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7907700000039

第39章 反思(3)(2)

1966年6月,“文革”正式拉开序幕,群众在中央号召下被发动起来,纷纷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这场自下而上全面的文化大革命当中。但是,“文革”推进的速度太快,在群众还没搞清楚到底革命究竟要做什么的时候,“造反派”作为一个革命的榜样形象出现了,“造反”成了时髦的革命口号,进而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不管心里怎么想,嘴里口号喊得响就是真革命。在不同派系间的争斗中,有因为私人恩怨成为敌人的,也有为了挣一点好处另立山头的,普通群众在混乱中无所适从。发展到后来,很多地方的“造反”、“革命”仅仅剩下打击报复、抄家、批斗、游街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文化革命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改变,并且慢慢偏离了最初的方向。

理出线索,但新问题却跟着产生出来。当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毛主席有没有预料到后来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昨天晚上刚哥和铭宇都认为“文革”最初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铭宇家邻居大伯的说法听起来也有些道理,但他话中“资本主义残余”、“复辟”之类的词在我这里仍然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寒春口中“很有意思”背后是否另有所指?与“文革”的初衷是否有什么联系?如果不是方向上的偏离,“文革”本该通向哪里?获得怎样的结果呢?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还是禁不住做出种种猜测。

“那时候很好的,群众运动让大家都考虑国家大事,文件下来,我们都学习讨论。群众虽然好多都不识字,可是他们觉悟高,都讨论国家大事。就是被一些不好的人利用了。”

“既然群众觉悟高,怎么还会被利用?”我不解地问寒春。

“群众中容易被利用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他们觉悟高,可还是要改造,把思想里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了。我也是一样,得不断改造我的主观毛病,我总是爱主观,他们都批评我。”寒春说完哈哈地笑起来。

小资产阶级思想?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它和大家现在所说的“小资”是一回事吗?“小资”情调在我印象里总是和享受品位生活联系在一起,难道这就是寒春认为需要被改造的观念吗?我正在想着,寒春又开口说起来。

“你知道群众的力量大,还得帮助他解决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不能光看自己得了什么、能不能过好日子,眼前能不能过舒服一点,要是上面和下面的人都只想这些就会出问题,搞不了社会主义。眼睛得向前看,毛主席就是看的远,所以他要革命。”

寒春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接着说:“你看现在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那么多,都是有小资产阶级思想,要自己捞钱。可是总解决不了,因为是从上面去抓,底下的群众没办法,抓到一个处理一个,没被抓到的就有侥幸心理,就继续贪。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发动群众,领导接受群众监督,那么多群众在下面看着他,有问题就写‘大字报’批,所以他不敢贪。你看那时候很少听见贪污什么的。”

寒春再一次说到群众运动的“好”,接下来她又讲了几个在工厂里群众监督领导的例子,在她看来,发动群众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同时进行着思想改造。但是,“文革”确实形成了巨大的破坏力,群众运动后来演变成无法控制的混乱,而这些在寒春口中只是定位于“被利用了”。

从寒春家出来,我心情很复杂,其他人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寒春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在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讲“‘文革’很有意思”的说法,这和以前听到的大不相同。两种观点都可以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中生有,但是面对用不同眼光反观历史而得出的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该如何评判?是其中某一种说法不符合实际,还是两个都有偏颇之处?毕竟讲述者处境遭遇不同,他们的立场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虽然无一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但他们反映的仅仅是历史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不足以作为评判整个时代的标尺。

寒春,作为一位外国专家,她在中国享受着特别的优待,虽然写了“大字报”之后参与到当时的各种运动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仍属于被保护和隔离的群体,因此她只感受到了“文革”中群众运动的激情和“有意思”的地方,没有接触到十分混乱和极具破坏性的一面。

持相反观点的,那些“文革”中受到无辜迫害的人,长期的悲惨生活让他们无法从深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是一个对好人进行无情摧残的不可原谅的“文革”,至于它有什么合理之处的想法,是从来不会在他们的思考范围里出现的。

