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787500000089

第89章

第88章生活无好坏,只看是否适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爱做的事。这样,他才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一位心理专家认为,一种生活,只有适合自己,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才是最好的生活。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陷,然而有的人活得开心,而有的人总是生活在痛苦之中。其原因就在于开心的人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方式、家人,而痛苦的人呢,他们或许贫穷,或许富裕,但他们都没有过上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们痛苦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又不懂得放弃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20几岁的人,人生刚刚开始,做出选择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只要自己觉得幸福

你的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生活作息时间、工作环境与方式、你生活的城市……不一而足。

有的人喜欢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也许你是个昼伏夜出的“夜猫”,喜欢从事一份不受拘束的自由职业,这些因人而异。没有说此种生活方式就一定比彼种生活方式差,一切都看它是不是适合你。适合的便是最好的,在这一点上相信大家都有所体悟。

王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苦恼、困惑。她内心最向往的是丽江与大理这样风景秀丽、生活悠闲的小城,她的闲适的心情与这一类城市“性格”很和谐。但是家人却劝她去上海发展,认为这样的一座国际大都市机会较多。起初她也顺从了父母的意见,但没用多久她就决定辞职,去了一个宁静的小城。因为上海的“气质”与她的心灵很不般配,再强留下来只会徒增烦恼。

不得不说王丽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她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她所想要的。

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运动,生活就是生活。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放弃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才能拥有生活的喜悦,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

蒋方初到广州时,曾为找工作奔波了好长一段时间,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学中文专业的他便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谈、沟通,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

后来蒋方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了。之后,蒋方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最终出于各种原因都被迫离职跳槽。

最后,蒋方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应聘到一家刊物做了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蒋方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令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回顾以往的工作历程,蒋方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味地追逐高薪、舒适的工作,曾让我吃尽了苦头,走了不少弯路。事实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相应的事来做。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别让成功成为人生的遗憾

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抛掉繁杂、无意义的事情,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真实面目面对自己的心灵和生活。

杜尚,就是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了两撇小胡子的法国艺术家。

杜尚的行为被很多人看成是离经叛道。当时有许多人都斥责他,竟敢对这幅传世经典名画如此不敬。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艺术思想就此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史。

杜尚说:“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必要负担太重,或者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要有老婆、孩子、别墅、汽车。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还相当年轻,这是我的幸运,这使得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单身汉的生活。这样一来,我比那些按部就班、娶妻生子的人生活得要轻松许多。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的生活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几乎没生过气,而且可以去从事自己一直喜欢的绘画。”

结果,杜尚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在绘画和艺术设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辛迪是美国知名的作家与作词家,曾经写过不下四百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此外,他也得过全美舞台剧作奖,而他原来的工作是在美国滚石唱片公司担任助理。

辛迪三十岁刚出头,就已享有诸多盛名,尤其是处在五光十色的娱乐业中,可谓备受瞩目。但是,在辛迪身上却嗅不出夸张与狂傲。

辛迪讲了一个自己的事。在他进入滚石唱片公司的第三年,有一天觉得自己实在做不下去了,便去向老板辞职,老板一脸诧异地问他:“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况且,你还这么年轻。”

“我想,老板一定认为我这个家伙怎么这么不满足!”辛迪说道。

这并不是辛迪不安分的表现,而是觉得自己一直在反抗一样东西——制式化。他观察,很多人常把“生涯规划”挂在嘴边,他们把自己锁定在一个领域中,计划着自己二十岁该做什么、三十岁该做什么,到了四十岁又该如何如何。总而言之,好像必须不停地“向上流动”,才表示自己成功。

而辛迪却从来不觉得自己要循着这条成功的轨迹走。他说:“我不是唱反调,但我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的发展。”或许是看惯了娱乐圈有太多“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在却空虚寂寞的人”,辛迪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成功的外在光圈不论多么耀眼,也脆弱得不堪一击,唯有“内在的成功”才能让人活得笃定踏实。

每个人都应当像辛迪那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甩掉一些不必要的生活包袱,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才不至于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留下太多的遗憾。

一位被很多人认为很成功的实业家,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我有这么成功的事业!”事业的成功剥夺了他与亲人相处的很多时间,剥夺了他品味生活的很多时间,也等于剥夺了他一辈子的岁月,以至于他的人生成就简单得只剩一项“成功的事业”了。

这样的人,一生都从未对生活有过什么感受,因为他从未感受过生活。虽然他有许多耀眼的光环和令人称羡的财富,但他的生活却是简单而无趣的。难怪他在临终前会有所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