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7907900000025

第25章 艰难时代(2)

当然,其中包括摩根建立的一些联合公司。

1902年2月18日,罗斯福通过他的司法部长菲兰德·C.诺克斯宣布,他代表美国政府起诉,解散一个名叫北方有价证券公司的控股公司,这等于向金融界投下了一枚炸弹。上一节我们介绍过,北方有价证券公司是摩根和詹姆士·希尔等人为了和平解决与哈里曼关于北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之战而成立的,摩根的本意是减少铁路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把对手都联合在一起,共同分享市场,共同享有高额垄断利润。这个公司拥有4亿美元的资本,这在当时算是天价了。

这次起诉,摩根和他的合伙人毫不知情,如果是在前任总统任期,他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会做充分准备的,但这一次,总统突然袭击,令摩根措手不及。他暴跳如雷,大骂罗斯福总统是混蛋,他以不可一世的口吻宣布:“一定要把他从总统宝座上拉下来,下一任总统是哈拿!”

摩根口中的马克·哈拿是共和党的元老级人物,一直对麦金莱总统任职期间的政治主张和经济举措给予坚定支持,而我们知道,麦金莱总统正是在摩根的金钱支持下坐上总统宝座的。作为麦金莱总统的支持者,哈拿自然也对像摩根这样的大垄断财阀天然地抱有好感,他认为正是像摩根这样的有巨大威力和影响力的人才会带领整个国家走向稳定和强盛,而摩根这样的垄断财阀也就在这个时期更加肆无忌惮地膨胀起来。可以说,麦金莱总统执政,他的一切政策,摩根这样的财阀是最大的受益者。举个简单的例子,1896年麦金莱竞选前,摩根会见了哈拿,他们在“海盗号”共进晚餐,财大气粗的摩根告诉他,共和党当政以后,联邦财政制度必须回到金本位上。事情果然如此,摩根用他手上的钱使麦金莱当上了总统,总统则按照摩根的要求在美国重新确立了金本位。金融资本和政治势力相结合,就产生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影响。

现在,麦金莱总统遇刺身亡了,罗斯福突然掌握了政权,情况变得越发难以预料,哈拿能够得到新任总统的信赖与任用吗?摩根不敢肯定,甚至有点担心。事实是,哈拿对新总统一开始就抱着敌对态度。

从罗斯福总统方面来说,尽管当时的美国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托拉斯引起了人们普遍地不满,大型垄断组织为了追求垄断利润,不停地兼并、重组,每次重大改变都会给工人带来极大的动荡,这种动荡又蔓延到整个社会。大垄断企业在原材料、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垄断,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失业工人也在迅速增加。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使整个美国社会都弥漫在不满情绪之中。罗斯福上台后,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做点什么,老是让摩根这样的有钱人操纵美国经济乃至政治,也是罗斯福不能容忍的。摩根等人也感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受到了威胁。

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在大量地披露商业的过度膨胀,以及商业对政府部门的行贿现象,政治的腐败已经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这时候,民众开始认识到正是那些腐败的政客和贪婪的商人相勾结,把这个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带入危机,而危机的承受者只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不满情绪由此变得愈加强烈。

巨大的贫富差距更加导致普通民众的不满。90年代末,随着垄断的进一步加剧,很多进入大型控股公司的人通过公司上市融资,都一夜暴富了,比如,摩根手下就有很多人瞬间赚到几百万,过上奢侈的上流社会的生活。那时候,通过这样的方式暴富的人不在少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低于500美元以下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辛苦地工作,却依然过着艰难的生活。在崇尚自由、平等的美国公民心中,就是这些大型托拉斯促进了贫富差距的无限拉大。再加上史无前例规模的托拉斯——摩根属下的美国钢铁集团的成立,随后出现的北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控制权之战,垄断财阀在股市上为所欲为,呼风唤雨,经过媒体的无情披露,民众的忍耐达到了极点,而政府此时却袖手旁观。

1901年夏天,钢铁业工人首先大罢工。通过这场罢工,人们才知道摩根属下的美国钢铁集团对工人的残酷压榨——12小时工作制,年薪在500美元以下,任何有良心道义的人都不能不对此发出谴责。

1902年,无烟煤矿工人罢工,更多的人开始同情这些煤矿工人,舆论界也站在工人一边,矛头直指罪恶的根源——托拉斯,皮尔庞特·摩根和他背后的政客马克·哈拿都遭到了强烈的抨击。

所有这些最终推动罗斯福实行严厉的反垄断措施。美国现存的贫富分化的极端、政府腐败以及商人的贪婪必须得到遏制,必须重新树立人们对这个国家的信任。他决定先拿最财大气粗的摩根开刀。

当政府要解散北方证券公司的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股市立即作出反应,人们开始疯狂地抛售摩根掌控的以及一切和摩根有关的公司的股票。在这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不过是摆摆样子,政府不会真正对垄断做出制裁,因为没有任何企业因为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而被起诉。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新的总统根本不买大垄断财阀的账,即便是像摩根这样的人也将受到法律的约束,那么其他那些数不胜数的控股公司的命运也就可以预测了。握有这些公司的股票无疑是灾难,不抛售又待何时?

