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788700000054

第54章 马背英雄踏中原,满清盛衰日渐斜10

(五) 马背英雄踏中原,满清盛衰日渐斜10

吃饱的嘉庆若火龙,渡河热难当——预言嘉庆朝

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时佐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

——《烧饼歌》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1000两一个的大金元宝100个,100两一个的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三尺有余,珊瑚树11支,纱缎绸罗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妇女600名,总价值达11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库十五年收入的总和。

以上这份,便是嘉庆皇帝抄和珅的家时列出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清单。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腐败显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其富可敌国的程度已经不只是他敛财能力的佐证,同时也是当时官僚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反映了奸臣当道、大肆敛财的黑暗现实。

学者彭勇在《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中所说:“清朝由于长时期浸淫于‘歌舞升平’的虚假繁荣中,使统治者对朝政的每况愈下放松了警惕。”特别是乾隆后期,为了标榜功绩,追求虚名,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当时的吏治腐败也日趋严重,大小官吏奢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最可怕的是,军队也加入了腐化的队列,军官克扣军饷,士兵则惰于操练,战斗力严重下降。这,就是嘉庆皇帝从乾隆皇帝手中接过的江山。

乾隆皇帝一生共立过三位太子,第一位太子永琏和第二位太子永琮都早早地夭折了,皇位自然而然在落到了原名永琰后改名为颙琰的头上。由于乾隆皇帝此前曾宣谕:“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所以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皇太子颙琰即皇帝位,对外各省改用“嘉庆”年号,他就是刘伯温“廿岁力士开双口(即“嘉”),人又一心度短长(形似“庆”的繁体字“慶”)”预言中的嘉庆皇帝。

虽已登上帝位,但朝堂的实际权力仍然在其父手中,太上皇乾隆仍时常接受百官朝贺,而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当时前往大清的朝鲜使臣在其记载中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这种“初逢训政,恭谨无违”的情形,一直持续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或许是更早以前,嘉庆就已经清楚自己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四处漏洞、破败不堪的江山。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最紧迫的当属和珅的问题。

和珅的飞黄腾达与明朝时的严嵩有几分相似:揣摩上意,深得圣心。不过,乾隆对和珅又远比嘉靖对严嵩要好得多。朝廷中,能与和珅分庭抗礼的人几乎没有。和珅的一些作为,乾隆皇帝不是不知,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因为他需要一个和珅这样的人。作为一国之君,尤其是要做个明君,有些需要是无法言明的,或许是迫于皇族威严,或许是迫于舆论民声,种种限制让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在这种情况下,和珅仿佛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充当了奴才和臣子中的一个特殊角色。基于对乾隆心理的完全把握,和珅才得以在乾隆朝呼风唤雨。

然而,乾隆不可能永远在位,嘉庆皇帝一上台,和珅便慌了神。但碍于父亲乾隆健在,嘉庆一直压抑着未曾发作。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隐忍多时的嘉庆乘着办理乾隆皇帝大丧的时机,解决掉了和珅这一大患。他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总理太上皇丧仪,切断了和珅等人与外界的联系,一方面突然出击,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正月十一——乾隆去世的第八天,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大罪状;正月十八,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短短十五天的时间里,嘉庆断然惩治了一个被大行皇帝恩宠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权臣。春干净利落的动作、宽严适当的策略,令举朝上下大为震惊。无论嘉庆铲除和珅的目的,是否是因为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间传言,其客观的结果都确实弥补了一下国库的连年亏空,也令朝野为之一振。毋庸置疑,这是嘉庆皇帝一生中所有处理的政治事件中最精彩的一笔。

当代历史学者阎崇年认为,这也是嘉庆皇帝“作为政治家的唯一杰作”,因为在他看来,“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从为政的结果上来说,确是如此。虽然亲掌大权之后,嘉庆为挽救衰败的态势,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大力平息农民的武装叛乱,尽力遏制吏治腐败之风,努力扭转官员玩忽职守之气,重视治河、赈济灾民,但他始终是有心无力。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嘉庆皇帝前往木兰围场狩猎,猝死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据《清史稿?仁宗本纪》载:“己卯,上不豫,乡夕大浙。宣召立皇次子智亲王为皇太子。日加戌,上崩于行宫,年六十有一。”由此,可以确定的是嘉庆定驾崩于亦名热河的承德,应了刘伯温所言的“火龙渡河热难当”,但关于嘉庆皇帝的死因,竟一字未提,这也就成了又一起清宫疑案。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嘉庆这位于丙辰龙年登基,于庚辰龙年驾崩的皇帝,在位二十五年,“二十五弦弹易尽,龙来龙去不逢蛇”(出自于《黄蘖禅师诗》),仍然无法阻止“康乾盛世”急速衰落的步伐,就像出使大清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在他的《纪实》中所说的那样:“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大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帝国衰败至如此的程度,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等于在这艘破旧的船上再添一个新的漏洞。

争议纪:

嘉庆为何杀和珅

当代历史学者阎崇年,对于嘉庆帝杀和珅的原因给出了三种解释:其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扳倒“富可敌国”的和珅,显然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其二,杀和珅以谢天下:嘉庆帝将白莲教起义一事,全都归罪于和珅一人,杀和珅以缓解官民矛盾;其三,除权臣必杀和珅:嘉庆帝想要摆脱“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的困扰,故借杀和珅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