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7854900000019

第19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1)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当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

人生在世,有些人认为拥有财富和金钱就是幸福,于是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地去获取财富,甚至在无休无止的欲望中把自己推入无底的深渊。这样的人生不能算是幸福的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拒之门外,放弃生活中不必要的负累,过简单而知足的生活。只有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

唯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内心永远的宁静和淡泊,消除很多无名的烦恼,摆脱沉重而乏味的人生。

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太多的欲望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身上,使我们身心崩溃,人生也变得疲惫不堪。要想放弃沉重的人生,追求简单充实的生活,就必须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关在门外。

有一个铁匠打了两把宝剑,刚出炉时它们一模一样,又笨又钝。铁匠想把它们磨快一些,其中一把宝剑拒绝打磨,因为它感觉这些钢铁都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妙。

于是铁匠去磨另一把宝剑。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磨成了。铁匠把那两把剑挂在店铺里,不一会儿就有顾客上门,顾客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为它轻巧、锋利、合用。而钝的那一把,虽然重一些,钢铁多一些,但是无法把它当宝剑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块剑形的钢铁而已。

同样出自一个铁匠之手,两把宝剑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锋利的那把又薄又轻,而另一把则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铁如泥的利器,后者则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人生的很多道理,也大抵如此。人生的目的、志向以及欲望都不是多多益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把已经掌握的东西得心应手地去运用,它跟宝剑一样,剑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轻越好。过多的追求物质、财富、享乐,都像剑刃上多余的钢铁,只会成为人的包袱。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必须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欲望。

一个后生从家里来到一座禅院。然后他与老禅师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师的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师见状,问道:“为何如此惊讶?”

“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禅院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通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想师父您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欲望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老禅师说:“其实,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欲望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都不得解脱。”

一只风筝,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矫健的马,虽个性刚烈,但被套上马鞍则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它们捆绑了我们每个人的手脚,它们让我们人生的快乐消失殆尽。

社会上许多原本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放纵自己的诸多欲望,常常为了追求名誉、权力、地位而影响,损害自己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因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生活比我们预设的要简单得多。陶渊明曾经提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闲适、悠然隐逸的雅致生活。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但求心理上的安宁与清静,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因而,我们要以知足的心境对待一切,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拒之门外,坦然面对生活中名利,欲望的诱惑,消除很多无名的烦恼,添加一份生命的原味。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太多的行李不仅使我们筋疲力尽,而且也会使生命之舟不堪重负,甚至有负载沉没的危险。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总是在寡情中悲伤,在失意中哀叹,使自己平白地添了许多心事。这样的人背着超负荷的行李上路,重担压弯了肩膀,使自己透不过气来,在人生的路上非但不能加快步伐,反而会越来越吃力。

只有卸下不必要的负累,轻装上阵,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个寡妇,为了抚养年幼的儿子,辛辛苦苦地教书赚钱。儿子长大成人后,又被送到美国留学。完成学业后,儿子在国外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和辉煌的事业。

寡妇为此欣慰不已,打算退休后前往美国与儿子一家人团聚。于是,她在距离退休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赶紧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信寄出后,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产业、事务逐一处理。

不久,她接到儿子的回信。信一打开,有一张支票掉落下来,她捡起来一看,是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很奇怪: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而且自己就要到美国去了,怎么还寄支票来?莫非是要给她买机票用的?她心中涌上一丝喜悦,赶紧去读信。只见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还是决定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给你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打扰我们了。”

寡妇的一颗心由欣喜的巅峰,坠入了痛苦的谷底。自己辛辛苦苦地抚养儿子,就换来了如此的忘恩负义。她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到头来老年凄凉,如风中残烛,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她心情沉重,几乎难以自拔。一天下来,她就苍老了很多。望着红彤彤的夕阳,她忽然有所觉悟:自己一生劳碌,没有一天轻松地生活,而退休后,将无事一身轻,何不出去透透气?如此一想,她就振作起来,为自己规划了一趟环游世界之旅。

世界之旅非常愉快,于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这封信就当作是以前所写信的补充好了。我用你寄来的支票规划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感谢你让我懂得放宽自己的胸襟,让我看到天地之大,自然之美。”

我们经常听到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痛苦不堪的故事,这些子女的行为的确令人发指,但是作为父母,如果看不开,必然心中怒不可遏,一旦怒气难消,必因怨恨攻心而生病,病倒后死去,这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反过来我们再看看故事中的这个老妇人,她是多么的明智,生命之舟已然负重,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让它更加沉重,直至超载?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背负行李前去旅行的愉快而放松的过程,不要背负太多,卸下人生中不必要的负累。

勇于退让也是一种智慧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会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以退为进是在时机不成熟,或者自己处于不利条件下先退一步的策略。当局势出现转变之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有时候自己可能并没有错,或者是对方误会了自己,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先承认自己的错误,相信有机会和时间会证明一切。这比任何卖力的解释都管用。退一步就是把自己的拳头收了回来,然后再用力出击。

王强是一位销售员,有一天去一家酒店拜访一位重要的客户。这位客户与他聊得非常投机,这次拜访基本上就是过来签一下合同,所以王强自然而然就比较松懈随便,他甚至以为这位客户很可能和自己成为好朋友,轻松的心态使得王强有点随便,他甚至把原本端端正正的领带都戴歪了。

王强一边说晚安,一边拉开玻璃门,应声而出的是个年轻人,他是客户的儿子,虽然是小老板,但年纪已经不小了。小老板一见王强,就生气地大叫起来:“喂,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懂不懂得礼貌,歪戴着领带跟我讲话,你们公司这么不尊重客户吗?我一直以为你们公司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才信任你们的公司,所以才决定和你们合作,谁知我所信赖公司的员工,竟然这么随便无礼。”