摩根坐不住了,长久以来,他都是华尔街的霸主,左右着美国政府,现在,他必须亲自出面解决这件事,挽回面子,减少损失。

诺克斯发出控告的第三天,皮尔庞特·摩根在马克·哈拿的陪同下来到华盛顿,觐见了总统,司法部长诺克斯也在场。

“您应该事先通知我,为什么这样径自提起诉讼?”老摩根盛气凌人地问道。

“事先对华尔街发出警告,那不是我们想做的。”罗斯福总统信心十足地回答。因为提出控诉的当天晚上,支持总统的电话、信件就没有间断过。

摩根继续抗议:“如果总统阁下认为我们的企业做了违法的事,可以派人到我们这里,互相协调不是更好吗?”

“不,不可以。”罗斯福坚定地说。

谈判一无所获,老摩根抓着哈拿的手愤怒地离开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遭到这样的冷遇,以前,包括前任总统,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对待他。

司法部长送走了客人以后,回到办公室。罗斯福笑着对他说:

“看,这就是华尔街大佬的观点。他把堂堂的美国总统当做他投机竞争的对手,要么我摧毁他所有的企业,要么就在情势不利的时候跟他达成妥协。”

罗斯福与摩根,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美国金融界的无冕之王,他们的确互为“一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一个要为他的国家做有意义的事,这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一个要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且他认为这种利益对整个国家也是有好处的。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场斗争谁将取得胜利呢?还是交给法律来决定吧。

1903年4月,美国巡回法庭在圣路易斯安那开庭,法庭以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由,命令解散北方证券公司。1904年3月14日,最高法院承认了这个命令。这一次,摩根失败了,他没有斗过罗斯福,或者说他没有斗过法律,任何人只要违背了法律。

政府胜诉后,罗斯福进一步加大反托拉斯的力度。1902年5月10日,联邦检察长曾对一个大型托拉斯企业牛肉托拉斯提出公诉。最后,1903年5月和1905年1月分别由联邦巡回法院和最高法院作出判决,宣布该托拉斯以减少产量来抬高肉价的行为为非法。

为加强对大公司的政府控制,国会根据罗斯福的建议,于1903年通过了三个法令。第一个为《促进法令》,规定有关触犯“州际商务法令”和《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案件由联邦政府优先受理。第二个法令为《艾尔金斯反回扣法》,禁止运费回扣。第三个法令是成立了商务和劳工部,其中包括一个公司管理局,对各个公司的组织、营运和管理进行经常的调查。

1906年6月29日,国会通过了罗斯福建议的《赫伯恩运价法》,准许州际商业委员会有权规定铁路运价,即加强了州际商业委员会的职权。总之,罗斯福总统任内共提出过25起控告大托拉斯的刑事诉讼,其中大部分胜诉,历史上称他为“托拉斯驯兽师”。

通过这些法律的约束,摩根以及像他那样拥有无数控股公司的管理者们都收敛了许多,明目张胆垄断市场的行为少了,但垄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他们依然通过巧妙地躲过法律的限制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大财阀以及这些集团中的上层人物越来越富有,与此同时,人民的贫困程度却在加剧。

英国人的恐慌

资本的特点就是追逐利润,哪里有利润,资本就会流向哪里,而且要追逐利润最大化。掌握着强大的资本的金融家,其使命就是为强大的资本寻找可以发挥它作用的地方。摩根就是这样的人,他在金融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在钢铁业和铁路运输业拥有强大的势力,进入20世纪的时候,他又把目光对准了航运业,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利润也是惊人的。

