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生俱来脾气急躁,干什么事情总愿一鼓作气,一步到位。
到现在这个年龄也没有多大改变,真乃脾气难改本性难移。当我决定写《回眸中的感悟》这本书后,便昼夜不停,一气呵成,前后仅用了十八昼夜的时间。
“谁续曹公蒿里行,吟风弄月赋闲情,毫端不醮苍生血,惭愧诗人浪得名”。这是古代诗人叶子章的一首小诗,虽然我与诗人当年写这首诗时,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但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与之有不少 相通之处。我尽管写了一辈子的文字材料,但从来没有写过回忆录此类题材的东西,开始写时,真愁煞我也。因此,在撰写过程中, 只注重了内容的真实性,而没有太多重视文字考究和语法修辞,再加上时间仓促、个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朋 友与读者见谅。
在本书的撰写、修改、编印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领导、朋友、同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其中,中央办公厅李跃、省委党校刘忠昌、省农业厅李忠文等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真诚赐教;河北省书 法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大家范硕先生亲自题写书名;县政府办公室徐振起、程鹏、赵江涛同志忙前忙后,不辞辛苦;县人大副主任 苏志彪同志字斟句酌,订正润色;老领导、县老年书协会长刘恒钦先生挥毫泼墨,题字助兴;县老干部局局长信中申同志积极帮助联 系印刷厂家,热心沟通信息;特别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多年知己、文笔甚佳、德高望重的县人大主任程雪生同志亲自作序,增重 添彩,这些都让我从内心感动不已,在这里,我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者
于2013年仲夏
百姓眼里实干的“官”
程雪生
中元同志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很快就写出了自传体作品《回眸中的感悟》,对自己不懈奋斗的前半生作了个小结。嘱我作序,深感欣慰,拜读静思,仿佛又回到了我们过去相交相处的美好时光。
我与中元同志相识三十余年,经历相似,志同道合,在漫长的工作岁月中,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1983年,我从教育战线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来相继担任宣 传部副部长、寻寨镇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兼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77年,中元同志从他深深眷爱的水利战线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研究组副组长(副局级)、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新河镇党委副书 记(挂职)、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政府副县长兼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等职务,直到退休。他早我6年进县委机关,工作经验丰富,文字水平颇高,干事追求完美,待人 谦和真诚。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愿找他沟通、向他请教,尤其我的成长和进步更是深得他的关爱和帮助。他是我心目 中十分敬重的良师益友。
中元同志自十九岁参加工作,四十一年如一日,犹如一头老黄牛,无怨无悔地勤奋耕耘。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誓争一流的干 劲、雷厉风行的作风、勇于担当的胆识和充满激情的状态,无论是在水利战线,还是在“首脑”机关,无论是当参谋助手,还是做领导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作出了突出的业绩。特别是他在县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二十年中,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谋大事、攻难事、办好事、干实事,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为全县的改革 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群众誉为“是个干实事的官”。他退休之后,激情未减,在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会长岗位上,依然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余热,仍在为新河的发展增砖添瓦,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中元同志幼年丧母,既经历了大洪水、大地震,也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在成长的道路上,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艰难的岁月,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坚韧不拔、逆境奋进、乐于 助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对社会,他帮弱势、讲爱心,充满着真情与博爱;对朋友,他重友谊、讲长远,充满着热情与真 诚;对家人,他重孝道、讲关爱,充满着亲情与担当。他为人处世的风范,深得人们的敬重。
中元同志《回眸中的感悟》,全书共有七十五篇文章、十七万余字,详实记录了他六十一年来的人生经历。该书不仅写出了他的梦想和事业、工作和家庭、快乐和烦恼,更重要的是他 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深刻的感悟和为官从政的人生哲理,读后引人深思,予人启迪,值得借鉴。这部自 传体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此,相信诸位朋友读后必有同感。
在中元同志的传记《回眸中的感悟》出版之际,我写下了以上感想,谨为序。
二〇一三年八月
心灵深处的总结与思考
——写在传记出版之际的话
我于2012年8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之后,如释负重,心中坦然、非常愉悦,既没有人们所说的失落感,也没有人们所讲的“适应期”,更没有所谓的忧伤之情。
我从政四十一载,担任县级领导干部长达二十年。在我还不 到退休年龄时,组织上让我担任了两个社团组织的会长:一个是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一个是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我发自 内心对组织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对领导的这种厚爱,铭记难忘。在“两会”工作之余,我想趁头脑清楚,身体尚好,再做点 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朋友建议我写点东西,如小说、诗歌什么的,有的老总想出高薪聘请我当公司顾问,还有的伙计出主意让 我写写回忆录。我反复考虑决定,还是先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为要,遂有这本原汁原味做人、做事、“做官”的自传体启示录。
虽然我工作多年,也曾担任过所谓“要职”,但我既没有给子孙积攒下大笔金钱,也没有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 贫。”这是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离任时写的一首诗,今日用来形容和概括我离任后的境况名符其实。
但我从不后悔,我始终认为 金钱这东西并不重要,比金钱贵重万倍的是人品、美德和智慧,是口碑、志向和境界。因此,我这本《回眸中的感悟》权作留给 子孙的一笔精神财富吧!
人生如客,来去匆匆,踏印出不同的足迹;岁月似河,昼夜流淌,跳跃着生命的浪花。我这一生在岁月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朵平常的浪花,没有跌宕起伏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虽然勤奋耕耘一生,超出了一般人的努力和付出,但从未抱 怨过什么,也从来没有彷徨过、懈怠过,我反而时常感到知足、快乐和幸福。因为,我收获了丰富的阅历,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收获了许多人难以得到的东西。
在人生的跋涉与攀登中,我有甜蜜亦有苦涩,有欢乐也有酸楚,有顺境更有逆境。但我体悟,只有不畏艰险,敢于登攀,才有希望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只有敢于笑迎风雨,才有希望抵达 人生的理想彼岸。虽然我已退下来,成败之曲早已谱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我会依然唱着奋进之歌、幸福之歌快 乐前行。
我的人生之旅,是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的。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赶英超美、大放经济卫星”的大跃进岁月,经历了既是天灾也是人祸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代,经历了 不堪回首现在忆起仍会不寒而栗的“十年文革”,也经历了春满大地的改革开放全过程。因此,我的人生之路,我的命运必然会 打上时代的烙印。我记述的虽然是个人成长史,但通过我的真实回忆,也会再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既是自然界中人,也是社会中人。每个人的生存、成长、进步和命运,必然受到自然、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自身素 质不同,其命运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种理想和愿望固然是好的,但要
实现这种理想和愿望并非易事。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的美好命运和前途,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要 懂得,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消极对待人生不行,听天由命不行,坐等天上掉馅饼更不行。没有付 出,哪有收获,没有风雨,怎见彩虹?要想过好日子,必须付出艰辛;要想成为可用之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让社会认可, 就必须艰苦奋斗;要想当好领导,就必须视百姓如父母,视责任如泰山,视使命如生命。这是一个人获得美好命运和前途的必然 之路。
写作本书,绝无为个人树碑立传之意,只是希望儿孙及后人,能从中受到启示和教益,不忘前辈艰辛,能多继承吾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借鉴,多一些警觉,多一些 努力,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我也想将此书赠送给我的亲朋好友,以此作为纪念,并祝愿他们的人生更美好!
因为是自传式回忆,所以全篇实话实说,实事实录,加之全 凭回忆而写,没有什么可借鉴、参考的资料,更主要是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故书中观点难免不当甚至错误,如有,文责自负。
作者二〇一三年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