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7907700000044

第44章 重新启程(6)

列车正由北向南行进着,与十一天前的方向相反,我们即将驶回出发的那座城市。

坐在旁边的铭宇在打盹,可能是这些天的体力劳动确实辛苦,让他这么健壮的男生也感到了疲惫,也可能是已经适应了农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现在刚好到了午睡时段。看着他闭着眼睛倚在座位上,睡得很沉静,没有了平时开玩笑时的嬉闹和调皮,也没有了一起争论时咄咄逼人的气势,在眉宇之间仿佛多了一丝温柔的神情,如同我生日前那晚月光照耀下他的面庞。

很感激铭宇,真的,因为是他让我的行程从第一天开始就充满期待,即便那期待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接下来的日子也让我渐渐淡忘了最初的想法,但是在共同分享农场经历和一起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加深了真实的了解。或许故事会继续下去,有更多的惊喜装在属于未来的巧克力盒子里,等待我去一个个开启。

不知怎的,看着面前的铭宇,脑海里忽然闪过了aqiong的脸,那个让我快乐也带给我伤痛的人。或许也该感谢他的,因为是他第一次使我感受到爱情有多么美好,懂得了怎样才是爱,也学会了如何一个人去面对和承受痛苦,是他让我长大了。当一切已经结束,我们变成朋友的时候,虽然心里难免有些酸楚,但仍希望看到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一路走好。不知道正在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里奋斗的他现在在做什么,是否已经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希望我那封长长的Email可以让他感受到来自朋友的真诚祝愿,也希望我讲述的寒春故事能给他一些启发。

火车铁轨的撞击声很有节奏地响着,列车员推着售货车从旁边的通道走过,不停地吆喝小车上的各种货品,叫卖声与铁轨声相呼应,仿佛构成了一曲美妙的波尔卡。不知经常谈起自己古典音乐爱好的孟飞在火车上是否也会和我一样认真聆听过这些充满灵性的跳跃音符。这位从未谋面的学长,是我的朋友中最特殊的一个,敏锐的洞察力和每每对问题精辟的见解,都让我不得不服气,因为他,我相信了真的有一种人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

但孟飞似乎又很神秘,常常在想,他的生活遭遇一定和我们有所不同,如果不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他那愤世嫉俗的情绪和让人搞不懂的执著又是从何而来?而且偏偏是这个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网上来客陪我度过了农场里几个孤单的夜晚,耐心给我解开一个个的疑惑,带来一次次心灵震撼。很感激他,或许该见见这位一直存在于空气中的学长,离开了虚拟的网络,我们在真实世界里也可以成为朋友。

想到这,我下意识摸了摸支撑在胳膊底下的旅行包,里面装着我可爱的笔记本电脑,它不仅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承载着很多记忆的储蓄箱,帮我记录下生活中点滴的欢喜悲伤。即使偶尔死机,闹点小别扭,也只不过是提醒我不要忘记它的好,忽略它的重要,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微微抬起头去看对面的三个兄弟,玉宁正用胳膊垫着额头趴在小桌上睡觉,刚哥和大鹏在一边说着话,可能是担心吵到睡得正香的铭宇和玉宁,他们把声音压得很低。还记得在来北京的城际特快上,他们对我来说几乎是符号化的三个人,甚至在印象里连他们的五官都是模糊不清的。可是这十一天里,我却发现他们真的非常可爱,一起劳动,一起谈心,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他们让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更不由自主喜欢上他们。

有时会想,是因为凑巧一次就幸运地碰到了这么多好朋友,还是我的眼睛不再像以前那么苛刻地去要求别人了,可以忽略大家都有的一些小毛病而去发掘他们身上可贵的优点。但无论是哪个理由,至少这改变让我觉得心情舒畅,在胸中也多了一分自己以前未能企及的豁达。

豁达,想到这个词便自然而然联想到了寒春,那位看起来朴素平凡却很了不起的美国老太太。跨越几万里从美国来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放弃核物理改养奶牛,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好奇到一生坚守,她在这里演绎了一段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故事。从1947年一路走过,她说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革命,她赶上了,实在幸运,而新中国一步步的成长她也都亲历了,她的人生与新中国的历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和卓越贡献任何人都无法抹去。

在她脸上,我们总能看到慈祥的微笑,眼眸中的淡定和坦然透出智慧的光芒,而她语气中的和善让人从来不会觉得与她有什么遥不可及的距离。和我们这些她孙儿辈年龄的孩子们聊天,她总是那么认真,不会因为我们问了什么幼稚的问题而生气。或许是她身上还一直保有的孩子般的坦诚直率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没有障碍,抑或是几十年的非凡经历使她练就了身处风浪之中亦可波澜不惊的坦然心态。

来中国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是阳早去世时在他讣告上寒春加进去的。现在我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对于他们有多重要,但她和阳早的执著,对信仰的坚定,却让我看到了物质生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他们精神世界的无比富足。与那些“穷得”只剩下钱的人相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谁是真的富有,谁才真正幸福,在我心里已然有了答案。

正在想着,大鹏伸手递过来一个大苹果,说:“师姐,吃苹果!这是小娟昨天晚上送给咱们的,一人两个,都洗干净了,因为挺沉的,我就帮你装着了。”

谢过大鹏,我伸手接过苹果,看到眼前鲜亮诱人的红苹果,透过那秀美的外皮,甚至可以想象出果肉的香甜。小娟儿,这姑娘真是体贴周到,手中的苹果就像她俊秀可人的笑容一样,能够带给人丝丝温暖。农场里的工友们又有谁没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呢?像妈妈一样关怀照顾我们的王阿姨,为人朴实爽快的小杨师傅,工作认真热心助人的郭阿姨,还有张师傅、小李师傅、石阿姨,餐厅的小巧、小赵、小丁,想到他们就像想到家里的父兄姐妹,让人倍感亲切。

昨天中午,餐厅特意为我们五个做了很多好吃的,一起热热闹闹地饱餐了一顿。和农场的工友们说笑着,打闹着,仿佛多年的好朋友、老同学一样,其乐融融如同一家,谁能看得出大家认识了只有短短十一天。在餐厅前合影留念,到牛场里给小牛拍照,去鸡舍送草帽给石阿姨。而当我和王阿姨拥抱着告别,站在大门口转身朝大家挥手的时候,感觉喉咙已有些哽咽,说不出话,远远看到不远处送别的人群中不知是谁轻轻擦掉眼角的泪水。

十一天,在农场的日子真的很短暂,只用我坐在车厢里的这一点时间就可以从头到尾把每一天细数一遍。可是,这十一天当中却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留给我慢慢去回味。火车就要到站了,我们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但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虽然是回到了起点,但走过的路程却让同一个起点拥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回归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只有跑完整个赛程重新回到起跑线的运动员才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