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状元另有其人
1894年的春天,清政府为了庆祝慈禧太后的60大寿,特开了一门科举考试,张謇在这次考试中得到了主考官的赏识,高中头名状元。
张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实业救国”的民族实业家,同时也是“末代状元”。但他并非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实际上,最后一位状元名叫刘春霖(1872~1944年)河北肃宁人。1904年考中甲辰恩科头名,他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1872年,刘春霖出生于直隶肃宁县北石宝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淳朴本分的农民。由于生活所迫,父亲带着全家投奔到保定府一个亲戚家。经人介绍,父亲到府衙当差,做了皂隶。
1903年刘春霖兄弟一同参加殿试,结果刘春堂考中进士,刘春霖却意外落榜。科举取士一般为三年一科,由于次年适逢慈禧太后70大寿,所以特加甲辰科,并称之为甲辰恩科。这年7月4日刘春霖再度参加殿试,一举获得一甲一名,得中状元。1905年慈禧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在1907年被派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他辞去公职赋闲在家,不参与政事。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州国”总理郑孝胥派人以溥仪名义,邀请他担任教育部长。他表示,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断然予以拒绝。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侵占平津,汉奸组织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以同科进士兼留日同学身份,亲自请他担任伪北平市长。刘春霖当面给予痛斥,厉声骂道:“我绝不能依附外国人!”王揖唐恼羞成怒,派兵抄其家,并将刘春霖赶出家门。刘春霖经此打击,身心大受摧残,于1944年因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时年73岁。
刘春霖博学多才,在古文字、史学和金石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工于书法,尤擅小楷,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刘春霖在《六十自述》诗中回顾往事,总结平生,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平生志不在温饱”、“不崇高位崇高行”。
刘春霖能够保持晚节,大义凛然,颇有状元风范。他怒斥汉奸,不做亡国奴的爱国义举被人们争相传颂。
值得一提的是,张謇虽然不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但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最有影响力的状元。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人,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他16岁中秀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纂。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致力于事业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家产,积极兴办实业,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了大生纱厂资本集团。张骞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生为其事业奋斗,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