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节陈胜破了秦始皇的局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陈胜出身穷苦,少年时代给别人做佣工雇农。有一次在田头休息,他对同伴们说:“我们之中将来谁要是发达了,可千万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帮穷哥儿们啊!”同伴中当即就有人嗤笑他:“我们大家都是靠帮人家种地混口饭吃的雇农,怎么可能会有富贵日子呢?”陈胜不禁叹气:“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果然,几年后陈胜就发生了大变化: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斩杀尉官,歃血为盟。陈胜手持利剑就站在了盟坛之上,吴广则面容神肃立在一侧,周围站满了个人,黑压压一片。陈胜此时呐喊,洪亮如雷:“壮士不死则已,死当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语隐含了太多的意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壮士们群情激荡、热血沸腾,手握兵器,开始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揭开了起义的序幕。
兵者,国之大事。兵器,自古也是权力的象征。史籍记载:秦始皇征服六国后,下旨收集天下兵器,溶化后铸造成十二个大铜人,每个有470吨重,他准备使大秦境内除秦军外,天下无兵器可寻。为了确保他的家天下能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下去,享受至高的权威,秦始皇还干了这样几件事:将各国有名望的宗族迁往旧秦腹地,拆除各地的城防关隘,颁布各种惩罚条例以便统治,同时还禁锢各种思想。经过这样的精心布局,秦始皇觉得对秦政权的威胁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也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秦始皇成了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似乎是天命所归。即使大家觉得秦始皇并非天命所归,但是他掌握强大的专政工具,百姓的怨气再大,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足以形成撼动统治的力量。统治者实行恐怖统治的时候,流行的反抗通常是不合作,而不合作的形式主要是隐而不出。张良就是这样,刘邦也是,项梁也同样藏了起来。这些人在后来天下大乱时都出来了。还有一种反抗形式是当山大王,比如英布与彭越就搞起了小打小闹的打家劫舍的营生。但是,不论你是隐还是当土匪,都奈何不了秦王朝一根汗毛。秦照样继续其暴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为此丧命。就在这万马齐喑久可悲的情况下,陈胜发现了秦政权的命门所在。陈胜这个不入法眼的小角色掀起了冲天巨浪,一举颠覆了秦王朝。
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在位,就在秦二世继续着其父的享乐事业没多久时,陈胜与他的九百同伴在大泽乡掀起了反秦风暴。
秦朝的法律规定,充军人员不管什么原因没能按期到达指定位置,就犯下了杀头之罪。当陈胜这些旧楚军人集体被秦王朝抓来戍边行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遇到了连绵大雨,耽误了行程。于是,陈胜等人就面临着如何死的选择。要么被处死要么反抗死,最终陈胜选择了“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道路。然而仅仅九百人,依然不能对秦王朝构成什么威胁,这九百人在强大的秦军面前显然是不堪一击的。当年被秦灭掉的六国,哪个没有几十万军队,最后不都被秦军收拾得一个不剩。这对任何人都造成恐怖的印象,在秦朝残酷的暴政压制下,长久以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人所皆知,为什么都隐而不发,其原因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前边说的刘邦、彭越、黥布、张良都是一代人杰,因为没有合适的理由,只好选择隐匿。这个理由被陈胜找着了,或者说是发掘出来了。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原来这个反抗的名义,就是要将统治者置于不合法的地步。看来打破统治的利器还是要从统治的营垒中去发掘,在陈胜这里,就是要将秦二世弄成篡位之人。
这是陈胜走出的第一步棋,这步棋有两大高明之处。第一是将暴秦的统治者放在不合法的地位,以瓦解敌方阵营,鼓舞大众;第二是找到早已经不在人世的楚国长官项燕,以号召楚地民众。看来,秦始皇没防范陈胜这一层面是一大失策。陈胜此说的提出在当时可以看做是革命性的创举。陈胜是否知道秦始皇所有子嗣的次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秦二世的残暴再加上其继承权不合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起而抗争。
其实,秦二世即使不是少子,其继承权也可能完全合法,人家自家的天下,传给谁都是秦,而不干陈胜任何事。但陈胜可管不了这么多,先这么定了再说。不难想象,陈胜在向秦攻击时当是何等大张旗鼓地宣传二世少子说。此说对统治集团将造成极大的混乱,从而加速了起义形势的发展。刘邦的部队中有相当多的人原为陈胜旧部,到汉王朝建立后,陈胜也自然被称为圣人,这比司马迁将陈胜与汤武孔子并列要早得多。
《淮南衡山列传》中还记载,刘邦的孙子刘安与属下伍被讨论反叛时说的话: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间。”不一年,陈胜、吴广发矣。
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陈胜。刘邦说这话时,他已同秦王朝决裂,其时间要早于陈胜两三年,但也仅仅是躲起来无所事事而已。然而,躲起来的又岂止刘邦,勇悍如项羽,机变如张良也都只能在秦始皇设的局里躲躲藏藏,真可谓智勇俱困,可是陈胜这个败军之兵信手拈来个二世少子说,就破了这个局。能破这个局的人,当然是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