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7892400000029

第29章 大萧条时期(1)

危机时期的改革

就在1929年那次轰动全国的庆祝活动结束仅仅3天之后,即1929年10月24日,被后来的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的那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暴跌,美国股票市场瞬间崩溃,美国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危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几个星期后的11月21日,美国总统胡佛在白宫主持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美国工业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中有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通用汽车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杜邦公司创始人皮埃尔·杜邦、商业家欧文·D.扬、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会议持续了3个小时,主要商讨困扰全国的经济危机以及应对策略。胡佛总统指出了目前经济危机情况的严重性,希望美国几位工业家一致同意把企业的工资冻结在现在的水平上,以求通过这种方法帮助灾难中的美国渡过难关。

本来,胡佛总统已经在会上和商业家们达成共识,并且在会后将发表一个声明,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亨利这一次又独树一帜了。

当几位工业领袖走出白宫的时候,等在外面的记者蜂拥而上,提出各种敏感问题,其他几位都很谨慎,有的说“我现在不便说什么”,有的提醒记者关注即将发表的声明,但亨利·福特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心之举,立刻就把总统的嘱咐抛到了脑后,将自己推向了舞台中央。

他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股票市场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大肆进行投机活动以迅速获取利益的舞台,他认为股票市场近来的崩溃固然是不幸的,但不过是反映了价值膨胀的崩溃;他认为经济大萧条“在总体上是一件好事”。亨利的话让人感到他在这场危机面前似乎是幸灾乐祸。更具有戏剧性的是,在几个小时以后,亨利·福特又发表另一项声明,他宣布福特汽车公司将为全体工人加薪,10日内实行。

亨利·福特的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其他与会者非常不满,福特单方面作出了提高工资的声明,而其他人则一致认为当时情况下还是不调整薪资为好。胡佛总统更是气愤,他在想办法挽救危机,而亨利·福特却在拆他的台。

60多岁的亨利·福特真是有点糊涂了,对当时的危机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危机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太在意,借着新型车,他的公司又进入一段辉煌时期,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不需要向银行借贷,他认为只要生产汽车并卖出去就能顺利渡过危机。然而他没有想到,这次危机的程度竟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危机之前,汽车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由汽车业的繁荣而连带着许多行业都兴旺一时。随着1929年大危机的降临,工业、农业、加工业、制造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中。1931年底,美国的形势空前严峻,当时的底特律就有21万的失业大军,还有10万名工人被迫离开底特律重新回到农村或者到别的地方谋生。1932年,整个形势更加严峻,每天都有失业工人站到了申领救济金的队伍。不少银行宣布倒闭,多少个家庭积攒了数年的存款付之东流。到1933年,更多的人失业了,到处是失业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有无数的企业破产、倒闭,美国人民的痛苦、恐惧和绝望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福特工厂也解雇了大批工人,并且工资大幅度地降低了,日工资远远不到5美元。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会寂寞,他们一如既往地关注福特公司。因为福特公司的兴衰关系着无数工人的命运,关系到整个底特律乃至整个汽车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1933年,《财富》杂志派出记者在迪尔伯恩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随后,这家杂志发表了长达20页的文章。文章传达了一个悲观的信息,福特公司的财务前景堪忧,亏损已达上亿美元。道理很明显,所有的行业都不景气,很多人失业,福特公司生产的是低价车,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挣工资的并不富裕的阶层,而危机到来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人。他们都失业了,没有收入了,还拿什么来买福特汽车呢?

