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7907900000021

第21章 钢铁巨头(2)

当摩根坐在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筹划着这一切的时候,美好的前景仿佛就在眼前。他不仅是个银行家、金融家,更是个战略家,他总是比别人看得更远,比别人走快一步甚至多步。事情就是这样,只有走在前头,抢占先机,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吃掉“卡耐基”

现在唯一能与联邦钢铁公司抗衡的就只有卡耐基钢铁公司了。联邦钢铁公司能够生产钢铁的最终成品,但是原始粗钢的制造却牢牢地垄断在卡耐基钢铁公司那里,不掌握原材料的控制权,摩根的公司就不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更关键的是假如卡耐基公司主导的粗钢领域稍有波动,那么其他钢材行业就会陷入不稳定中,联邦钢铁公司也只能被卡耐基钢铁公司牵着鼻子走,而且只有控制了原材料,才能最终控制成本,而摩根要真正控制美国钢铁工业,也必须把卡耐基钢铁公司收到自己旗下。

钢铁大王卡耐基能那么轻易地就把自己钢铁王国的第一把交椅送给摩根吗?当然不能。

其实,早在1899年,华尔街的一个投资家就想收购卡耐基钢铁公司了。但卡耐基要价3.2亿美元,这位投资家怎么也拿不出这笔巨款,也就只好放弃了。现在,摩根已经合并了那么多钢铁企业,已经成功地培育了和卡耐基钢铁公司对抗的力量,收购卡耐基公司只是时间问题了,但他不会和倔强的卡耐基直接面对面,他采取了非常有策略的一步,那就是收买卡耐基的助手和心腹,也就是卡耐基的总助理查尔斯·M.施瓦布,结果,施瓦布首先与加里法官会面,提议让联邦钢铁公司购买卡耐基钢铁公司。这件事是施瓦布的个人意见,还是深谋远虑的老卡耐基在背后主使,我们无从得知。这么重大的事件,加里法官无法作出决定,于是他去找摩根商议。

事实上,对于卡耐基而言,他也已经上了年岁,经历了一系列失去亲人的打击,一向积极向上的劲头衰弱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更多的事,现在他更关注的是做一些慈善事业,把他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当然,对于他经营了一辈子的钢铁事业,他需要卖个好价钱,他掌握的财富越多,能做的慈善事业也就越多。特别是要把自己的钢铁集团卖给像摩根这样财大气粗的大财阀,他更是不会客气。

对于收购卡耐基钢铁公司,摩根并不犹豫,假如收购成功,那么不仅实现了对整个钢铁工业的垄断,而且,这个公司将带来更加可观的利润。于是,在施瓦布的穿针引线下,1901年1月的一天,摩根和施瓦布在卡耐基的家里共进晚餐,接着在219号摩根的办公室,摩根、施瓦布、培根三人从深夜一直谈到次日黎明。卡耐基的要价是4.8亿美元,而他的公司每年赚大约4000万美元,他的售价达到利润的12倍。

当施瓦布把这个要价告诉摩根时,摩根想都没想,坚定地说:“我接受这个价格。”

几天后,摩根来到了比他年长将近30岁的卡耐基在第51街的家中,两个人亲密地聊了大约15分钟,临走的时候,摩根对卡耐基说:

“恭喜您,卡耐基先生,您现在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了。”此时卡耐基一举进账2.4亿美元,还不算他之前赚得的,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华尔街传说,几个月后,在一艘开往欧洲的轮船上,卡耐基侧身走近摩根,清了清嗓子,说:“皮尔庞特,当我把公司全部卖给你时,我犯了一个错误。”

“什么错误?”摩根好奇地问道。

“我应该向你多要1个亿。”

摩根说:“嗯,如果你当时这么出价的话,我也会同意的。”

的确,此时,安德鲁·卡耐基不仅成为美国首富,而且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并没有把这笔巨大的财富用于个人挥霍,也没有全部留给子孙,他把一生呕心沥血积攒的全部财富几乎都捐献给了社会,仅用于教育事业的捐款就达到9000万元之巨,还不包括各种救济和养老基金。最终,他的所有捐赠达到3.5亿美元。从一个贫穷的小信差,到亿万富翁,他创造了一个传奇,也成为美国人个人奋斗的楷模。他的奋斗故事至今还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美国人,以及全世界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

1919年,安德鲁·卡耐基以84岁高龄辞世,完成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1901年,在收购安德鲁·卡耐基公司以重组美国钢铁公司的行动中,摩根本人支付了4.8亿美元,其中有一半属于他个人。以后的事实证明,摩根的这次收购行为是正确的,为他建立强大的钢铁托拉斯奠定了基础。

与洛克菲勒的较量

1901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这一天,摩根集团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了。新公司的资产是8.5亿美元。在1901年,几乎没人头脑里会有“亿”的概念。联邦政府那时一年的开支是3.5亿美元,比卡耐基卖出他的公司还少1.3亿。

到现在为止,这个公司已经吞并或支配了超过700家企业,公司拥有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是美国名副其实的“钢铁王国”。而这个王国仅仅是在几年的时间内建成的。公司的董事会掌握着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控制了全国60%的钢铁生产,而最终的决策者就是皮尔庞特·摩根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

于是,针对摩根,一些美国式的笑话也出现了。例如:

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教师:约翰尼,你说是谁创造了世界?

