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788600000157

第157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3

谁是导致莱蒙托夫死亡的罪魁

普希金因决斗致死后,莱蒙托夫以一首《诗人之死》表达自己最为沉重的哀悼,同时也痛斥政治势力的黑手。却不曾想到,这一首诗似乎也预示了莱蒙托夫的命运:和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重伤死亡。到底谁该为莱蒙托夫之死负责呢?

诗人殒没了!——光荣的俘虏——

他倒下了,为流言所中伤,

低垂下高傲的头颅,胸中

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

……

——莱蒙托夫《诗人之死》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与丹特斯决斗中受致命重伤,1月29日午后2点45分,普希金在圣彼得堡逝世。当时年仅23岁的骑兵莱蒙托夫愤然作《诗人之死》一诗,以极其深沉、哀痛的调子,诉说着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写诗者的满腔悲愤,直言杀害普希金的罪魁祸首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诗震动了整个俄国文坛。莱蒙托夫也因此被流放至高加索。

坎坷的政治生涯并没有磨灭莱蒙托夫创作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除写了《述怀》、《诗人》、《匕首》等一系列抒情诗外,还发表《波罗金诺》、《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帆》等诗作,《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两首长诗。他还在1839~184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他的著作强烈批判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制度,也因此引起了沙俄政府的仇视。于是,莱蒙托夫这位被誉为“普希金继承人”的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遭遇了和普希金同样的命运——在一场决斗中重伤死亡。

1841年,莱蒙托夫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7 月15日,诗人在同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的决斗中死亡。他们这对昔日同窗决斗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莱蒙托夫的一句玩笑话。那么应该是说玛尔廷诺夫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还是说这就是一场谋杀呢?历史学家更多倾向于后者,认为可能是《诗人之死》一诗导致了莱蒙托夫之死。

但历史学家在谁是导致莱蒙托夫直接死亡的真正元凶这一问题上,有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主要有三种看法:

1. 沙皇尼古拉一世

一些人认为,杀害莱蒙托夫的真正元凶应该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他唆使手下人策划了这次决斗,最后导致莱蒙托夫之死。

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莱蒙托夫坎坷的政治生涯:《诗人之死》一诗发表后,它像一面旗帜,在整个俄罗斯大地上回响。有一个情绪激昂的读者抄录了这首诗,并标上“革命的宣言”五个字,寄给了沙皇本人。于是恼怒和惊恐的沙皇下令逮捕了莱蒙托夫。经过几天的匆忙审查,沙皇尼古拉一世最后下了一道“圣旨”:调骑兵团旗手莱蒙托夫去尼席戈罗德龙骑兵联队。当时,这个联队正在高加索作战,这一调动无疑是想让莱蒙托夫死在战场上,以解沙皇心头之恨。然而,幸运的莱蒙托夫并未战死沙场,加上莱蒙托夫当时毕竟是名震俄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使得沙皇也要考虑社会影响,没有马上采取进一步的过激行为。于是,沙皇命令手下人采取了决斗这一较隐蔽的谋2. 沙皇当局和贵族反动势力

一些人认为,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沙皇尼古拉一世是杀害莱蒙托夫的幕后真凶,而根据莱蒙托夫的政治影响来看,策划这次决斗、导致诗人之死的应该是沙皇当局和贵族反动势力。

这种说法的理论依据是:莱蒙托夫在《诗人之死》一诗中指出杀死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整个上流社会,是沙皇周围一群小人策划的一个卑鄙阴谋,作者愤怒地对这些屠夫说,他们虽然躲在法律的荫庇下,但是人民的“裁判”在等着他们。由此诗人得罪了沙皇当局和贵族反动势力。在帕吉戈尔斯克疗养时,还有几个来自彼得堡的贵族,他们知道宫廷不喜欢甚至憎恨莱蒙托夫,便故意挑唆军官玛尔廷诺夫与诗人决斗。双方决斗的条件非常苛刻:不请医生,不备马车。很显然,这是预先布置好的凶杀。莱蒙托夫在决斗中被杀害后,凶手却受到了沙皇当局的庇护。

当然,也有人认为莱蒙托夫的死亡是一场意外,只是因为玛尔廷诺夫心理素质太差,过于仇视莱蒙托夫所致。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当年仅27岁的俄国伟大诗人莱蒙托夫就这么长眠在高加索山区那血浸的土地之中时,他的死已经注定给俄罗斯民族、给整个世界文学宝库带来无法估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