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理中的自然奇观
7894300000002

第2章 探秘嵖岈山(1)

一支数万人的军队,竟从这里无端神秘失踪,他们究竟去了何处?奇山深处,有多少深洞密道,让世人探索至今。山中防御工事,可是闯王军队留下的遗迹?一座享誉千年的名山,如何引发了《西游记》的创作灵感?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隐藏在“中原盆景”中的种种谜团。

中原盆景甲天下

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是伏牛山东缘余脉,因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又名嵯峨山、八宝玲珑山。嵖岈山占地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小巧玲珑,秀在其中,素有“中原盆景”之称。

关于嵖岈山之得名,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这里过去本来没有山,而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按古代传说,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位掌管本地风调雨顺的神仙,掌管这里的是—位很年轻的神仙,他的名字叫做“嵖岈”。有一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水患,大水淹没了房屋农田,百姓遭了这无妄之灾,痛不欲生。年轻的嵖岈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却无力亲手解救百姓于水火,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天庭,偷入王母的后花园,拾起地上的块块仙石,投向人间。这些有灵性的天上之物,坠入人间后,竟自行垒成了一座高大险峻、怪石林立的石山,百姓争先恐后奔上山头,脱离了大水的围困。埴岈的急难之举避免了人间生灵涂炭,玉帝感于他一片赤诚的爱民之心,丝毫未加责难,反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本源于天宫的传奇石山。于是,世间便多了一座以奇石著称的“嵖岈山”。

其实,远在一亿一千三百万年前,崦岈山地区确实还是一块古陆高地,岩浆在地下喷出,冷凝形成了花岗岩岩体。大约距今八千万年前,花岗岩岩体随地壳运动的抬升而暴露在地表,经过风化剥蚀,逐渐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地貌景观。驻马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凸起了一座石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中原盆景”。

嵖岈山风景区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地貌区,古人曾赞之为:“峰峰有奇石,石石挟仙气。”整个景区由蜜蜡山、南山、北山、六峰山、花果山和天磨山等彼此相连的山峰组成。蜜蜡山主峰绝崖耸峙,高300米而无一缝隙,顶峰细泉缓流,似蜜汁涂壁。南山奇峰突兀,万石排空,万人洞、包公庙、桃花洞、五龙宫、乾隆探险洞、天子窗、飞来石、吴公洞、一线天等景点密布,“莲花掌”酷似莲花出水,“石猴院”大小石猴鬼斧神工,醉八戒憨态逼真,睡唐僧惟妙惟肖。北山的关岳庙、天王殿、老君花园矗立山涧,白云洞前的“别是洞天”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六峰山谷深峰险,林密竹茂,野趣浓郁,剑鱼石、三道石等景点散布其间。天磨山险缓适度,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景色秀丽的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如四颗明珠镶嵌在嵖岈山周围。整个景区有九大景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异石、九大名棚,可谓一步一景,如临仙境。崦岈山风光之美一向与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荡之幽并称,既奇、险、奥、幽,又自然朴实,玲珑剔透。

嵖岈山景秀山深,历史悠久,名胜处处。春秋时期吴楚两国曾在此争雄,吴景王死后葬于天磨山下,虽历经沧桑,“吴王墓”今日犹存;东汉光武帝刘秀入主洛阳前曾避难于嵖岈山“桃花洞”;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部将尚让曾屯兵嵖岈山,后与黄巢合力守山,现有“黄巢洞”;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游历嵖岈山,触景生情竟酝酿出了《西游记》一书,还曾在山中居住数年,现存“吴公洞”;清朝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现有“乾隆探险洞”和供他居住的“天子窗”。明代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许瓒登临嵖岈山,顿觉如临仙境,生出感慨万千,写下了至今为后人传颂的名句:“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阙十五峰。”

时至今日,嵖岈山的秀美风光和得天独厚的奇特地貌,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视剧组在此取景拍摄。1998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还曾把嵖岈山作为拍摄《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基地,在此拍摄了《西游记》的后续剧集,为嵖岈山与《西游记》的百年不解之缘又增添了一段佳话。

在史书中,对嵖岈山的最早记录见于《新唐书》。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形成了汝南割据、分裂王朝统治达几十年的局面。朝廷派出了大将军李愬,夜袭蔡州,史称“白马将军平叛”。《资治通鉴》中收有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篇佳作《李愬雪夜入蔡州》,记述的便是此事。

当时,善用兵法的李愬对汝南地区的地势环境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看到嵖岈山山势险峻,隐洞多窍,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于是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了嵖蚜山。随后练兵囤粮,准备伺机攻取汝南。一天夜间,大雪纷飞,李愬抓住有利时机,率领官兵下山,首先夺取了龙城寨,接着趁夜潜到汝南城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爬上了城墙。此次夜袭得手,不但活捉了叛军首领,而且一举攻破了汝南割据势力。

