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健康课
7854800000016

第16章 心理问题及矫正(9)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专门场所,本应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强有力的指导,促使他们在道德、人格等方面更快成熟,养成积极适应内外环境的本领。但是,现在有些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对青少年学生负起全面责任,没有很好地指导他们的精神生活,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并给予及时引导,他们在价值意识活动中遇到困惑、麻烦和问题,很少有人给予必要关心和帮助,常常使青少年学生因屡次挫折而心灰意冷,导致心理冷漠。

青少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失当,是形成青少年学生心理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学生是在教师的教育下成长的,教育者的教育方法能否适应他们心理,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成功,而且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即心理健康。如果教育方法适应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埋首于赶进度、改作业、各种考试、竞赛,加之超负荷的工作,教师也顾不上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研究他们各方面的细微变化并加以科学地指导说服。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了一些生硬乃至错误的教育方法。如,因学生的错误而讽刺、挖苦、嘲笑甚至体罚他们,或者以请家长到学校威胁青少年学生,当着他们的面告状,甚至训斥家长,青少年学生心理受不了这种不良刺激,自信心、上进心就会受到伤害。尤其对个别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缺乏客观的评价。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理解问题迟钝,因而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就大,遭受的失败、挫折体验也多。他们虽然很用功,但力不从心,每失败一次就增加一次痛苦,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看到他们的学习结果,不愿去了解他们所花费的代价,不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客观的评价。因此,他们受到的往往只是训斥和羞辱。有的教师采取了作业惩罚、留校“补课”、站着听课、不许进教室等错误方法,使青少年学生感到上学犹如遭罚,学校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可爱之家,教师也不再是可敬之人,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不敢诉说,同教师保持距离,与同学发生隔阂,人际关系极不和谐。在这种消极情绪控制下,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总有一种压抑感,从而造成心理障碍,性格越发变得执拗,对一切表现得无所谓,形成心理冷漠。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必要基础。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有重大影响。家长的乐学敬师能够激发孩子对教师、对学校的向往,家长的溺爱和专制则可能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实践表明,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甚至使他们沉沦不振,心理冷漠,这种家庭大致有四个类型:

(1)离异型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合经常吵吵闹闹以致离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爱抚,或者跟随再婚者生活,受到继父或继母的冷遇和歧视,心灵受到严重的损害。

(2)放任型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未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常常使孩子在活动中遭受失败和挫折,这样,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只盯住眼前的得失,难以自拔,形成自卑感。

(3)失调型家庭。父母都想管教孩子,但步调不一致,方法失控,有的家长过分专制,听到教师关于孩子在校情况的反映后,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甚至拳脚相加,使得孩子孤注一掷,有的甚至把对家长的怨怒迁移到教师身上,与对教师的怨怒与怕交织在一起,形成冷漠心理。

(4)“四二一综合型”家庭。父母把孩子捧为掌上明珠”,视为“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娇宠溺爱,百般顺从。孩子变坏了,反而袒护纵容,怨天尤人,指责学校和教师。这种学生因而缺乏独立性,意志也异常薄弱,一旦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会发愁;遭受挫折,更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三、矫正技巧

冷漠心态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尽管数量不多,但对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使青少年学生的冷漠心理得到有效的矫正。我们认为,常用的矫正策略有如下几种:

重塑理想信念,促进自我转化

造成青少年学生冷漠心态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理想和信念的丧失。应该说,青少年学生刚跨入学校生活时,是充满热情、有所追求的。但是在他们饱吮学校生活中的阳光雨露,领略社会的习习春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多种多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阴暗面,遇到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这时候,他们的心理便会发生矛盾、冲突和动摇。有的青少年学生会想,所谓“美好理想信念”原来不过如此。有的青少年学生会认为“我算看透了”,热情就会逐步变成冷漠。对待青少年学生中的这种冷漠,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要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善于全面地、科学地观察事物,从本质上去理解问题,把熄灭了的理想和信念的火炬重新点燃起来。社会、学校中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放弃理想和信念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消极面,才会需要你们青少年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满腔热情地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克服青少年学生的冷漠心态,教育者的一个重大责任就在于唤起他们的自尊,增强自信,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转化。

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待自己的短处,也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待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具有冷漠心态的青少年学生往往不能自爱自重,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估计过低,常用别人的特长来比自己的不足,自然相形见绌。因此,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不能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就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其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地表现自己。如上所述,冷漠心态往往是由于累受挫折而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所致,因此,要消除这种怀疑,除了正确评价自己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建议,具有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不显眼,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强人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之中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心,来循序渐进地克服青少年学生的自卑冷漠心理。

再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能正确地补偿自己。人的心理与生理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青少年学生的自卑冷漠心理,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积极的心理补偿: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而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避短。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实屡见不鲜。我们读达尔文、康德、拜伦、培根的传记后,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优秀品格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个人缺陷造成的。所以说,人的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只是看我们愿不愿意改正而已。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讲究方法,因势利导,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调整好。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帮助青少年学生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以逐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冷漠心理。

认清形成过程,确立科学态度

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冷漠心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克服教育工作盲目性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所以会出现冷淡、消沉、自卑、怠惰等冷漠情绪,都有一个心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者要提高矫正工作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就必须对这一过程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在这方面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冷漠心理行为出现的大概时间及在这以前的表现情况;冷漠心理行为增多以后到现在有哪些起伏变化;现在这些青少年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表现情况及其自身对所处境况的想法。一名青少年学生从正常状态变成有明显的冷漠心理行为,总是有一个起始和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出自四个方面:青少年学生本身思想认识、思想方法、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外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消极因素的引诱;学习生活中各种挫折所造成的不良情绪;教师、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并且这四个方面往往是综合发生影响的。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认识这些方面问题时,应注意联系起来进行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