那么困难的情况,亨利·福特又是什么态度呢?70岁的老亨利似乎对自己公司汽车销售量的下降和收入的减少并不太在意,每当有人追问福特公司的衰落和通用汽车的崛起时,他就会轻蔑地说,没关系,我们只要生产出一部好车就行了。他只是不愿意承认,在这样萧条的深渊里,一部再好的车也不能救他了。

亨利·福特到底关注什么呢?我们知道,他一向是以有责任的美国公民相标榜的,现在,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很多人在受苦,那么他要出一份力了。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当他听说工人们正在受苦,没有肉吃时,他“慷慨”地在自己的农场里开出一块地,让工人们在上面种菜,或者在自家开辟一块菜地。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食其力,而不应该老是指望别人。也许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把这件事办砸了,他强制人们开辟菜地,那些菜地就获得了一个不太讨好的名字——“枪口下的菜地”。

前边我们说过,亨利·福特一直对慈善事业持反对态度,从小他就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自力更生的传统,他自己也是一直这样走过来的。他认为,做慈善只会使接受施舍的人堕落,使他们的自尊心在施予者面前荡然无存。

现在,正处于大萧条时期,即便是那些勤奋的工人甚至工程师都失业了,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他一直把自己当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他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他买下了国家广播电台的一档一小时的节目。在前54分钟,电台播放华尔兹音乐或者古典轻音乐,这是亨利的主意,他认为音乐可以给人们最大的享受,即便是肚子饿的时候,人也不能缺少音乐。在接下来的6分钟里,亨利会发表自己对时局的一些看法,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影响当时以及后世的至理名言——“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救助,就不可能救助别人”。这句名言在艰难时期的美国广泛流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大萧条持续着,需要有人出来真正地把美国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1933年3月4日,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竞选中获胜,荣登总统宝座。

当时美国人民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罗斯福却毫不畏惧,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就是这篇演说,给危机中的美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这个伟大的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切,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会使人们将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同时,总统坦白地向他的美国民众说出了现在面临的困境: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种精神,来面对我们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万家庭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还有大批公民正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薪资。只有愚蠢的乐天派会否认当前这些灰暗的现实。”

他号召人民:“这个国家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在这样的信念下,罗斯福开始了他的“新政”。

随后的3个月内,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了70多个法案,以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亨利·福特对这位新总统一直不抱好感,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尽管他的儿子和新总统关系很密切,老亨利也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为了争得大企业主对新政的支持,罗斯福总统主动接近老亨利,老亨利非但不支持,反而冷嘲热讽。对于《全国工业复兴法》他坚决不予支持,就算是华盛顿的要人出面劝说,他也丝毫不给面子。

当全美国人民都在新总统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亨利·福特却把自己打扮成圣人,不时地发表一些可笑的奇谈怪论。

这段时间,他已经表现出了妄想症的一些典型特点。有一次,他看到几只小鸡在他的汽车前边跑来跑去,便愤愤地说,它们前生都是人,很可能虐待了自己家养的驴,上帝为了惩罚他们,就把他们变成了鸡。他忙着做各种毫无意义的试验,比如,把一只袜子放在沸水里煮,以便弄明白它为什么会收缩。他还想做个按摩师,因为他不相信福特医院的医生。他的工厂里没有通风设备,这倒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他认为厂房里过多的一氧化碳对心脏病和肺结核病人是有好处的。他禁止工人吸烟喝酒,当然他自己也是坚决禁烟禁酒的。他常常会在公开场合一只脚上穿着旧鞋,一只脚上穿着新鞋,他对人们说这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贫困,或者可能再次陷入贫困。

V-8型车的诞生

尽管公司的业绩在显着地下滑,尽管全美国都处于危机的深渊里,但这些对亨利·福特都没有什么影响,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格林菲尔德村消磨,看着那些他搜集起来的过去的老物件,沉浸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对公司的实际运营他毫不挂念,只是依旧紧紧抓着公司的控制权不放,他一直认为公司是他的,任何人都不能与他分享,包括他的独生子爱德塞尔。他丝毫没有想过假如公司倒闭了,他会怎么样,反正他已经有很多很多的钱,他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在福特公司内部,爱德塞尔·福特、查尔斯·索伦森、P.E.马丁占据着主要权力,但亨利并不授权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拥有决策权,公司想做出任何决策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否则再有意义的事他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推翻。他就像一个专制国王,在他的王国里,时不时地发表一些离奇古怪的言论,抨击美国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他对什么都不满意,除了他自己和他喜欢的那些东西。

