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7920500000034

第34章 长明灯

我国古代人民对简单的油灯做了尽可能的改进,正如写于公元前300年的《拾遗记》一书所描述的那样。首先,他们使用了不燃的灯芯:

“燕昭王二年,海员们把油脂带到船上,用很大的壶来装油,献给昭王。昭王坐在通云台上,欣赏着在燃烧着龙脂的灯发出的耀眼的光,光照百里,烟呈红紫色。老百姓看到它,常称它为‘瑞光’,而远远地对它礼拜。这灯用石棉做灯芯。”

根据上述文字,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公元前598年还是公元前308年发生的,因有两个叫昭的燕王。无论发生在哪一个年代,它都可以肯定在汉朝或早于汉朝就已经开始用海豹油或鲸油了,并且在沿海地区诸侯的宫廷中也用鲸油和不燃的石棉灯芯。

死于公元前159年的著名将军梁冀有一件石棉长袍,他常常在宴会上将其扔进火里。用石棉做灯芯意味着不用更换灯芯,只要不断给灯加油,它就可以一直点下去。

然而,古代我国人民并不满足于使用石棉灯芯,他们在发明了经久耐用的灯芯后,又把注意力转到了“油”上,想使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的灯是简单的装满了油的盘子或坛子,灯芯从中伸出来。他们还注意到,燃烧的灯芯所产生的热可使油大量地蒸发。为了避免浪费油,他们设计出一个使灯冷却的方法,以此来阻止蒸发。刊印于1190年的作家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一书,记述了有关这一方法的情况:

“宋文安公集中,有一首关于‘省油灯’的诗。现今汉嘉地区就有省油灯,这种灯是两层结构的,一端有一小孔,可将冷水注入其中,每晚换一次水。普通灯点燃时火焰很快烧干油,但‘省油灯’不同,它可以省一半油。邵公济牧在汉嘉年间把几盏这样的灯送给朝廷的学者和高级官吏。文安认为,还可以使用露水。汉嘉已生产这种灯300余年了。”

这样,下层储油的油罐浸在注入的冷水里,结果节省了一半的油。这种灯从1190年开始,持续生产达3个多世纪,它的大规模生产在公元10世纪之前就已形成,也许早在公元9世纪就形成了。

“省油灯”通常是釉陶制成的,在重庆博物馆中保存着几个完好的样品。由于在我国直到20世纪中叶之后,那种简单的烛灯仍在使用,也许现在再次介绍一下水冷式“省油灯”对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还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