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7892600000017

第17章 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5)

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孩子走错了路,在潮湿与饥饿中度过恐怖的一夜之后,她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蕾·汤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你带到一条稍大点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如果愿意,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蕾·汤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了森林,最后她们的欢呼声迎来了救护人。无疑,伊芙蕾·汤是个具有领导才能的孩子。

孩子的领导才能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在发挥领导才能的过程中,孩子的综合分析、创造、决策、应变、协调、任贤、语言表达、自学等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孩子在同伴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领导才能的体现,与普通意义上成人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才能体现不同,它不是由权力因素,而主要是由非权力因素决定。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孩子比较自信,而且其应变、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较其他孩子强,常常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

领导才能不但对孩子将来有好处,对孩子目前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有帮助。孩子在教室及课余活动中所表现的领导才能,比智力或学业成绩更能准确地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着手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呢?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交给孩子一项任务时,他能充分自信地去完成。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特别是当孩子参与和他具有同等能力的伙伴进行竞赛时,他不但敢于参加,而且跃跃欲试,有一种非成功而不罢休的劲头。有些孩子却缺乏自信或者依赖性很强,所以总也不敢承接单独去完成的任务。其实,依赖性是孩子丧失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父母对孩子不应娇惯,哪怕是孩子病后,也应该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2.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于领导者总是要用别人来做事的,因此,领导者要有能力理解别人,与人沟通,协调矛盾,解决分歧。这样,他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别人才会听他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必须培养孩子理解别人、团结别人、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对于孩子来说,其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各种事情的态度上。因此,父母不仅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待父母交给的任务以及在群体活动中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认真完成。

4.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不仅如此,还必须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践、生活中去,解决实践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领导能力,必须让孩子认真学习,积累知识,不断地学会运用知识。

5.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经常听到孩子说:当小孩真不好,什么都得听大人的,要是我是大人就好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很清楚。许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一切都替他安排得好好的,甚至连孩子和谁玩、玩什么、用什么玩、怎样玩、在游戏中当什么角色等等都要父母来决定。其实,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感受“自我”和“自我存在”,具有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并开始了决策。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力,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他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6.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领导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创新能力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甚至是3—4岁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如果这时能及时、科学地进行开发、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会很好地发展。例如,用奖励的方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性好奇,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因某一具体行为受到奖励时,就意味着这一行为日后更有可能发生,同样道理,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7.培养孩子善于用人、善于组织的能力

领导者在制定计划解决一些大问题时,需要不同的人共同去做,他要对大家进行分工。这样,他需要知道谁适合干什么,并善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去解决大问题,完成共同的任务。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善于用人、善于组织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多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但要扮演被领导的角色。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父母箴言

在日常生活中,如家庭中举行一次野炊,你就要调动每个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包括孩子。让他知道每个人的付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集体活动的完美成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每个成员合作而来的。

很多孩子都喜欢到郊外野餐。这天是周末,父母决定带威尔逊和埃迪去国家公园野餐。前一天,一家人进行了分工,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11岁的威尔逊负责准备调料,9岁的埃迪提出负责所有餐具。爸爸提醒孩子们应该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可以防止遗漏,如果家里不够还可以去买。埃迪很快列出了单子,请爸爸过目后便开始准备了,威尔逊却跑到外面玩去了。

爸爸警告他要带齐调料,否则野餐时大家都不能吃好,威尔逊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爸爸,我会带好的。”爸爸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转念一想应当给威尔逊一个教训,一个锻炼的机会,便没有再督促他。威尔逊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发,爸爸并没有检查威尔逊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

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肉烤熟后,爸爸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却怎么也找不到烤肉汁,只好问道:“威尔逊,烤肉汁在哪里?”威尔逊伸手到袋子里去找,怎么也找不到。

“我记得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

“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

“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威尔逊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最终,威尔逊没有找到烤肉汁,惭愧地低下了头。由于疏忽,威尔逊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不过这次野餐对威尔逊的教育却是深远的,让他懂得了作为集体的一员应该具备责任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否则会使整个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孩子参加的第一个团体活动是家庭活动,尽管家庭与孩子的同伴团体不一样,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自然而然地从家庭开始,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让所有的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然后“合作”做事。

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在他们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懂合作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麻烦,并且会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

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进行。这里并不是要求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让他们知道如果想使整个家庭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要求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人都向同一方向努力,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家庭整体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要使孩子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整个活动、整个家庭需要什么;要训练孩子的合作思维,父母不要无限度地迁就孩子的愿望,尽管有时这种愿望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它却意味着父母要做出过多的牺牲,更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

家庭会议可以当作一个团体,它能让孩子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合作”做事之前可以召开一个家庭合作主题讨论会,主题是有关生活团体合作内容的,比如关于孩子的年龄与做事的能力,关于大家生活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全家准备出去旅行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父母要加以考虑;当讨论某一个星期日下午采取什么行动时,让孩子担任主持人,集中其他人的意见,主持投票,宣布结果等。

这样的讨论会能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圆满。在进行这样的讨论之后,让孩子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当然,这些事情虽然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他不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这是父母就有合理的依据来要求他实践自己的诺言。这样做的时候,父母不是以长辈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而是以团体负责人的身份来检查队员的工作,提醒他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尽的职责。

孩子七八岁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参加较大的团体,但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容易与范围较小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等方面更有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因而更容易相处。这些特定团体包括:运动队、乐团、计算机辅导班、围棋学习班、喜剧俱乐部、舞蹈班等,还有以性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班、人文科学班等,或者附属于成人组织的团体等。

父母还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准备一个小盒子和10个乒乓球或弹子球;球要统一规格,其中一个球与其他球的颜色不同,可以用彩笔做记号,被指定为“基准球”;以盒子为目标并在距其1.5米处画一条线,从这里为基准,第一个参加者首先弹出“基准球”,尽可能接近目标,其他人轮流弹其他球,渐渐把“基准球”撞到盒子边;一轮不行就进行第二轮,直到“基准球”撞到盒子边缘为止。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与家人团结的精神,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发现只有与人亲密合作,才会更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