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7907900000019

第19章 称霸华尔街

苦难就是机会

1893年3月,克利夫兰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几周后,美国又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大批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一些大银行、大工业公司也疲于应对,自顾不暇。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美国股市在100多年前的行情也见证了那场经济危机有多严重,1893年1月,道琼斯12支铁路股票平均指数保持在90点,但到了7月,这个指数下降了30%,只有61.9点。

经济大恐慌促使许多大企业不得不到华尔街请求援助,但是包括皮尔庞特·摩根在内的银行家的现金实力和投资活动都大大萎缩了。

而危机对于一些人是灾难,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机遇,困难就是机会,危机就是转机。尤其是在铁路系统内,要想避免无秩序的竞争、巨大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就必须有“几双有力的手”去掌控。无疑,摩根就属于这个行列。189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一波不可阻挡的破产潮,大部分濒于破产的公司都希望由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来重组,这样,几乎全国铁路的资产都成了摩根家族的财富。

皮尔庞特·摩根是有这个实力的,他的父亲去世后,伦敦的J.S.摩根公司和纽约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并没有合并,但他也同样是J.S.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因为他的经验、地位、名誉使他对两个公司都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当1893年的危机到来时,他比别的银行家拥有更大的实力实现对铁路公司的重组和兼并。

摩根银行首先重组的是南方铁路公司,这个铁路公司连接着华盛顿和南方的一些主要城市,包括里士满、亚特兰大、伯明翰和新奥尔良。摩根公司的银行家们对这个新到手的公司进行金融调整和人事调整,理清了债务债权关系,摩根的助手萨缪·斯宾塞成了南方铁路公司的总裁,又追加投入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设,当然回报也是可观的。

7月,由杰伊·古尔德经营的北太平洋公司第四次宣告破产。在前一年,杰伊·古尔德死于肺结核。这个公司已经被杰伊·古尔德掠夺一空,摩根公司对它进行了重组,定名为伊利铁路公司。在这次重组中,摩根公司获得了50万美元的纯利。

接着,摩根公司又重组了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上述重组后的三大公司拥有2000英里的铁路线,所经之地都是重要城市。

前面提到过的费城-里丁公司在1893年再次陷入困境,这一次,摩根公司再次出手,投入了巨额资金,对这个公司进行了“彻底而有效”的改造。摩根公司由此收益颇丰。

还有许多中小铁路公司在1893年的危机中面临破产,摩根公司的银行家们四处出击,大肆吞并,就这样确立了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霸主地位。到1910年,美国铁路合并为六大系统,有四大系统控制在摩根公司手上。

总之,1893年对于皮尔庞特·摩根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之前,他的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在父亲的掌控下,这一年,他完成许多意义重大的收购重组项目。很显然,正确的思路引导他成功了。任何成功最初其实就是一个思路,任何失败最初也是一个思路。在逆境和困境中,有思路就有出路;在顺境和坦途中,有思路才有更大的发展。摩根就是这样善于思考,善于抓住机会,从而把困难转成了成功的机会。而被动地等待机会只会被机会抛弃,只有主动争取,才能不断把握住机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当然,摩根赤裸裸的兼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有人指责他用专横的制度把铁路公司抓到自己手上,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又把工人的工资减少到了仅能维持生活的水平,还有人指责他不顾牺牲在他的贪婪之下的人们的哭喊声,他成了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的代表。

而他自己则认为他是通过自己的能力给混乱的美国商界带来秩序,这是他责任心的体现。

摩根就是无形的政府

1893年6月,安东尼·J.德雷克塞尔去世了。由于当时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在1894年10月,所有费城和纽约的合伙人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纽约帝国俱乐部的一间屋子里,摩根建议在美国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公司名为J.P.摩根公司。从此,摩根的主要活动大多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它得以对美国的其他银行和大工业企业发号施令。

1895年,摩根的势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克利夫兰刚执政时,政府的黄金储备就已大幅减少了。到1895年1月24日,黄金储备跌到6800万美元,一周后又跌到4500万美元,欧洲人抛售持有的美国证券又使股票价格一落千丈。政府采取的各种紧急政策最终均没有奏效,到2月初,财政部每天的黄金流失已超200万美元。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财政部将在3周后停止黄金支出。

政府却无计可施。

1月30日星期一,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派遣助理国务卿柯蒂斯前往纽约与银行家奥古斯特·贝尔蒙特进行谈判。

贝尔蒙特的公司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良好的关系,能言善辩的柯蒂斯试图请贝尔蒙特出面帮助政府解决眼下面临的严峻局面,而贝尔蒙特却告诉他,要想恢复政府黄金储备,必须由皮尔庞特·摩根出面才行。两人还谈到了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政府对由摩根牵头发行债券有不同意见,贝尔蒙特坚持自己的想法,再三指出只有由摩根银行带头做这件事才能阻止事情的恶化。

