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绝症——艾滋病谜一样的身世
很多传染病,只要发现了病毒,人类就会很快找到疫苗。然而对于艾滋病来说,也会如此吗?
艾滋病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公敌”之一。截至艾滋病病毒发现的25周年纪念日,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种让人闻之丧胆的病毒,究竟来自哪里呢?难道人类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任其肆虐吗?
1999年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从黑猩猩到大流行》表明,艾滋病病毒并非是一种新病毒,而是一种动物传染病。这是从一种不发生任何症状的宿主动物转移到人类从而导致危险的病毒。
虽然科学家很早就知道灵长猴类携带有它们版本的艾滋病病毒,它们身上的艾滋病病毒为SIV。但除了一个例外情况之外,人们只是在保护区内的大猩猩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尤其是在西非的一种大猩猩种群里。人们过去不知道这种病毒在野外生存的猩猩身上的分布情况,也不知道它是否存在基因或地域上的多样性,这使人们很难确定病毒是如何从动物身上传至人类的。
已知的首位感染HIV病毒的是一名来自刚果金沙萨的男子。人们猜测,生活在喀麦隆乡村的人被大猩猩咬伤或在屠宰大猩猩时感染了病毒,这个人随后又将病毒传给了别人。由于萨纳加河长期以来是一条重要的商业水路,这种病毒最终被传播至城市地区,它在那里得到了快速的传播。病毒在传播时变得更具有杀伤力。
于是美联社报道,科学家已证实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事实上起源于喀麦隆的黑猩猩。然而,为什么动物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却没有生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在艾滋病流行的背景条件下极具重要意义。但这个问题并非通过对人工饲养的动物做试验就能回答,因为它们从未在野生环境里生活过,在这样的动物身上长达数千年的与病毒共存现象也许中断了。
如果艾滋病病毒真的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动物可能是病毒的传播者。那么人类真的应当对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那些与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动物。
艾滋病病毒的源头似乎是找到了,然而找到了病源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吗?
20世纪90年代中期,“鸡尾酒疗法”的出现令艾滋病从一种判了死刑的疾病变成可以控制的疾病。然而,由于HIV病毒堪称人类迄今为止所遇到的最狡猾的病原体,它经常发生变异。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而医学界在研制杀菌剂方面的努力同样遭到挫败,以至于人类对付HIV病毒的主要手段还是19世纪发明的橡胶避孕套。虽然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也致力于实现对抗艾滋病的政治承诺,每年倾注几百亿美元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中。据专家估计,要达到2010年前让全球艾滋病患者都能接受护理和治疗的目标,需要的资金将达到每年420亿美元。
但是,国际艾滋病协会的创立者、瑞典微生物学家拉斯?卡灵斯对未来并不乐观:“HIV病毒和艾滋病或许永远不会在人类中消失。”难道人类要永远生活在艾滋病阴影的笼罩之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