1900年12月,摩根提供了一大笔资金,将国际航运公司和大西洋运输公司合并。1901年年初,他又花巨资购买了莱兰公司。

1902年,皮尔庞特·摩根照例在海外待了很长时间。他和那些高级合伙人详细地考察了航运业的现状,他认为他所做的投资是正确的,他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将为他带来极其可观的利润。而且,他一向做事大手笔,要做就做最大,他手上又有很多很多的钱,他想做的事都能做成。他知道,建立航运业托拉斯就是最好的垄断这一领域并且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最好方法。到了4月,他作出最后决定,在伦敦完成了一项重组计划,将当时最有名的白星、美洲、红星、莱兰、大西洋运输以及多米宁航线联合成为一个新的大型船运公司,这就是国际商船海员管理公司。这个新公司的规模十分巨大,拥有超过120艘汽船。十年以后,那场震惊世界的留下了无数谜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就是这个公司的。

摩根的出发点和以前是一样的,他认为把这些各自为政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就可以减少恶性竞争,统一安排航线,统一定价,使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航运业和谐相处,同时可以获得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垄断利润。

1902年4月19日,摩根在伦敦的合伙人向新闻界披露了航运业的重组消息,这个消息引起了英国人的极大不安;4月22日,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向公众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假如摩根先生在某个早晨死去,世界会怎样呢?”

英国人的不安是有理由的,一个由美国人支持建立的如此巨大的船业联合企业会对英国有利吗?英国一直是海上强国,航运业世界领先,假如美国人控制了航运业,英国就会受到削弱,这是不言自明的。这时候,首相贝尔福站了出来,他告诉人们,摩根先生并不想挫伤英国的航运业,假如英国的航运业处于不利境地,摩根先生都会想办法支持英国。英国人这才暂时放下心来。

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英国人对这位摩根先生大失所望,起因是摩根向英国政府贷了2300万英镑,将一半擅自用在自己在美国的公司。这件事被披露以后,英国人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摩根不仅垄断了美国,也企图垄断英国,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英国人开始用各种方式讽刺、挖苦摩根,尽其所能地想把摩根赶出英国地界。

对于摩根而言,这些年,他遭到过不少谩骂、仇恨,已经习惯了,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里。他依旧在伦敦过着奢侈的生活,和各界名流、皇室贵族迎来送往,花大价钱购买他钟爱的艺术品。而后,他又开始了一场豪华之旅,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人,他也乐于为他们花钱,只要他能感到热闹就好。进入花甲之年的摩根,尽管他还是拼命地扩大他的财富的势力,但金钱财富都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更害怕的是孤独寂寞,害怕被人们遗忘。

还是请摩根出面吧

1902年8月下旬,摩根才回到美国,就陷入到另一场危机中——由美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的无烟煤矿工人抗议大罢工。工人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廉的工资报酬。罢工领袖是约翰·米歇尔,罢工针对的工厂主是里丁铁路公司的总裁乔治·F.贝尔。这个公司属于摩根集团的资产。

无烟煤矿工人自从5月份就开始罢工了。当时,宾夕法尼亚州无烟煤矿的工人们提出增加工资,他们已经20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了,同时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代替10小时工作制,改善工作条件,重新组织工会等。对于工人提出的要求,经营者的态度十分强硬,他们拒绝和工会的人谈判。这时候,舆论广泛地关注这件事,长久以来,那些在垄断企业工作的工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恶化了,媒体早就开始关注了。这一次,媒体站在工人一边,谴责煤矿和铁路公司的老板们正是“法律和秩序”的“真正破坏者”。媒体给予工人广泛的同情,全国民众也通过媒体的披露得知煤矿工人的生活是多么悲惨,全国舆论都倾向工人。工人罢工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增加到了1000万人。

煤矿工人罢工开始的时候,尽管摩根人在欧洲,但他一直知道事件的发展情况,然而作为这个庞大公司的出资方,也就是最大的老板,他并没有对这个事件给予足够的关注,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摩根回到纽约后,大罢工仍然无休止地进行着,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摩根集团的声誉,人们开始谴责资本家的冷酷无情,摩根觉得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但是两个月过去了,他依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工人罢工,能源短缺,煤炭价格飞涨,普通民众更加承担不起,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人们又反过来痛骂那些黑心的资本家。为了使纽约的贫民能够在冬季用上煤,不至于忍受寒冷,摩根出面调整了煤价,增加供应量,还拿出了一部分钱给予贫困人口一定的补贴。

罢工引起了美国总统的注意,着名记者雅各布·里伊斯警告罗斯福总统,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社会中金元势力的傲慢会引发一场革命”。本来就对垄断企业没有好感的罗斯福在10月3日亲自出面干涉。他召集了约翰·米歇尔和煤矿主要的经营者商议解决方法,并成立了一个仲裁委员会,罢工方接受了这个提议,而以贝尔为代表的工厂主并不买总统的账。罗斯福总统的努力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