的时候,爸爸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让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10年后,婷婷并没上聋哑学校,而婷婷的爸爸却当上了聋哑学校副校长。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实行科学的教育方法的成果。

婷婷小时候,既听不见,又不会说。在幼儿园,别的孩子嬉笑打闹,她却只能孤独地坐着,盼望爸爸早点来接。每次送她去幼儿园,她都哭得很凶。婷婷小时候长得很漂亮,小朋友们给她起了个外号“白雪公主”,但在前面有个定语“哑巴”。爸爸只要一去接婷婷,小朋友就会异口同声的喊:“小哑巴的爸爸来了!”爸爸听见这句话,仿佛三九严寒掉在冰窟里,他的心都凉透了。

婷婷因为自卑,经常把小便尿在裤子里,夏天和秋天还好,一到冬天,爸爸真是忧心如焚。每天下班爸爸都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冲出厂门,见了婷婷就先摸摸她的裤子,如果湿了,顿时会觉得心里凉了半截,经常是默默地流着泪带婷婷回家。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婷婷幼小的身体,看着婷婷冻僵的小手,爸爸心里万箭穿心般地疼痛。爸爸妈妈常常做同一个梦,那就是梦见婷婷会喊“爸爸妈妈”。

他们开始了漫长痛苦的求医道路。婷婷光针灸就进行了5年,几乎人体中最疼的穴位她扎了上万次。在上海治疗的日子里,当一根根银针扎进耳穴一寸多深的时候,那种剧痛,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难以忍受。尽管这样,还是不行,针老扎不准。毕竟她还是个孩子!

7岁时,婷婷的妈妈语重心长地比画着对婷婷说:“婷婷,明天针灸再也不能动了!针扎不准,你的耳朵就好不了。你的耳朵听不见,爸爸妈妈多着急啊!总这么着急,慢慢地就要得病,就会死去。那时,你像三毛哥哥一样到处流浪,多可怜啊!”婷婷听了这话,伤心地趴在床上大哭起来。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她抬起头,擦干眼泪说:“爸爸妈妈,明天针灸我保证不哭。”

一个7岁孩子的誓言能当真吗?没想到第二天奇迹出现了。以往轮到她针灸,爸爸妈妈都得去拉她,可那天她把妈妈的手一推,自己坐到了椅子上,所有的人,包括医生都惊呆了。只见她双手交叉紧紧捂着嘴巴,让医生把针一根一根地扎进去,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唯有泪水不住流下来。婷婷的听力恢复了一点点。也许只是几百分之一。但是这已经为婷婷的学习带来了一丝曙光。

意志力是坚强持久的毅力,是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就要有决心、有恒心,舍得让孩子吃苦,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条件。

许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人,都离不开父母对他们有意识地从小开始的磨炼。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夺得三个第一的中国女篮队长宋晓波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

宋晓波的父亲是个篮球健将,他期望女儿成为坚强的人,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方面费了不少心思。晓波6岁时上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小学,从家里到学校要转两次公共汽车,穿越几百米的小胡同和大马路。祖母很不放心,埋怨晓波的爸妈太狠心,可是晓波的爸爸安慰她道:“我们选中这所学校,也是为了锻炼晓波独立生活的闯劲和能力。一个人从小窝囊,长大了就很难有出息。”说罢,就去买了一张月票,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父母开始也不放心,爸爸看着女儿上了汽车,便骑着自行车偷偷跟在汽车后面,看着女儿走进学校大门,才放心离开。

当晓波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父母又给她提出了新的锻炼任务,要她单独去把幼儿园的妹妹接回家,这也要换两次车。当时晓波刚上一年级,妹妹只有4岁。那天正值隆冬,大雪纷飞,路滑车挤。晓波知道爸妈是在考验自己,勇敢地答应了。去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妈妈着急了,骑车到幼儿园去询问,阿姨说:“早走了!”她随即又奔回家。快到家门口时,看见两个雪团似的小人,她连忙赶上去。晓波解释说:“汽车太挤,到站时下不来,我们就多坐了一站路,下车后往回跑的。”妈妈听了暗暗高兴,夸奖了她们。以后,晓波在学习和锻炼中更加努力,更加刻苦。

生活中荣誉和挫折是并生的。父母要鼓励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成功的果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吸取教训,才能获得。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从小重视孩子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志力,不是生来就有,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经过锻炼与培养逐渐养成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意志力的养成。培养意志力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文体活动中,系统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困难。要使孩子善于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有益的目的、任务,而不是事事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要使孩子养成贯彻始终、坚持到底的坚毅精神;要使他们善于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斗争的问题;要使他们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并抑制自己一些无关的或外界强烈吸引的活动和行为。这里的四个“要使,就是要使孩子有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等四个意志品质,成为一个意志坚强者。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呢?

1.用故事启迪孩子

经常选择报刊以及儿童书籍上或自己编写一些克服困难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形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2.激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让孩子去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所谓克服困难,不畏惧困难,这就是意志力的表现。孩子克服了某一困难,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如再去做某一件有困难的事,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当遇到困难时,要用孩子以往克服困难的事例,激励他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3.不要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揽

有的父母“心太软”,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前程,孩子们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父母要对孩子的事情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切记不要大包大揽。

教育孩子要意志力坚强

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年轻时,没有静心读书的环境,他就在人声鼎沸的茶馆里找一个角落读书。开始,嘈杂的人声使他头昏目眩,但他强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物理知识上。经过磨炼,再乱的环境也不能把他从书本上拉开了。大家知道,“劳其筋骨”是磨炼意志的重要方法。适合孩子的一些劳动、体育活动,能使孩子坚强起来。长途远足,爬山,跑步,游泳,较重的劳动……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家长要指导孩子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学会“跟自己作对”,要避免盲目性,不能冒险,不能脱离实际。要教育孩子:明确行动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式,一旦行动,不达目的不罢休。

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是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因素。大家都知道古代“学弈”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想着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是意志品质不同。前一个孩子学习的目的明确,自觉性强,自制力强,能够坚持到底。

家长们不妨看看我们的亲友、我们的同事,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一个小孩子,幼儿和小学低年级会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意志品质的各个因素发展很快。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