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788600000314

第314章 文学作品中不能说的秘密9

梅尔维的《白鲸》影射什么

被时代冷落而后又重现异彩的伟大作品在文学史上并非鲜见。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就是这样一部备受冷落却又重现异彩的作品。然而,人们也在疑惑:《白鲸》到底映射什么呢?

1851年,32岁的赫尔曼﹒梅尔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白鲸》,又叫《莫比﹒迪克》,文中涉及了鲸类动物学知识,以及其他捕鲸者的冒险行为。《白鲸》是以主人公伊斯梅尔的第一人称写作,他受雇于一艘破旧捕鲸船《皮库特号》上,船长是阿哈,故事围绕着阿哈寻找那只咬掉他一只腿的白鲸——莫比?迪克来展开。然而,小说出版之后,社会反响平平,销路很不景气。为了生计,麦尔维尔只好到纽约的税捐处另谋出路。直到他死后,《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自此,学术界开始了对《白鲸》寓意的研究分析。

对于《白鲸》这部作品,许多评论家称作品的主人公阿哈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为人类献出自己的生命,并企图揭示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和奥秘。但阿哈更像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佩斯或李尔王,拥有某种异乎寻常的意志和力量,但有时又十分脱离实际。他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挫折,然而他总是不屈不挠,一往直前。作为悲剧的英雄,他也毁灭了他的追随者。《白鲸》的戏剧性的净化作用不仅来自阿哈的英雄行为,而且也来自于最后时刻的自我意识。

而以美国著名文学家评论家理查德﹒布罗黑德为首的一些人认为,《白鲸》所代表的意义应该更广阔。因此他认为,《白鲸》描述的人类的哲学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而不是爱情、野心或贪婪,更像是其他欲望——尤其是关于人类生存于大地的欲望,驾驭人类本身的欲望,不管当时的形势如何,人类坚持不懈地关心世界如何被约束和治理。阿哈是此种欲望的最明显的受害者。但阿哈的毛病是他不能把局部的经验延伸到宇宙的复杂环境中——未能看到基本力量,未能看到疯狂。因此,阿哈所感到的欲望是如此不适宜,以致强烈地表现在各种情况下。当然,这完全是由作者构想的。而这种欲望又贯穿于全书之中,由思想变为实践。文学的能量是如此与哲学真谛之能量结合起来而扩散,以致使本书提出了一种世界的模式。

而另一些学者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阿哈”的行为做出了新的诠释。著名文学家莱昂?华德就认为可以根据作者梅尔维的生平事迹,并从心理学或哲学角度来解释主人公阿哈的思想立场。这样看来,阿哈是在精神不正常情况下,是以居心叵测的思想对付鲸鱼的,并把鲸鱼作为实现其思想的目标。从书中和当时作者写的信件中都可以得到故事叙述者和作者具有相同思想的重要证据。梅尔维在书中有意识地采用寓言并得出如下结论:对象征性的普遍规律的信念只是精神错乱的表象。他的合理的判断显然与霍桑一致:白鲸是自然界的野兽,它的罪恶是从阿哈的心灵中产生的。但是,此时,梅尔维个人的哲学并非是切题的。梅尔维曾经说过:“所有人的悲剧式的壮观是如此通过病态而造成的。”重要之点是阿哈的病态,不管是清醒的意识,还是罪恶的情绪,都是其性格中的悲剧性的缺陷;而其性格指导他表现出具有破坏性的英雄行为。

但《白鲸》的作者梅尔维却解释说他只是无意识地为作品添入寓意而已,正如他给纳詹尼尔﹒霍桑夫人的信中写道:“只是由于明显的象征性的内容贯穿于全部《白鲸》之中,使人很难不作寓意性的解释而已。”但是人们在阅读《白鲸》时,总能得到与别人不同的心灵体会,这也就是“阿哈”被视为美国人心灵化身的原因。正如人们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白鲸》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