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第1章第3节先打工,积累点创业经验
创业能给予创业者相当的自主权,
相应的,也要求创业者投入更
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目前,有些大城市
对于创业者,尤其是应届生创
业者持大力支持态度。因此,在注册、税收等方面,应届生创业者能
享有一定的优惠。但就总体而言,创业的投入还是很高的。考虑到创业的高成本问题,许多大学生认
为:不如先打工,这样还可以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下经验和资本。
小方是某高校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可口可乐”、“耐克”、
“肯德基”等跨国企业做广告设计一直是他的梦想,可现实与理想之
间总存在着距离。为了找到一家理想的广告公司,小方已吃了无数的
“闭门羹”,于是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他说:“应届毕业生没经
验,也没有叫得响的作品,想进大企业,实在太难了。但我相信自己
的能力,所以正考虑和几个同学开家广告公司,做自己的设计,创自
己的品牌。”虽然小方
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对未知的创业风险显然也
有几分顾虑。
相比之下,阿华
是坚定的“就业族”。她觉得大学生刚走出校园,
虽然知识丰富,但应变能力不够,社会经验欠缺,更缺乏经济支撑,
如果贸然创业,风险太大。与其做没把握的事,不如脚踏实地地先就
业,稳妥地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
创业可带来白手起家的成就感,同时你还
将面对荆棘遍布的高风险;
而就业可带来按部就班的稳定,但却存在着僧多粥少的无奈。对大学
生来说,创业与就业,的确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据《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心高气傲的大学生现在
对于创业的态度,是越来越务实了,有八成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先就业再创业。
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行业经验以
及社会经验都不足,光凭一腔热情去创业是十分危险的。
固此,选择先就业再创业,也就是从工作中学习创业的技巧,这是大部分创业人士
都经过的历程。因为,从工作中呵以学珂该行业的特性、供需状况,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创业减少一定的阻力。
其实想要创业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冷静下来,从小处开
始,勤勤恳恳、认真地做好每一步。不要犯“眼高手低,盲目自
大”的错误。一些
在校的大学生,往往对个人的期望
值都是很高的,认为要创业一定要创大业,搞得轰轰烈烈才带
劲,
这一思想为他们的创业失败埋下巨大隐患。
只有甘心忍受创业前期默默无闻的状态,在磨炼中积累财富和经验,你才可能成功。不要
期望一成名、一飞冲天,最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将每件事情做好。
1947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
林思齐,
1948年在美国宾夕
法尼亚州的费城坦普尔大学攻读MBA学位;取得了学位后,
他又到纽约大学研究经济学。1950年返回香港,从事教育、工
商、金融事业,曾任嘉华银行总经理。
1967年,44岁的林思齐移居加拿大,决定自行创业。当时
他只有4万加元的资产,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来到陌生地温
哥华。他到温哥华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
把带来的钱花去一大半。
林思齐并没有因身处逆境而气馁,他在找工作的同时,还
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夜校攻读房地产估价课程,掌握了一
定的房地产业务知识。靠这些房地产业务知识,林思齐于1973
年创立了加拿大国际房地产公司,并在1981年的高峰期让自
己的财产超过10亿美元。
像林思齐那样,在你打算创业之时,不妨先打工,这样你可以利用自己工作的资源来,降低你的创业
成本。也许你所在的工作岗位能给你带来不
少资源,这些资源也就是你
在打工时所要使用的各项成本,例如说:
工作本身是否能给你带来市场开发的资源?例如说客户开发、
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这将成为你创业的主要资源。
在创业之前,
在创业之前,你能要全面分析、论证创业计划的可行性,这
些调查研究的工作,都可以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去实现或尝试,例如
利用公司的客户资源、销售网络等。而且一旦发现创业计划不可
行,可以马上终止,而不至于影响本职工作及收入来源。
另外,在公司的大集体中,你
可以更容易了解到各种有用的
信息,并享受到这个庞大关系网所带来的便利。边打工边创业可
以从比较小的项目起步,有效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来降低自己
的运行成本。先就业再创业好比是先练兵后打仗。
古人云:治兵之要,教戒为先。不
教则不明,不练则不习。由此可见
军事训练的重要性。纸上谈兵的赵括、
痛失街亭的马谡,因为从未带兵真刀真枪地在战场上练过,只凭想当然地瞎
指挥,所以是一败涂地。
选择先就业你不仅可以熟悉行情,而且可以
累积创业资本,
许多的小资
本创业者,都是利用数年工作累积下来的积蓄投资。而在工作中,还可以寻
找到理想的创业伙伴。相同的工作背景,容易形成相同的思路与默契的合作,
如此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金筹措、学习经验
积累人脉关系和
数年的工
作经验,这些都是创业者
不可或缺的。几年下来,行业知识、客户资源渠道、
营销模式都有了,到那时你再创业
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