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7892400000025

第25章 父子争斗(3)

本来凯斯勒可以在福特公司获得非常好的职位,那是他的能力所能胜任的,但是他坚决要求从最底层做起,于是,他来到福特-索恩卡车公司,年薪5000美元,是其他工人的两到三倍。年轻的律师成了一名技工,他和其他工人一样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到了午餐时间,也和别人一样走到外面,坐到草坪上吃午饭。尽管他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但那镶着厚镜片的宽边眼镜,还是显得他和工人们有点不一样。

他很快就赢得了工人们的好感,大家都认为他不仅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而且非常聪明,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他能够很快地吸收外部信息,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迅速加工整理,最后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像凯斯勒这样的魄力和精力,在福特公司恐怕就只有索伦森能成为他的对手了。索伦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对凯斯勒采取一种敌对的态度。有一次,凯斯勒当着索伦森的面,直言不讳地批评亨利“一直在压抑爱德塞尔”,结果,索伦森当即就反驳他,两人大吵了一顿。

后来,爱德塞尔把凯斯勒调到了高地园工厂,凯斯勒再一次从底层做起,他穿着工装,在工厂的每一条流水线上巡视,了解每一个生产过程,从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公司按着他的建议整改,把积压的零配件都卖了出去,资金的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了,也减少了1920年经济危机中的损失。

凯斯勒一直认为他来到福特公司就是为了帮助爱德塞尔,他做的每件事都设身处地的从爱德塞尔的立场出发,因此,索伦森和亨利对凯斯勒的敌视心理也越来越强烈了。

在亨利·福特的内心深处,不仅对凯斯勒在公司和爱德塞尔站在一起不满,凯斯勒给这个公司带来的变化,尽管对公司是有利的,但已经习惯了专制的老亨利还是感到自己的权威被削弱了。他也不能容忍凯斯勒那种典型的底特律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凯斯勒的极力劝说,爱德塞尔才像他一样,在着名的风景胜地海豚港买下了一座别墅。在那里,他们与洛克菲勒家族和美国东部的名流们一起度假,这更让对金融家毫无好感的亨利气愤不已。

在福特汽车公司内部,以爱德塞尔和凯斯勒为一方,以亨利和索伦森为另一方,双方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程度。1923年,爱德塞尔动用自己的权力,福特公司强行通过了任命凯斯勒为公司副总经理和董事会成员的决议。凯斯勒的新办公室就设在爱德塞尔办公室的旁边。两个年轻人开始着手改组公司的领导班子,准备大干一场。索伦森立即把这些情况汇报给老亨利,结果老亨利把儿子一通臭骂。

几天后,父子矛盾又进一步尖锐化了。起因是爱德塞尔发现索伦森在公司里颐指气使,野蛮管理,雇员们都受到他的打击,士气下降,而且,索伦森竟然在工人面前对爱德塞尔横加指责,爱德塞尔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作为公司总裁,他下令辞退了索伦森。索伦森立即赶到老亨利面前哭诉自己的冤屈,老亨利便毫不犹豫地立刻让索伦森官复原职。爱德塞尔再一次遭到巨大打击,对于自己的父亲他已经无话可说了。除了工作,他很少和父亲碰面,也更少回光明港看望父母。

没有人能战胜他

来到福特汽车公司后不久,头脑灵活的凯斯勒就发现T型车已经过时了,福特汽车公司需要一种新的汽车来代替T型车以继续在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

实际形势极其严峻。当亨利·福特还沉浸在T型车的巨大成功中,认为T型车的地位不可动摇的时候,阿尔弗里德·斯隆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掌门人。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CEO在短短的3年内就让濒临破产的通用汽车起死回生,此时,他正领导着他的公司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发展。他注意到顽固的亨利·福特所忽视的事实,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消费者的兴奋点已经从经济实用向美观舒适、性能更加优越的方向发展。同时,以威廉·努德森为代表的曾经为福特汽车公司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被亨利赶出公司以后,潜伏在各个大公司里,时刻准备着对亨利反戈一击。正是在努德森等人的主持下,性能优越、设计完美、价格合理的雪佛兰汽车逐渐占领美国汽车市场,蚕食着T型车的领地。

1923年,通用汽车公司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每年设计和生产一种新型车”。这对于多年来坚持生产和出卖一种T型车的福特汽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福特汽车销售量急剧萎缩了。

与此同时,克莱斯勒公司也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支劲敌。克莱斯勒公司的创始人是沃特·克莱斯勒。克莱斯勒比亨利·福特年纪小十几岁,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像亨利·福特一样,克莱斯勒也是从小就表现出对机械的狂热喜爱,18岁时曾设计了一辆小型蒸汽机车,32岁时凭借在铁路行业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有效的管理才能获得别克总裁查尔斯·纳什的赏识,克莱斯勒从工厂厂长晋升为总裁。

1924年,克莱斯勒受聘于马克斯威尔公司,并成功推出“克莱斯勒6号”车型。1925年,马克斯威尔公司重组,更名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26年,克莱斯勒公司大力宣传自己的汽车品牌,如克莱斯勒帝国“70”和“80”系列。此时,克莱斯勒帝国系列轿车作为一种豪华车型推向市场。

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顶着巨大压力接管了着名的道奇公司,并使道奇重获成功。

同行相继赶上或超过,爱德塞尔和凯斯勒都看在眼里,一向固执己见的老亨利也着急了。凭着自己完善而成熟的流水生产线,亨利提出每分钟生产一辆T型车,1925年,又把这个目标调整为10秒钟。但市场并不领情,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建立了自己完善的生产线,而且推出的产品花样繁多,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所以,当T型车以每10秒钟的速度从工厂里开出一辆的时候,人们却在纷纷购买其他品牌的汽车。在那些赶时髦、追求个性的美国人眼里,T型车已经成了一件老古董,很少有人再对它津津乐道了。