克利夫兰政府经过再三权衡,最终同意了摩根提出的发售公债以筹措黄金的建议。2月8日,摩根被召入白宫,商洽具体的操作事宜,其中涉及很多复杂的环节,必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摩根等银行家组织了一个辛迪加,负责销售美国公债。2月20日,新美国政府债券在纽约和伦敦同时上市出售,投资者踊跃认购,辛迪加很快就完成了发行任务。国库的储备开始缓慢增长,一场危机过去了。

摩根和贝尔蒙特的债券发行提案,虽然并没有永久性地解除国库所面临的麻烦,但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它避免了一场因猜疑而引发恐慌的危机。如果当初没有按照这个方案去做,美国的金融危机将向何方很难说,历史毕竟是不容假设的。当我们在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道路往前走以后,没有人会知道如果我们当时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走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不仅是美国政府,也有别的政府采用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效果,这不过是一种经济和金融手段。

尽管如此,这次交易还是遭到了质疑,在这场交易中,摩根公司和其他一些银行将政府发行的债券抢购一空,然后以高价上市出卖,由此获得的暴利据估计超过1600万美元。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银行家们却厚颜无耻地将财富聚敛到自己手上,不能不让人产生质疑。这场危机过去不久,就有人怀疑克利夫兰总统参与了这项交易,当然这是没有证据的。不过,也是在这件事过去不久之后的1894年,摩根财团所属的普尔曼车辆工厂发生工人大罢工,那正是芝加哥世博会期间,工人为抗议削减25%的工资而罢工,接着,全美国27个州几十万工人发起同情式罢工,克利夫兰总统竟然派军队到伊利诺伊州,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流血惨案,这是美国自内战以来第一次以军队对付本国公民。有人说这是克利夫兰总统对摩根的报答。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权力如果为金融资本所绑架,最终的结果将是什么。

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1893年的那场交易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公众的质疑声不断,国会为此展开了调查,试图揭开事情的真相。1896年6月19日,听证会开始,皮尔庞特·摩根接受了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的质询。对于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回避,也没有为自己辩护,他看上去态度自信而且积极配合。一位参议员向他提问:“如果你确信是想避免一场金融恐慌,那么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发行债券?”摩根的回答很简单,他说:“他们不会做。”他认为在那样的关键时刻,他只想使他的国家避免一场金融灾难,为此,他必须得到外国的黄金。

又有一位参议员问道:“如果这是你唯一的目的,你为什么还要和贝尔蒙特先生独自控制这件事呢?”摩根回答:“如果让多家银行参与谈判,必然会造成竞争。”

参议员一再地询问摩根:“你的公司从这项交易中获得了什么好处?”摩根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他还指责参议员对他的私人财产感兴趣。

对于这件事,摩根的儿子杰克后来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其实很愿意公布他们在这次交易中所得的利润,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奥古斯特·贝尔蒙特要求他不要透露。贝尔蒙特也被要求参加了听证会,他也拒绝公布他在这次交易中的实际所得。

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确切地知道摩根在这场几家银行操纵下的债券交易中到底获利多少,摩根的亲信和家人都一再地声称他没有获利,他的动机纯粹而高尚,那就是只为了拯救国家。

19世纪最后几年,摩根公司的发展更加快速,影响更加巨大,凭借着在英国的特殊地位,它将欧洲的巨额资本输入到美国,使美国的工业强劲发展。1899-1902年,英布战争期间,摩根公司为英国政府筹措经费占到战争费用的20%,不仅帮助英国得到了南非联邦,也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

皮尔庞特·摩根还用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将几个大的财团联合起来,组成各种各样的联合体,各财阀之间在业务上互相帮衬,互相勾结,从而形成各种垄断财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帝国主义阶段,美国垄断的发展经过了一个过程,1873年、1884年、1893年三次经济危机,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生产集中,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糖等各部门都出现了垄断组织。70年代,大规模的工业联合组织只是暂时的现象,80年代有明显的加强,到90年代末,垄断组织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一种基础了。20世纪初,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形成财政资本,出现财政寡头。

托拉斯是美国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洛克菲勒在1870年创办的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的第一个托拉斯,以后在纺织、酿酒、制糖、制革、烟草等部门先后成立托拉斯。托拉斯的形成,一方面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另一方面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导致中小企业、农场主和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恶化。垄断的出现造成了社会贫富的极端不均,普通民众日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国家干预。1890年7月,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保护贸易及商业以免非法限制及垄断法案》,简称《谢尔曼反垄断法》,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做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但这个法案实施后,由于各垄断组织和大财团的阻挠而收效甚微。

到1900年,美国有800多个托拉斯,遍布工矿、铁路和城市公共事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财团,他们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阴谋手段,经过激烈的竞争,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最后在金融、铁路等领域形成了独霸局面,这样就形成了少数金融寡头日益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