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7841300000010

第10章 舞台跟着你的心而展开(2)

小金鱼也不在意,游到其他地方去了。过了一会儿,小金鱼又游了回来,在“大水泡”的水泡上原来有印迹的地方又狠狠地咬了一口,“大水泡”依然是一笑了之,根本没把小金鱼放在眼里。

就这样,小金鱼一连咬了“大水泡”十几口,每次都咬在同一个位置上,此时小金鱼惊喜地发现:这只水泡被咬过的地方开始变薄。

于是,小金鱼对“大水泡”说:“我希望你能改变你的主意,不要太贪婪。”

“大水泡”也不搭理小金鱼,仍旧我行我素。小金鱼实在是忍无可忍,冲上去,使出浑身的力气在原来咬过十几次的地方又狠狠地咬了一口,这只水泡应声而破,“大水泡”惨叫一声,从此变成了“独眼龙”。

主人用无奈的眼神看着这只“大水泡”,他知道这只金鱼已经失去了观赏价值,思考了一会儿,用渔网把它捞起来,十分惋惜地扔进了垃圾筒里。

从此,小金鱼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只会给自己树敌,并招来别人的报复。很多时候,人往往不是被强大的对手打败的,而是输在过于轻敌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人会被大山绊倒,而令我们摔跟头的往往是那些小石块。”

强者不是天生的,再强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候

球王贝利的名声早已为世界众多足球迷所称道,但如果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超级球星曾是一个自卑的胆小鬼,许多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时间倒退30年。

“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呆呢?”那时的贝利可一点也不潇洒,当他得知自己已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地想着:“那些着名球星们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那样尴尬的情形,我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与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妙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做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当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一种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恐惧使贝利寝食不安,因为他缺乏自信。

分明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浸于希望,也不敢真正迈近渴求已久的现实。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挡的勇气踢进了1000多个球的一代球王贝利,当初竟是一个优柔寡断、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吓得几乎快要瘫痪。”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着名球队的。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会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踢主力中锋。紧张的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一旦迈开双腿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时,他便渐渐忘了是跟谁在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盘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了桑托斯球队,而以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了。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精神煎熬。

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致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顾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是以极苛刻的标准为衡量尺度的。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抑会淹没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赋。

通过忘掉自我,专注于足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正是贝利克服紧张情绪并战胜自卑心理的法宝。

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在于他们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弱者之所以成为弱者,就在于他们把软弱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当然,强者并不是天生的,再强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候,但他们战胜了软弱。

把空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空想才有价值

有位乡下青年,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他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有一年夏天,他因仰慕一位文学大师,故千里迢迢地前来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文学大师,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与文学大师谈得非常融洽,文学大师对他非常欣赏。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文学大师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文学大师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他们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一写就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文学大师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他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着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文学大师开始感到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通信一直在继续。文学大师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文学大师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

他如期而至。

在这位文学大师的书房里,俩人有一番对话:

“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发表。”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文学大师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文学大师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文学大师能如此欣赏他吗?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文学大师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很诚恳地写道:

“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您。

“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坛的宝座。

“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那以后,文学大师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每个人都曾有过空想,适度的空想对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不行动,只是一味地陷入空想状态中就有些危险了。只有把空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空想才显得有价值,否则,空想只能是空想。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去涉足

从前,有个农夫,由于庄稼种得好,生活过得很惬意。村子里的人都夸他聪明,并有人断言只要他做生意,肯定能发大财。

农夫的心就痒痒了,和妻子商量要做生意。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人,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就劝他打消这个念头,但农夫的主意已定,妻子怎么说都不行。

见劝说无用,妻子就说:“做生意总得有本钱吧,你明天就把家中的一只山羊和一头毛驴牵进城去卖了吧。”

妻子找来三个人,对他们叮嘱了一番,说完就回娘家了。

第二天,农夫兴冲冲地上路了。妻子找来帮忙的人偷偷地跟在他的身后。

农夫贪睡,第一个人乘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盹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不久,农夫猛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便忙着寻找。

这时第二个人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第二个人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都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哭得比他还伤心。

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

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一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走到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进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能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余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岸,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

当农夫沮丧地回到家时,惊奇地发现山羊和毛驴竟然在家中。

他的妻子说:“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慌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你连这些基本的风险都预料不到,又怎么能在商海里征战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种地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并应该把精力放在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获取成功。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领与能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万不可贸然去涉足,否则会自取失败。

如果你不敢去赌,你就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约翰·坦普登的高中时代是在田纳西州的温彻斯特度过的,他内心里经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虽然这只是他17岁时的梦想,但也是他人生设计的萌芽。

进入耶鲁大学后不久,约翰·坦普登的兴趣就从经营一般企业转移到研究评断公司财务之上。大学二年级时,他的父母由于生活拮据而无法再继续供他念书,迫使他陷入不知是该休学就业,还是该半工半读的窘状。要作这个决定非常困难,但因为约翰有自己的梦想,因此他最后作出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毕业。他做到了,不但每学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利用奖学金及一份兼差工作解决了学费与伙食费的问题。3年后,他除获得经济学士学位外,同时还获得着名的路德奖学金,并取得全国优等生俱乐部耶鲁分会会长的头衔,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的两年,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此行对于他将来从事财务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回到美国后,便与一名田纳西女子结婚。随后,他前往纽约,正式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起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他在公司里的职务是投资咨询部办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