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篇第1章第3节外面的世界是最好的课堂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实践出真知”。意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
的检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农大学里,你不妨尝试走出课堂,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锻炼一下自己。战国时代秦赵决战。赵国先由老将廉颇领军,秦将白起
不能取胜,遂用反间计,散布“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的谣言,
使赵国君主上当,改由赵括指挥军队。而这赵括熟读兵书,纸上谈兵
头头是道,可谓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然而他的致命弱点,就是实战
经验不足。结果,赵军在他的统率下轻率出战,遭到大败,40万土
卒被白起一举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其实大到关系国家命运的事实,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出
真知”都是极其正确的。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情况下确
实如此。书本给出的知识和规范,总是一些抽象的定律和原理,而具
体的生活情境却无限复杂,用知识指导生活,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
能力也需要诸多的创造性的中间环节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知识的
规范将使人手足无措。中国民间有个笑话,讲的是秀才过河沟。如何
跳过小河沟?秀才翻开书本,只见书上写道:“单脚起,双脚落,一
跃而过。”秀才按此实践,一步却跃进了小河沟里。这正是人们对
“书呆子”的嘲讽和幽默。
嬉笑之余,我们是否也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呢?想想自己是否也像秀才一
样,顽固不化,只知道对知识生搬硬套呢?其实,在我们的大学生里,
还真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数量还不少,他们往往自以为是,不肯主动
到实践的大课堂中支锻炼、学习!汽车大王福特说:“我起初在农田里工作,
以后我曾修理打谷机,后来又操作锯木机。”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猜
想,如果他是在自己的农场,在自己的田地工作,很可能后来不会转到
锯木场去操作锯木机;即使田地是他家自己的,也可猜知小农家庭必定
是穷苦的,所以才会由农场转到锯木场操作机器。他是世界有名的汽车
大王,女口果没有这一段话,我们不会料到他的青年时代是做小工的。
福特曾经修理打谷机,经历过于他的成功有重大的意义。他不是机
械工程系出身的,对机械并不内行,打谷机虽然是构造很简单的机械,
但经过修理打谷机的经验,他便得到粗浅的机械知识,这个知识对于他
后来的汽车事业,一定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他没有这一段经验,恐怕创
造汽车的构想,就不会实现了。
福物还说:“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我认为最好
的报酬是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人家抢不去的东西。”
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这句话的思想多么踏实。
而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大学生却连这“一点有用的事”都不愿去做,而一味地把自己埋没有书本的教学知识中。他们认为自己
有文凭、有学问,自认是懂事的、了不起的人物,凡事自恃,不检讨,不认错,好高
骛远,不切实际,不甘“做一点有用的事”。想要做大事,不只做一点,
却从来不一点一点实实在在做,劝脑筋专为取巧占便宜,好大喜功,贪
图近利,不做有根基的小事,不由基础做起。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
事有余。企业里如果这样的人占多数,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书呆子”这个词即准确、传神的表达了光学不用知识
的严重后果。或许我们生在信奉儒教的国度,或许我们一贯的应试
教育作梗,使我们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我们重学而不知道它的结
果,即使得到结果却又学非所用,当今天外国的产品、文化的意
识,汹涌而入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应该转向正确的方向上去了,所
学就要有所用,为了创造新事物,我们获得的结果,又使我们不断
地去学去创造,这样,我们不仅自己能享受到欢乐,我们的国家也
会因此变得强大、富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