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还小的时候,我喜欢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人生太短暂,若不曾壮烈地活一场,怎对得起三生石上过一遭。轮回转世,不过是传说,有谁知道生命还会不会有第二次。因此,一定要勇敢地爱与恨,哪怕是矫情的天崩地裂或海枯石烂。看故事或电视亦是如此,越是摧心肝或伤骨髓,越是牢牢深记。
生活积累得多了之后,方才晓得,《蓝色生死恋》的悲壮真的是一场戏,人生恰是《人鱼小姐》里的一日三餐,点点滴滴。如是才知,平淡是真。就像有人说,最好的告白,是长久的陪伴。铿锵的誓言是会随风去的,芬芳的玫瑰亦是会凋零萎落的。安慰长夜漫漫明月孤寂的陪伴,才是天长地久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矫饰,寻寻常常,普普通通,一碗面,一盏灯,一把陈旧的伞,一个疲惫时无偿的拥抱,就足以让人觉得温暖。
年少时喜欢徐志摩,因为他的爱情,他的浪漫,他的曲折人生;此时,却爱上了钱钟书,理由无他,因为他的平淡,他的沉静,他的纯粹。
做人难,做一个纯粹的人,不曾因为外物的巨大诱惑而违心的人,更是难。钱钟书,正是一个淡然,而又纯粹的人。包括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包括他说的那句话,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唯一的孩子。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都很容易,不过上下嘴唇片刻开合。可证明,却需要一辈子的时光。他身体力行,用一生的时光来证明他的选择和言语是真的。没有风花雪月,没有曲折故事的钱钟书,仿佛一辈子都生活在平凡之中。然而,他是平凡的人,他的心,却不是平凡的心。他的笔,亦不是平凡的笔。
融平凡和伟大于一身的人,世间能得几人?可这样的人,偏偏是那样纯粹地活着的一个人。
他的纯粹,也在于他的不完美。他不懂韬光养晦,不懂用美妙的语言给他人锦上添花,不懂掩饰自己的鄙夷和嘲笑。他有时候真的像一个孩子,心里想到什么,就会做出什么。问题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真的就是完美的人吗?他并非是那样的人,他也清高,也骄傲,也放肆地品评朋友甚至老师,这些不完美,或许就是钱钟书之所以没有成为一名政客而成为了一名学者的原因。
口是心非而满面公式化的笑容,成为这样的存在,他是不屑的。
这样纯粹剔透地活着的人,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呢?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这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至高要求,钱钟书做到了。从年幼的孩童,到留洋英法的青年学子,再到埋首书海的中年学者,最后成为白发苍苍却目光如炬的智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样端正与坦荡。终其一生,回首再回首,想必他都是无愧于心的。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能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