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788600000127

第127章 政界名人趣闻追踪5

列宁遗体保存之谜

列宁遗体的保存,创下了现代遗体防腐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1924年1月21日清晨,列宁亲自撕下一页日历后,忽感体力不支,两侧太阳穴剧烈疼痛,便身不由己倒在了床上。17点30分他的血压突然下降,18点45分脸上滚下大大的泪珠,偏瘫使他一句话也说不出,18点50分,一代伟人带着最后的遗憾溘然长逝。

次日,500万份印有噩耗的报纸一售而空。苏共中央、中央执委、部长会议等部门成员500人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赶到哥尔克村与列宁遗体告别。他们用双手托起灵柩,为护送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去火车站步行整整4公里,整个祭奠仪式持续了6小时,共有50万人参加。1924年1月6日,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庄严决定:列宁陵墓建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边,与十月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在一起。谁知人们仍然无法抑制铺天盖地而来的巨大悲痛,1.2万封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向克里姆林宫,要求政府永远保存列宁遗体。当这一要求上报斯大林时,很快被批准。

当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列宁遗体保存专家小组,专门负责遗体防腐研究并限时三个月完成任务时,绝大多数医生、专家都犹豫起来,他们担心试验万一失败会遭不测,纷纷借故推脱。唯独生物化学家,犹太籍的兹巴尔斯基接手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不久哈尔科夫大学的解剖学教授沃洛比约夫也赶来相助。沃洛比约夫曾为沙皇博物馆成功试制出保持丝织品长期不变色、不变质的防腐药。在他们不断地努力下,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神奇的药液。他们先将遗体解剖、清除内脏,接着将药液注射入周身血管,以便在抑制细菌的同时,用溶液取代肌肉组织里的水分。一切处理完好之后,列宁遗体被安放在精致的水晶棺内,他安详地闭着双眼,一手握拳,一手随意地搁在胸前,人们甚至能看清他脸上的皮肤毛孔。在淡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列宁那充满智慧的宽大脑门显得特别突出,有一种伟大的思想还在不停活动的感觉。“他还活着!”是苏联人当年常爱说的一句话。

列宁遗体的保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突然接到转移遗体的通知。兹巴尔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是在7月3日夜幕降临后秘密出发的。我记得很清楚,一列苏共政治局专用装甲列车在开往乌拉尔方向的铁路小站上等着大家。专家及家属伴着列宁遗体的车厢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居中由410名全副武装警卫组成的护送队压阵,在最后的车厢内。5天后火车驶抵秋明,连当时的州委第一书记库普佐夫都不知道是什么要人乘车到此。包括兹巴尔斯基教授一家在内的所有被护送的对象,均被安置在市区的一所农学院内。水晶棺放在一幢叫‘白宫’的二楼会议厅内。”为了预防列宁遗体受热,他们在遗体四周放上冰块,一路上不断用酒精擦拭列宁皮肤,以防感染。

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标准,1943年12月,遗体开始腐烂,专家只得忍痛截去列宁的一条腿和部分左肢,以人造假肢代替。战后,列宁遗体重返莫斯科。

然而,腐烂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为此采取过不少应急措施。20世纪30年代,他们就曾将遗体的部分皮层和双手指骨进行过置换。1961年,列宁的遗体再次腐烂。可惜此时,兹巴尔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遗体紧急防腐处理方面经验尚不足。赫鲁晓夫出于无奈,同医务人员商定,暂时将尚未腐烂的头部同躯干分开。为防止大面积腐烂的躯干影响头部,不得不将头颅取下,安装在人造躯体上,再将列宁的肉身躯干火化。手术十分成功,一切都天衣无缝。

每星期一和星期五列宁遗体都要进行两小时的护理保养。医护人员将涂了香料的列宁遗体运入消毒室,而后借助显微镜进行常规检查。遗体上出现任何细小蚀变,必须征得卫生部同意,才能作出处理,哪怕是极小的组织移植手术也不例外。往脸部和双手涂抹药液,轻不得,重了也不行。最后一道工作是整理列宁所穿服装和纠正其睡姿。每隔一年半他们还需为列宁洗澡,把遗体放在秘方配制的药液里浸泡整整两个星期。

为了让列宁永葆生前模样,70多年来,耗去了几乎三代科学家无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苏联政府更是像致力于航天、核武器研究一样不惜工本,不计代价。为了保证棺内始终保持摄氏16度恒温、湿度不超过70%这一项,便需要由12名生物医学家组成专门实验室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防腐秘方的研制也一直属于国家一级机密,尖端科技项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不再为护理列宁遗体拨款,“列宁墓实验室”改名为“全俄药用植物科学生产联合体生物结构医学研究中心”,情况越变越差。目前虽然仍在继续地护理,完全出于研究人员、工作人员的自愿。

列宁遗体今后的命运如何,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