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788600000162

第162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8

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

无比热爱生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创作高峰时期选择了自杀,举世震惊。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伟大作家临死前的真实心路,因此他的自杀也就成为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于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他来自当时“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背着某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的名分,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正是他艰苦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十六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其中《荒野的呼唤》、《铁蹄》和《马丁?伊甸》等长篇小说还译成中文,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的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列宁卧床病榻之余,还特意请人为他朗读《热爱生命》。鉴于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杰克?伦敦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然而,这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却在自己创作高峰时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他的自杀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为什么自杀,更是一个谜。多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似乎依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1.身体健康恶化

以美国文学家艾尔?雷勃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是健康问题折磨得杰克?伦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杰克。伦敦在1914年确实患了严重的肾炎。在此后的两年期间,尽管他在公众面前竭力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的形象,但尿毒症的迹象已逐渐明显。他又拒绝听从医生的劝告,如严格注意饮食和充分休息等。1915年和1916年间,他先后在夏威夷住了几个月,希望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恢复已损坏的身体;但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在杰克?伦敦自杀后,他的医生称他的自杀的原因是“肠胃生尿毒症”。

2.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思想转变

1916年的春天,杰克?伦敦在夏威夷发现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翻译的科学著作并立即对卡尔说:“我告诉你,我正站在如此之新、如此之可怕和如此之奇妙的新世界的边缘上,以致使我害怕瞥它一眼。”卡尔的书促使杰克?伦敦将多年对波利尼西亚人的研究作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从此,卡尔?容的译著不仅促进了他的创作,而且拓宽了20世纪文学的领域;杰克?伦敦本人也成为美国利用卡尔?容的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家,尽管他的情绪依然不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自认为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他的思想似乎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怀疑唯物主义,并严厉地拒绝其早年坚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正是在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斗争中,杰克?伦敦的思想最终崩溃,于是他选择在1916年11月以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美国记者查尔米亚在其报道中声称,杰克?伦敦在《圣经》下列一段文字的下面划了杠杠:“你不应当从世俗或艺术角度进行思考,而应当从象征角度,从精神方面,从事思索。”查尔米亚显然企图告诉人们,晚年的杰克?伦敦已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了。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富兰克林?沃克虽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分析得更为详细和合情合理。他在对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甸》的评论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杰克?伦敦的思想发展趋势。他认为,杰克?伦敦之所以采取自杀行动,而与世长辞,可能与他的社会主义理想最后破灭有关。《马丁?伊甸》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伦敦思想发展的迂回曲折。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即将杀青之际,还没有决定如何结尾,可是后来他的小说却出现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主人公马丁?伊甸自杀了。富兰克林认为,杰克?伦敦一再坚持让其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甸自杀是作者思想发展的必然结局;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有其本身的苦衷。

然而,无论杰克?伦敦自杀的真相如何,他所留下的著作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