但是,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酷的现实,亨利·福特又一次不太情愿地意识到,A型车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了。要想在危机时期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对手打垮,他就必须研制一种新型车,满足经济困难的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

于是,老亨利谢绝了记者的采访,穿上穿了好几年的旧工装,一头扎进迪尔伯恩的技术实验室里,不分日夜地紧张工作。

按理说,工厂不缺研发人员,他的儿子爱德塞尔在汽车方面已经独当一面,而且爱德塞尔的设计更受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年过古稀的亨利何必还要像年轻人一样投入紧张的工作呢?这还是他的信念使然。他对他的一个同事说,他这是在做一种榜样,以便让那些意志消沉的工人树立起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

事实也是如此,A型车产量已经萎缩了,福特工厂没有能引起社会重视的产品了,工人中普遍缺乏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天会被解雇。而大萧条时期的失业意味着灾难。果然,工人们看到老人家亲自参加到研发中去了,想象着即将诞生的新型车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订单,他们的热情也焕发出来了。人就是这样,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一种激励,越是需要向上的热情。这种热情又是可以传染的,当它在整个工厂中弥漫的时候,就变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向上精神。

亨利正在研制的汽车配备八缸发动机,他将其命名为V-8型。前边我们说过,在T型车转产A型车的时候,福特工厂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厂房设备大调整,中间经历了几个月的停产期,不仅在工厂内部,甚至在整个美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公司决定在原有A型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开发一种过渡车型,这就是B型车。这个任务落到了爱德塞尔身上。

亨利·福特以旺盛的斗志和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制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过程中,这是他最擅长的技术,他对新型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很高。

但是,他对他身边参与研究的人员非常不信任。有一次,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克莱斯勒也在研制一种新型发动机,于是,他立刻暴跳如雷,对他身边的人大吼,“我就知道是你们把我的秘密泄露给了该死的克莱斯勒,我亲眼看到了!”多少年来,亨利身边的人已经无数次的领教过他的淫威,时间长了,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就算他威胁要解雇某人,人们也不会像当初那样如惊弓之鸟了,更何况,也没有几个人在他盛怒的时候被解雇,大家都把他当做老小孩。

这一方面是因为老亨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让他们对这位老人尊敬有加,另一方面,爱德塞尔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更愿意留下来,他们相信当爱德塞尔掌管公司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经过数日苦战,福特公司的B型车和V-8型车终于研制成功,为了V-8型车,公司投入的研制费用高达5000万美元,而最终每辆售价只有465美元。V-8型汽车是无可挑剔的、质优物美的,集高效、高速和廉价于一身,再一次体现了亨利·福特一贯倡导的为美国人们生产最好的最廉价的汽车的理念。

在以后的20多年里,V-8型汽车一直长销不衰,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精品。此时的亨利·福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尽管在美国最萧条的时候,他有过一些不适当的言论,没有和美国政府保持步调一致,但他还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他的价值所在。

任由邪恶势力的膨胀

为了将新型车尽快投入生产,福特公司的生产线还是要进行改建,为此部分工厂将关闭半年,大批工人又要失去工作了。在此之前,福特工厂的工人们还不得不忍受随意降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不公平待遇,现在他们悲观失望。1932年3月7日,在工会的组织下,大批失业的福特工人与激进人士从四面八方集结到底特律。中午,3000名工人向迪尔伯恩进发,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运动是一个叫贝内特的人引起的。

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工人普遍陷入失业和贫困状态,这时候,美国工会组织开始组织工人与资方进行斗争,争取应有的权利。而亨利一直对工会抱着敌对态度,他宣称:“工会是被犹太资本家而非工人所控制,它仅仅是犹太人试图控制整个工业的一种工具。”于是,亨利·福特决定利用贝内特把所有的工会组织从福特公司彻底清除。

贝内特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