史书中同样记载了此后一千多年中嵖岈山地区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这让人们不得不惊叹,一座小小的崦岈山,竟然曾经是历史上展开无数场争战的大舞台。

甲兵十万保处藏

除了拥有奇丽的自然景观,嵖岈山还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天然军事要塞。它因地处中原腹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中者得中原。而谁若是攻占了嵖岈山,取天中便如探囊取物,进而就可以问鼎中原,逐鹿天下。

驻马店的汝南县古称天中,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尤为豫州之中,聚土垒石,以标天中。”这里的“汝”指的是汝宁府,即现在的驻马店市汝南县,但是原汝宁府的管辖范围要远大于今日的驻马店。自古以来,驻马店地区在整个河南省乃至全中国都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地,粮食就是当地百姓的命根子。

四百多年前,为了保护百姓的粮食,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也曾来到嵖岈山。农民军所到之处,民众都在兴高采烈地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起义军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明朝末期,高迎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据嵖岈山,进攻中原,在战斗失利后被官兵围困,他们被围困的地点正在嵖岈山。

嵖岈山海拔不可谓之高,面积也不可谓之广,周围更分布着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明朝大将洪承畴又调集了近十万官军把全山围得水泄不通,这一次起义军可真是凶多吉少、插翅难逃了!就在洪承畴自以为胜券在握、万无一失而洋洋得意之际,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官军冲上嵖蚜山后惊异地发现,起义军竟然全体失踪,连一丝踪迹也没有留下!难道他们凭借什么神通飞天入地了吗?否则,数万人怎会凭空消失在小小的石山中!

登上山顶,或许会对嵖岈山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了解。嵖岈山两座主峰之间最高处相距甚远,唯一的通道就是一条滑索。在溜滑索的过程中,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嵖岈山的独特景象。原来,嵖岈山上有无数大小形状各异的山洞掩藏在山石树丛之间。据当地人讲,在嵖岈山中,像这样的山洞数量非常多,当年高迎祥、李自成的起义军很可能就是藏进了这里的山洞!

万人洞,是今日嵖岈山景区里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据说其中曾经藏甲兵数万,因而得“万人洞”之名。在洞口,每天都聚集着很多慕名而来、心怀无限好奇的游客,但是真正敢下洞一探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们纷纷猜想着:有着如此狭小洞口的万人洞如何能够藏纳万人?当年高迎祥、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是否就是由此脱险呢?

当地的向导说,当年万人洞曾藏下了三万多人,至于这个数目是否准确已无从证实。进入洞中会发现空间狭小,里面套着的洞还有很多,根本无法深入一探究竟。

嵖岈山上,还有一处非常奇特的山洞叫做舞阳洞。据说洞内曲折幽深,主洞竟可以通到舞阳县境内!由于洞内深不可测,危险性极大,现在洞口已被封死,再没有人敢下去。舞阳县位于遂平县西北方向,距离嵖岈山有七十多里远,当年的农民起义军会不会由这舞阳洞潜入,到了舞阳县境内呢?

明朝时,因为传说这个山洞可以通到舞阳县,有三名和尚和当地的六位勇士联手探洞,结果九个人再没能从洞中走出。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的这次探险,就把他们的生平事迹刻在了九块石碑之上。由于时代久远,百年时光流逝,九块石碑已经湮没无存。但九位勇士探洞的洞口仍在,就在当年立下石碑的位置之下。因洞口封死,今日已经无人再去探寻。

如今住在嵖岈山脚下的村民中还流传着另外一个跟舞阳洞有关的故事。

据老人们说,曾有人从舞阳县来嵖岈山当地寺庙进香,看到寺庙里养的鸭子钻入了舞阳洞,消失不见了。几天后,进香的人回到舞阳县家中,惊奇地发现寺院的那些鸭子竟然从自家的水井中跑了出来,难道嵖岈山洞中真的存在通往别处的密道吗?

在当地人看来,体型小巧又深谙水性的鸭子从嵖岈山走到70里外的舞阳县,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考察嵖岈山洞内部的结构和路线状况,嵖岈山景区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做了一次试验:他们找到了与舞阳洞相连的另外一个洞口,把带上山的四只鸭子做上记号后放进洞中,看看它们到底会走到哪里。工作人员在嵖岈山周围各大洞口都布置了巡查点,同时也跟舞阳县打好了招呼,大家都在期待着鸭子真能在舞阳县境内出现。

此时,嵖岈山开始飘落零星小雨,整座山都被笼罩在了蒙蒙雨幕之中。三天过去了,放入洞中的小生灵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它们可是迷失在了深不可测的洞中?人们都在担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