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7892600000032

第32章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3)

孩子胆大心细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父母要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注意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把大女儿带到战争前线救护伤员,让她在艰苦环境中锻炼。1918年,居里夫人要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德军炮击的巴黎,并教育他们: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

父母要大胆地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独立承担责任。当然,父母给孩子锻炼胆大心细的机会,也要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知识可以帮助孩子消除恐惧,也可教会孩子如何勇敢。如带孩子上街时,告诉孩子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许多父母还叮嘱孩子记住必要的电话号码,如父母单位的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4.不要恐吓孩子

孩子怕某物、某种情境,常与父母的恐吓有关,如父母在黑夜里吓唬孩子说房外有“鬼怪”、“坏人”,结果孩子害怕黑暗。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夜间活动,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5.让孩子自己多思考

让孩子胆大,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胆大,这就要养成孩子遇到问题多思考的习惯。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让孩子知道走夜路是勇敢的表现;体育比赛不怕累是为班上争荣誉;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是为了学习进步和掌握知识;勇斗歹徒是为了人民生活的安宁等等。父母要引导孩子把他对行为的正确理解化作道德观念。一旦养成了道德观念,孩子的勇敢行为就会更自觉、更自然。另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思考如何实施勇敢行为。孩子知道了如何实施胆大行为,他就有了做出勇敢行为的心理准备。如交给孩子新任务,引导孩子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案;孩子当了班干部,让孩子思考怎样发挥一个班干部的作用,如何做好工作。孩子思考得越多,他就越有胆量,行动就越果断,办事也就越细致周到。

6.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夫妇假日里带着孩子到山区旅游。每当经过山涧时,就叫孩子观察水势,寻找水流较浅或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有无危险,决定是否攀登,并问孩子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那不怕山高水急,不但敢冒险了,而且也变得细心了。

惩罚孩子有学问

父母箴言

很多时候,惩罚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慎重而巧妙地运用惩罚的艺术,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在批评孩子时又要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点,这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的。

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里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地打死了这只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小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这就是后来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事后这名小学生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校长的惩罚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怨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1.要考虑孩子的动机

惩罚前要考虑孩子的动机,不能光看结果,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行为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惩罚极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倒水喝,水倒多了溢了出来。这时父母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大半杯!”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惩罚要及时

父母应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就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或几周再进行惩罚,孩子会搞不清为什么受罚,即使知道也不会有强烈感受。

3.惩罚要明理

惩罚孩子的目的在于矫正、减少其不良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对事不对人。认识上清楚了,行为上也易改正,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但仍是好孩子。

4.惩罚要与积极的帮助建议相结合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惩罚后,父母要对孩子今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例如,在告诉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抹”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涂抹。

国外有本名为《父亲手册》的书中列出了7条惩罚的准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锗。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要把你的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犯错之后,立即惩罚。妈妈常对孩子叫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更坏。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大人惩罚的原因了大一点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母亲如果能立刻把父亲叫回家来,父亲当场惩罚要比等他下班回家来再惩罚有效。

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为什么受罚。

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于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失去了作用。

让孩子运动起来

父母箴言

运动锻炼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充分显示出儿童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活泼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运动锻炼还积极地促进着孩子的智力提升、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运动起来。

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个男孩,但不爱运动,甚至不爱出门。每次建议他出门玩儿,他却总赖在妈妈身上。以至于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在公园、幼儿园的玩具上兴高采烈地玩时,就很羡慕。鼓励他也去时,他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现在在户外跳皮筋、踢毽子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面对电视、电脑、漫画书的诱惑,孩子们却运动得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上学后出现学习障碍,有的则检测出患有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童年生活缺乏足够的运动和锻炼导致的。可以说,运动锻炼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价值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都不可代替的。

父母要从孩童特有的心理出发,增添运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同时“引诱”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真正享受到快乐,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地运动起来。

1.合理安排运动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开始运动的时候,可以运动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体能特点,日后逐渐延长。

2.巧妙增加活动量

对于某些功课太紧或性格过于文静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巧妙地影响和引导孩子。比如让孩子步行或骑车上学;周末带领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园踏青;孩子们晚上做功课时,适当“中途休息”,带孩子到楼下散散步,这样不仅起到了运动的目的,还可以换换脑子,提高学习效率;在孩子们看世界杯或其他体育比赛时,鼓励他们到操场上去亲自尝试一下。一旦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益处,就自然会养成运动的习惯。

3.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

父母应多抽出些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做各种运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或郊游、爬山,进行耐力和有氧锻炼,是再容易不过的乐事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何种锻炼活动都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儿童动作功能发展的顺序分为:姿势摆位(主要发展时期0—2岁)、粗大动作(主要发展时期2—4岁)、精细动作(主要发展时期4—8岁)、技巧技能(主要发展时期5岁以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在为下一阶段打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身体素质才能循序渐进得到提高。所以,父母对幼儿体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姿势和粗动作的发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质,即保证运动的时间和适当的强度,不必要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达到提高体能及整体的身体素质就行了。

4.运动锻炼游戏化

不要把运动锻炼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这样根本调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会跟父母积极配合,这一点对幼儿很重要。为此,父母要常常编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松地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例如跑步,事先在路对面放点玩具,然后父母可以编故事:“你愿意当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吗?在路的那头有好多大萝卜,咱们一起比赛摘萝卜,看谁先摘到大萝卜。跑喽——”边说“小白兔”、“大萝卜”边跟孩子一起跑,跑到对面再转回来,孩子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玩其他运动游戏。

下面是向家长推荐的两个游戏。

“学做快乐的小动物”——低幼的宝宝体能及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可以让他模仿鸭子走、兔子跳、鸟儿飞、猴子爬等各种动物的活动,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模仿起来兴趣很高,既锻炼了四肢的协调、灵敏及柔韧性,又增加了运动量。

“踩石头过河”——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河”,再画一些圆圈当“石头”,家长和宝宝一前一后踩着“石头”过河,谁掉进“河”里谁就输了。当孩子玩得已经很熟练后,可去掉一些“石头”增加距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性能力,增强跨步的肌力。

5.借助玩具器械运动

借助玩具器械运动的种类很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绳、皮筋、哑铃、呼啦圈、小三轮车等。这些可锻炼孩子身体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在进行走、跑、跳、踢、蹬、投、抛、拍击、推拉、爬行等各种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的协调性。另外,手摇铃、积木、动物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画笔等,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脑的智力。

6.多做户外运动

当孩子五六岁时,父母可带他们到公园或运动场去荡秋千、划船溜冰、游泳。通过这些相对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锻炼全身机能,使肌肉系统紧张度增加,肌纤维增粗,耐力和活动力增强;让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肌发达;使血液循环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让神经系统反应灵活、迅速并且使身体新陈代谢活跃,改善消化功能。孩子的任何身体活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指导下运动,从而牵动骨骼实现的。因此,多做户外运动可以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提高全身机能的整体素质。

7.注意安全问题

父母带孩子进行体能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第一。孩子对于自我肢体的认识尚未成熟,运动起来不知深浅,容易出意外。父母进行每项活动时,一定要认真设计正确姿势及方法,保证动作的安全性,避免错误的运动方式误伤了肢体。比如,活动的场地是否安全,活动用具(球、跳绳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运动器械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健康路径及儿童游乐场内的器械),还有父母应在一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等等,都在应该重点关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