听完这句话,王强马上把领带校正。“唉!我实在惭愧极了,因为我们上次和你的父亲谈得很投机,自然也把你当成自己人,所以有点随便了,请你原谅我。”王强继续道歉说:“我的态度实在太鲁莽了,不过我是带着向朋友问好的心情来拜访你,绝没有轻视你的意思。”

小老板怒火渐渐平息下来。而这个时候王强则转变了自己的姿态:“我有不对的地方,我已经道歉了。但是你这么大声责骂我也不恰当。作为合作者,我们虽然只是乙方,但并不是要求你施舍我们,而我们是在为你创造利润。你这样的态度并不利于我们以后很好地合作。”

小老板忽然沉默了。第二天,王强收到了一份小老板的传真,显然他们有了进一步的合作。因为王强不卑不亢的态度,更得到了客户的尊敬和重视。

王强作为销售员摸准了客户的心态,他在客户生气的时候诚恳地道歉并检讨不尊敬的错误,做出了合理的退让。但是当客户态度平息之后,他又做出最正确的反应,扭转颓势,反败为胜。他向客户说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一步赢得了客户的重视和尊敬。

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后退是超越自我的动力。每一次后退,就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退后是超越自我的实习,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之变得更为纯净,也让我们经得起严格的考验。后退是一种力量的聚积,也是一种内心境界的升华,所以后退不是失败,而是智举。

每一次后退都能磨炼你的技巧,提高你的勇气,考验你的耐心,培养你的能力。应该抛弃以一时“进退”论英雄的偏见,而着眼于在后退忍让中积聚自己的潜力。人正是在适时的后退中,不断超越自我。

“进”当然可喜,但是你还没有成功;“退”又有什么难堪,你还有机会。

要想进退自如,就需要学会静观其变。只有那些能够等待时机、静观其变的人才能做出理智决策。我们坚信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所以,坐等伯乐的举荐就成了千里马的等待。这需要静下心来的耐力,也需要克服等待时的烦躁不安。当然等待既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坐享其成。

与家人的隔阂,在安静的等待中化解,与同事间的不和,在安静的等待中磨灭,如果感觉矛盾不知去向,你需要耐心等待局势明朗。安静是一种等待的姿态。生命的奥秘是从安于静默开始的。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安静的等待。安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超然的智慧。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一片宁谧的小天地,一段安定的生活,想必是人生极大的一种幸福。想要拥有这种幸福,当面对迷雾的时候,就需要静观其变。只有安静地等待变化出现才不至于走错路。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战争中“情势”瞬息万变,谁能把握情势、驾驭情势,谁就能统领“胜势”。只有这样,才能以少胜多,才不会因为判断失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然而判断局势的第一要素就是需要静观其变。生活也如此,只有那些静观其变者才能够把握大局,在必要的时候更要懂得坐山观虎斗。

齐楚两国原本是夙敌,两支军队为了各自的疆土正厮杀得惨烈,胜负难分,纷纷地向秦国请求支援。秦国国君非常为难,不知道到底该选择帮助哪一国。如果选择失误,不但得不到利益,还会损失自己的军队。正当秦王不知所措的时候,陈轸为秦国出谋划策。

他给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人看见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只山羊,竟互不相让地咬了起来。农人不知道是先打死那只小老虎,还是那只块头较大的老虎。对于他来说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等待结果。

结果那只较小的老虎斗不过大虎,在几回恶斗之后,摔下了悬崖;而那只大虎也已经精疲力竭。农人这时候才出手轻易地解决了那只大虎。

秦王听了这则两虎相斗的故事,决定灵活运用,暂时保持中立。他没有帮助任何一方。事实上秦国静观其变,等待着楚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之后,才决定出兵帮助楚国攻打齐国。

战场上的瞬间让人难以把握,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智慧都非常有限,而人世间纷繁复杂让我们不知所措。能有多少人在面对复杂变幻的世事时,能真正安静地在角落里等待呢?

“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监物,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老子提出了“虚静”的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匆促浮华,总在局势迷乱中匆匆做出决定。繁忙躁进的生活,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所谓:“人心如水,静止则明;不为物引,不为欲萦。”在安静中寻找力量,朱子云:“静中有无限妙理。”所以,思路是在沉潜幽静中得来的。

不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莎士比亚

生命中太多的障碍,都是过分固执造成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论什么事,如果你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你在已经尽力后还不能成功,不妨回过头自检一下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意见和观点,并试着放弃它们。正视现实,咬咬牙勇敢地放弃那些苦撑硬撑却力不从心的事情。静下来想一想,还有那么多的选择,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

固执的人总是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他们以为做这些事情是必须的。我们通常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很多人就是在不断地逼迫,比一个刻薄的老板更严厉地逼迫自己。他们可能要对这种紧张的生活加以辩白,说他们只是为了做成某件事情,或是过上某种生活,其实他们只是在劳苦中迎接死亡。人生一世不容易,怎能这样自我束缚。既不想白来人世一遭,何不“潇洒走一回”?

一个旅人听说世上有移山大法,于是请求一位功德圆满的大师为其表演一下。

大师先是坐在山的正面,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又起身跑到山的背面,坐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起身,告诉旅人表演结束了。旅人大惑不解,大师于是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便是移山大法。

其实,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而调整自己,要比一厢情愿地去对外界做硬性改变有智慧多了。

藐视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干事业、干一切工作所需要的。但是当事情注定需要你做出巨大牺牲也不会有多少成效的时候,不妨学着换一种方式。这样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

能这样认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过得多彩多姿。

有一句话说得十分有哲理:人并不是因为固执而愚蠢,而是因为愚蠢而固执。所以,当山不能过来的时候,你大可以踏步向前,走到山跟前,那样你会发现,胜利同样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