约翰尼: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这个世界,但J.P.摩根在1901年重组了这个世界。

摩根在钢铁领域的购并完成了吗?他是不是应该收手了呢?当然不,他又把目光对准了铁矿和煤炭企业,这也是钢铁生产最依赖的产业,涉及上游的原材料问题。于是,在成功地收购了实业界的老英雄卡耐基的钢铁公司以后,他又把目光对准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比卡耐基小4岁,他也是在美国镀金时代发达起来的一代大亨。他最先投身于石油工业,创立了直到今天还非常有影响的标准石油公司,建立起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帝国。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钢铁工业开始了新的旅程。洛克菲勒在垄断美国石油的同时,又将大量的利润投资在钢铁、煤炭、铁路等方面。最初,他只是买下了古巴及威斯康星、明尼苏达等州的几个石油矿场。到1893年,在美国陷入大萧条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梅里特兄弟。

梅里特兄弟都是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一直以捕鱼和伐木为生,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一笔钱。因为经常在山中伐木,他们探测出了梅萨比山脉有铁矿脉。于是兄弟五人带了三个侄儿到那里开始共同创业。

他们用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了大片梅萨比的土地使用权,成立了一个铁矿公司。之后又贷款修建了一条长达60英里的铁路,连接梅萨比和苏必利尔湖。然后他们又添置了很多设备,以至于负债累累。梅里特兄弟大规模投资的时候,市场已经很不景气了。更为不幸的是,1873年,美国又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市场的萧条给梅里特兄弟的冲击很大,他们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窘境,最后不得不把铁矿公司卖给了洛克菲勒。洛克菲勒还出资买下了梅里特兄弟所建的铁路。随后,梅里特兄弟继续在当地开采铁矿,并且成立了苏必利尔湖铁矿公司。

1893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大萧条中,钢铁业再次受到严重影响,梅里特兄弟经营的苏必利尔湖铁矿公司再次陷入了困境。洛克菲勒出资40万美元买下了梅里特兄弟的全部股份,独立拥有了苏必利尔湖铁矿公司和梅萨比这个全美最大的铁矿。

据说,洛克菲勒当初并不清楚梅萨比矿山的潜在价值,是他的一个雇员告诉他,那里铁矿石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是世界上最好的矿山。老卡耐基曾经出资50万美元想买下这座矿山,但老洛克菲勒要价500万美元。最后,卡耐基公司租下了他的一些矿产,每吨矿砂的租费是25美分;每年的开采数量不得少于60万吨。这样,卡耐基公司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铁矿砂,而洛克菲勒也拥有固定的运输客户以及一笔有保证的运费收入。但是当摩根进军钢铁业的时候,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摩根一向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洛克菲勒对他很看不过眼,就想杀杀他的锐气,在摩根要求见他时,他推说自己已经退休,公司的事情一概不管,所以他不能在办公室会见客人,要到家中去面谈。当摩根如约而至的时候,洛克菲勒只和他简单地寒暄了几句,然后告诉他,要和他谈生意的人是他的儿子,并且另约了时间。

得到这个回复后,摩根就回去等结果了,但是,洛克菲勒一直都没有给他结果。摩根非常着急,只好请了一个私交深厚的朋友亨利·H.罗杰斯去询问。随后,年仅27岁的小约翰·D.洛克菲勒,在标准石油公司的负责人之一罗杰斯的陪伴下来到了华尔街23号。

皮尔庞特·摩根当时正在和别人谈话,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到来。直到结束了谈话,那人离开了,罗杰斯才有机会将小洛克菲勒介绍给摩根。

之后,摩根很严肃地说:“你的出价是多少?”

“摩根先生,我想我们之间在这件事上有一些误会。虽然我知道您想收购我们的公司,但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出售矿山。”年轻的洛克菲勒鼓起勇气坚定地说。

听到这样的话,摩根很生气,如果不是为了卖矿山,那么他来这里又是干什么呢?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平静,他知道洛克菲勒只是为了吊足他的胃口,然后把公司卖个好价钱。生意场上的这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谈判还得继续下去。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矿山出售以7500万美元成交。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摩根与当时美国最叱咤风云的两位实业家都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他用他所拥有的雄厚实力征服了这两大公司,他不仅是华尔街的霸主,还是铁路大王、钢铁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