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788500000054

第54章 夺权谜团2

儿当太子母必死

在古代宫廷,通常情况下都是母凭子贵,嫔妃的地位与能否为皇帝生下皇位继承人有很大关系。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很多嫔妃之间都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若儿子当上皇位继承人,那嫔妃的地位必然迅速提高,成为令人羡慕的皇后、太后,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皇后、慈禧等。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嫔妃并不愿意生太子,因为她们不但不能母凭子贵,而且还会因此惹来杀身之祸,如北魏时期就是一个典型。在北魏的法律里有一条很严格的立子杀母制度:立某皇后或嫔妃的儿子为太子后,即赐太子母亲自尽。

此做法始于汉武帝。西汉武帝年事已高,欲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但是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正值盛年,武帝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女主专权的局面,便下令将她处死,钩弋夫人脱掉首饰向皇上叩头求恕。武帝命令将她拉下殿去,送入宫廷监狱,夫人临下殿时,还频频回首,希望皇上能回心转意。武帝却挥挥手说:“赶快走,你活不成了!”钩弋夫人死时暴风扬起尘沙,百姓们都为她感到忧伤。但是汉武帝对周围的人说:“从前国家所以有变乱,大都是由于君幼母壮的缘故。女主骄慢放肆,无人能禁止,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吕后吗?”

到了北魏时期,立子杀母成为一项法律制度。从道武帝开始,凡是儿子被立为储君的嫔妃都要赐死,并且此制实行了七代,历一个世纪之久,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位无辜的母亲。

道武帝的宠妃刘氏,生长子拓跋嗣,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即被赐死。拓跋嗣思念母亲,悲伤哭泣。道武帝安慰他说:“过去汉武帝将立太子,先杀其母。现在你既为太子,为了避免女主干政的后患我也不得不效法汉武。”太子听后,仍然悲伤不能自抑,被气恼的道武帝赶了出去。

在北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子贵母死”的旧制发展到了鼎盛。这跟拓跋旧制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继承制度,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依赖于母族的强大,可谓“母强子立”。到道武帝时,这种状况有了改变。道武帝先用战争手段强制离散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后来还先后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赐死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皇后。立子杀母的旧制虽然换得了北魏稳定的君位传承秩序,促进了拓跋部的稳定,但却是由牺牲无辜的母亲换来的。因此当时的嫔妃都不愿意生太子,《宣武灵皇后》就这样记载:“椒庭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孝文帝拓跋宏的父亲信仰佛教,对政治不感兴趣。在拓跋宏才五岁的时候,就把皇位让给了拓跋宏。由于拓跋宏的母亲李氏在他被立为太子就被赐死了,所以年幼的拓跋宏由冯太后抚养。可是冯氏对小皇帝非常不好,经常杖罚幼小的拓跋宏。有一次甚至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三天不给饭吃。

后来,孝文帝的爱妃林氏,因为生下的儿子拓跋恂,被立为太子,林氏也被赐死。妃嫔们“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使得孝文帝只留下孝明帝一根独苗。孝文帝曾求当权的冯太后废除旧法,但被拒绝。

宣武帝元恪,笃信佛教,不忍杀生,“立皇子诩,始不杀其母”,“子贵母死”终于被取消。后宫的妃子们不再因为而人人自危,“矫枉之义不亦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