其实,早在1925年,亨利·福特就让手下的工程师阿尔伯特·科恩在迪尔伯恩建立了福特公司的实验大楼。不差钱的老亨利把这座大楼装饰得富丽堂皇,当然,他压根儿就没想让这座大楼成为实验大楼,他还躺在T型车的美梦中不愿醒来。那么这座大楼将用作什么用途呢?亨利有他的想法。他首先让他创办的迪尔伯恩《独立报》、《福特新闻报》和一家地方广播电台搬了进去。还有一个舞台培训班也搬了进去,我们前面说了,亨利·福特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尤其是那些传统的美国文化,比如亨利所推崇的一种旧式舞蹈。当然,实验室是有的,它们都用于研究农副产品,因为亨利有一家农场,他已经习惯于严重依赖自家农场出产的任何产品了。到这儿,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个为美国人民制造了最物美价廉的汽车、改变了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亨利,正把自己远远地带离现代生活,他对现代生活的排斥越来越严重。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以汽车为支柱的福特汽车公司竟然没有一间用于研究开发汽车技术的实验室。在公司已经生产汽车20多年,挣了难以衡量的巨额利润以后,却没有专门的试车厂、试车道,甚至连专职的试车人员都没有。只有亨利的保镖和助手戴林格承担着试车任务,但谁都知道这位戴林格先生是亨利情人的丈夫。戴林格的脾气比老亨利还暴躁,每次他试车时,只是在车间外的空地上开一圈,然后视心情的好坏,嘴里蹦出个“好”或者“不好”,一辆车不管经过了多少艰难的研发,花了多大的投入,最终的结果都由这么一句随意性很强的话给决定了。难怪凯斯勒会对公司有那么大的不解,那么强烈地想帮助爱德塞尔改变公司的现状。

T型车经过十几年的销售,已经不再是神话了。上层社会追求豪华、舒适、品位,甚至把一辆好车当做一种财富的象征,中产阶级也有了足够的实力去追求自己个性化的要求。城市小市民也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汽车了。甚至农民们也抛弃了老亨利专门为他们设计的T型车了,对他们来说,雪佛兰汽车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更舒服、更美观,价格也不贵。

这一切都说明T型车很难再续辉煌了。所有的福特汽车销售商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只有老亨利顽固地拒绝任何新款车的研发和生产。1924年,T型车的销售量显着下降,欧洲市场尤其严峻。1924年冬天,凯斯勒委派自己手下一名叫西尔多·盖勒的工程师专程前往英国,了解T型车销售量迅速下降的原因。盖勒来到英国调查了足足几个月,从城市到乡村没留任何死角,得出的结论是:英国正在强制推广一种低价省油的汽车,它严重挤占了T型车在英国的市场份额。盖勒随即收到凯斯勒的电报,火速赶回底特律。

盖勒返回美国的第二天,在高地园工厂的经理餐厅,召开了经理办公会议,会议由爱德塞尔主持,老亨利亲自参加。会议的地点也是老亨利亲自选定的,据说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会议最初的气氛是融洽的,爱德塞尔首先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盖勒最近在英国待了一段时间,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会就此提出一些问题,请他逐一回答,也好让我们对T型车的现状有一些了解。”爱德塞尔发现父亲的精神很好,希望能借此机会说服父亲对现有的生产状况进行一些改进。

盖勒当然知道,如果他建议对T型车做出某种改进,那将意味着什么,也许他会被扣上“异端邪说”的帽子,但是他认为他接受了凯斯勒的委托,而且身为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员,他有责任把他所调查到的真实情况汇报给公司的决策者,即便是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他也在所不惜。于是,当爱德塞尔问他,英国需要什么样的车时,他站起来,坦率地告诉在场的人,英国已经开始征收“马力税”,而T型车已经不能适应英国市场的新需求。

“那么,以你所见,英国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汽车呢?”老亨利的脸色立马由晴转阴。盖勒紧张地回答,应该是一种马力更小、车型更小、重量更轻,而且更省油的汽车。

老亨利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冲着盖勒大声吼起来:“你这是在告诉我应该为英国生产什么车对不对?”在愤怒地离开餐厅的那一刻,老亨利再次庄严宣布:“T型车是福特汽车公司的骄傲,是所有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农民的朋友,我永远不会抛弃我的T型车!”

这尴尬的一幕发生后,几个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餐厅。凯斯勒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担心盖勒会遭到解雇,更不想这么优秀的工程师、这么负责任的人离开公司,他恳切地对盖勒说:“我很抱歉让你受到伤害,回到英国去吧,不要让福特先生看到你。”

老亨利回到家里,大骂凯斯勒。克拉拉也对凯斯勒非常不满,爱德塞尔和他们越来越疏远,她难得见上她的儿子、孙子一面,因此她想当然地认为是凯斯勒使他的爱子远离了他们,她只知道埋怨,对丈夫的行为没有丝毫的约束。对于父子之间的争斗,其实她是有一些感觉的,但她认为那不过是他们家里的事,外人不应该介入,她没有及时地出面修补父子之间越来越大的隔阂,最后,她也尝到了苦头。

尽管出现了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尽管他知道老亨利对自己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但作为爱德塞尔的好朋友,凯斯勒还是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他改善公司的管理。自从库兹恩斯离开福特公司,公司管理理念已经严重缺失了。在凯斯勒成为爱德塞尔的得力助手前,福特公司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没有什么具体规划,更不要说什么前瞻性了。在凯斯勒的努力下,公司第一次建立了生产控制部门,第一次制定了库存计划和生产计划,详细规定了应当生产哪种类型的汽车,应当生产多少,何时生产,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尽管如此,T型车还是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