看来“文革”还真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寒春给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另一面,但是,在我脑海里盘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解答——为什么一定要发动“文化大革命”?通过它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疑惑与好奇的情绪占据了我的思想,直到晚上还是挥之不去。吃过晚饭回到自己的房间,我赶忙打开笔记本,登录QQ,希望那位总是让我思维豁然开朗的孟飞学长能够帮助我找到答案。

18:46:09孟飞毛泽东要发动“文革”,最初的动因应该从中苏关系破裂讲起。

一谈到“文革”的话题,孟飞马上收起玩笑的口吻,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给我慢慢从头讲来。

18:46:46孟飞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情了,当时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挑起中苏两党论战,并把论战扩大为两国之间的争端,接着对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经济压力,从实施援助的各行各业撤走了大批苏联专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对苏共的“老子党”作风和大国沙文主义行径展开斗争,之后两国关系也破裂了。

18:47:15小盟嗯,苏联专家撤走的事情以前听说过,据说是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老大哥”,后来突然翻脸。可是即便吵架也要有个原因吧,何况两个偌大的国家之间,因为什么翻了脸呢?

18:48:12孟飞是啊,这也是当时所有人的疑惑——本来融洽的苏中关系为什么一下子变了?后来经过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认为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已经变了质,他们不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原则的政党,当时的赫鲁晓夫成了苏共“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而苏联正在走一条与中国不同的“修正主义”道路,所以才对我们干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18:48:25小盟什么叫“修正主义”?

18:48:58孟飞Revisionism。

18:49:02小盟是修订的意思。

18:49:15孟飞呵呵,这词儿现在很少用,难怪你不明白,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可算得上“人气”最旺的词儿呢!

18:49:34孟飞马克思去世后,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一些人觉得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他的思想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调整和修正。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不过他这种调整,从总体上是要背离马克思的。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凡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都被叫做修正主义。在毛主席看来,苏联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也在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领导下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苏联解体你知道吗?

18:51:24小盟知道。

不知道为何,孟飞只要谈起他感兴趣的话题,打字速度就变得飞快。我想,他一定是一个有着严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家伙。不过,貌似这位学长讲道理时候的神态确实有些别样的吸引力。于是,我安静地继续听下去。

18:51:53孟飞苏联解体在很大程度上和修正主义思潮有关。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六七十年代的苏共做梦也想不到他们那“牢不可破的联盟”不到三十年就解体了。

18:52:19孟飞但是同时期的毛泽东却已经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不想看到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被搞垮,才提出了“反对修正主义”的口号。他晚年有过这样一段话:“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18:52:45孟飞出于对理想的信念,他老人家对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某些言行非常厌恶,你知道赫鲁晓夫一个著名的说法吗?共产主义就是每个家庭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土豆烧牛肉。

18:53:10小盟听说过,要是这样,我们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更别提还有手机、电脑、MP3之类的现代化设备!

18:53:22孟飞按照他的标准我们都直接进天堂了!

似乎孟飞这一瞬间将自己看成了毛泽东,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

18:53:49孟飞毛泽东为此还填过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专门讽刺赫鲁晓夫,“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18:54:01小盟哈哈,毛主席还写过这么恶搞的诗?

18:54:38孟飞用“不需放屁”来填词,词史上可谓仅见,这在毛词里面也是不太好看的一首,不过从这一句确实可以看出他对赫鲁晓夫的极端反感。

18:54:50小盟是啊,用这样的词埋汰人,看来已经反感到一定程度了。

18:55:13孟飞既然感到了危机,就需要有所应对,而用一场新的革命根除人们思想中的旧思想残余,在毛泽东看来就是抗拒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8:55:32小盟可是后来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更多是社会混乱啊?

18:55:50孟飞别急,你听我慢慢讲。

18:57:09孟飞自从毛泽东认为苏联党变质以来,他一直在思考苏联是怎么变的,思考中国如何防止类似情况出现。他注意到:苏联的干部是不劳动的,他们高高在上,脱离人民。不光如此,干部子女也是特殊的。在苏联,干部职位要由干部子女来当,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不能或很少能当干部。

18:57:42孟飞他还看到,当时中国有些干部也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现象。一些干部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殊化,比阔气,看不起工人、农民,对他们瞎指挥一气,甚至打骂群众。

18:58:35孟飞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毛泽东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干部搞特殊化,脱离劳动,脱离人民,是产生这种危险倾向的主要原因。

18:59:16孟飞在发出了让干部参加劳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号召之后,1962年,很多地方却开始通过物质刺激的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

提到物质刺激,我忽然想起寒春讲的故事,那时候在她和阳早所在的农场开始实行了计件工资制。不过在他们那里,计件工资并没有带来高效率,相反却使得生产受到了负面影响。计件工资是不是也属于这个范围呢?我问孟飞。

18:59:28孟飞对,实行计件工资是物质刺激政策的一项具体措施。

19:00:47孟飞毛泽东担心在这种政策之下,农村五保户会不会没有人管?会不会出现新的贫富分化?会不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从那时起,他内心就认定了这就是一条资本主义复辟的路线。

19:02:02孟飞到了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政治形势的分析又有了变化,他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组织的领导权不在无产阶级手里,而是落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中,他们在省里有,地区一级有,县一级有,公社一级有,甚至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一级也有。

19:02:42孟飞毛泽东认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让领导权重新回到无产阶级手中,其他方法都不管用。

19:03:06孟飞通过群众自下而上的夺权运动,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在群众运动中干部受到监督,从而堵塞社会主义中国滑向资本主义的道路。

记得寒春也说过,毛泽东从来都是相信群众,中国的革命也向来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看来文化革命仍然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保证了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群众运动这一次却遭到了失败。其中出了什么问题呢?我问。

19:04:31孟飞中国革命向来是全党领导的,可这场文化的革命几乎是毛泽东一个人发动和领导的。群众虽然被发动起来了,但形势不像他预想的那样,群众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9:04:53小盟毛主席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解释清楚或是寻找稳妥些的解决途径呢?

19:05:49孟飞这个可能和毛主席当时的特殊处境有关,没有条件再像抗战时期那样去做细致的思想宣传工作。已到迟暮之年的他非常孤独,觉得自己眼看着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所以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找一个路子避免它发生。

19:06:10小盟当时他老人家内心一定十分痛苦!

19:06:27孟飞他希望通过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改造人们的思想,用群众运动摧毁现有的一切,然后再闯一条新路出来。

19:06:59孟飞但实际的形势发展与他的判断存在很大差距,而且群众的力量是可畏的,它可以摧毁一切,甚至群众自身。当时中央呼吁不要挑动群众斗群众,但是往往造反派的矛头不是指向当权派,而是指向了对立群众。看来群众运动历来都需要正确的领导才能成功。

说到对群众的领导,想起昨天铭宇关于“失控的运动”和“一场灾难”的说法,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所看到的情况。这场运动最终没能沿着所希望的方向进行,而是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所以“文革”成了晚年毛泽东最富争议的地方。

19:08:55孟飞应该说在六十年代,毛泽东是国际共运中唯一意识到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战略有可能胜利,并对反和平演变战略做出了探索的人。当然,探索是探索了,可遗憾的是那场运动并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起到积极的除旧布新作用,失控的群体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也许就像那句话说的:一个人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好人或纯粹的坏人,历史也从来不是可以简单用对或错来评判的。那段特殊的历史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沉痛的历史教训,也是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而对于毛主席,我们无法不为他超乎常人的前瞻视野和惊人胆识所折服。想到此,心中很是感慨,于是在QQ上敲了一句话。

19:09:20小盟面对毛泽东这样一位时代伟人,我很难抑制住心底的激动,由衷地钦佩和崇敬他。

刚刚写完,看到对话框里很快跳出三个字。

19:09:23孟飞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