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7921300000020

第20章 战场上的英雄(1)

孙膑马陵道杀庞涓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先生的徒弟。但二人无论从人品还是才能上,前者都胜后者一筹。庞涓嫉恨孙膑,在孙膑来投靠已在魏国担任大将的庞涓时,被陷害挖去了膝盖骨。后来孙膑装疯,终于逃回了齐国,担任齐国军师。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私下里答应韩国使者出兵,然后送他回国。

韩国觉得齐国许下诺言出兵,自己就没什么顾忌了,就大胆出击,与魏军交战。结果连续五次都打了败仗,只好往东依附齐国。

齐国抓住时机出兵,派田忌、田婴、田蚧带领军队,孙膑为军师,直接袭击魏国的都城,来解救韩国的危机。

庞涓听说后,赶紧率军离开韩国返回。魏国国内也发动全国兵力,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以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韩、赵、魏三国的军队向来骁勇善战,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军胆怯。”

于是就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以后,第一天筑十万口灶,第二天筑五万口,第三天只筑两万口。

庞涓跟在后头走了三天,越来越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逃走的就超过一半了。”于是把步兵留下,只带领轻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推算庞涓的行程,估计傍晚能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地势险要,便于埋伏。于是让士兵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上面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然后派齐军里擅长射箭的人,带一万张弓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天黑以后看见火光就一齐射箭。

当天夜里,庞涓果然到达马陵。经过那棵大树时,庞涓看到白树皮上写着字,就点起火把去照。八个字还没读完,四周万弩齐发,魏军顿时大乱,争相逃命,一下子就溃散了。

庞涓知道无法挽回,这仗已经失败,于是自刎而死,还说:“竟成就了那小子的名声!”

齐军乘胜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告诉孩子马陵之战中,孙膑通过“减灶诱敌”的高明战术,使曾经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结束了它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对整个战国的格局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此,齐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后来,孙膑又写成《孙膑兵法》一书,与孙武的《孙子兵法》一起都成为中国军事战争史上的辉煌著作,并对后世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战争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淮阴侯背水一战

韩信是汉王刘邦的得力战将,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引军西入咸阳,推翻秦朝。同年,项羽入关后不顾“先入咸阳者王之”的誓约把刘邦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之地。从此拉开了长达近5年的“楚汉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204年井陉之战爆发,十月,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兵士,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陈余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战。

韩信探知了陈余的意图后非常高兴,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晒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拼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泯水(今河北获鹿南15千米,现在已被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井陉之战以韩信大获全胜,一举灭赵而降下帷幕。

告诉孩子背水一战的胜利,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韩信取得作战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孙子兵法·九地篇》)这一心理状态,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精彩篇章。

杨家将一门忠烈

杨家将的传说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听过不少,佘老太君威风凛凛,天波府比皇宫要高出三尺三,穆桂英五十岁还在沙场上叱咤风云。当然,这些都是故事。但是在历史上确实出现了一位抗击辽国和西夏的著名将领——金刀老令公杨业,他和他的后代都为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维护北宋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杨业手持一把长刀,亮闪闪,夺人眼目。他刀法娴熟,神出鬼没,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于是大家就送他一个美号,号称“无敌”,就是没有对手的意思。

宋太宗也十分喜爱杨业,派他守卫边关。杨业任代州的刺史,是当地的最高长官。他带领着军队日夜不停地训练,以防止北边辽国的军队南下。

高梁河一战,辽军打败了宋军,辽景宗得意扬扬并扬言:“朕要发兵,乘胜追击,一举灭掉大宋。”公元980年3月,辽景宗不顾肖皇后以及其他人的阻拦,发兵10万,直向雁门关扑来。

辽兵到雁门关,驻扎下来。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时杨业带领几百士兵,骑着马绕到敌人后面,突然向辽兵杀了过来。宋兵边冲边喊,辽兵一个个睡得正香,听到外面喊杀声惊天动地,连东西南北都找不到了。辽兵只顾自己逃命,辽将也没了办法,只好一齐向北逃。杨业没费多少人马就取得重大胜利。

宋太宗在京城听到消息,也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可算出了高梁河惨败的一口恶气,太宗下令大大封赏杨业和其他将领。从此“杨无敌”的美名叫得更响,传得更远了。

但是,杨业的胜利也引起朝廷中一些人的不满。潘美,也就是后人十分熟悉的坏蛋潘仁美,这时候气得肺都快要炸了。“想当年,我潘美领兵平定了南方那么多地方,今天杨业不就是取得小小的胜利吗?有什么了不起,又是封赏,又是升级。”这样,潘美与杨业之间就有了不少矛盾。

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死了。他的12岁的大儿子耶律隆诸继位,这就是辽代历史上有名的辽圣宗。30岁的肖绰现在成了皇太后,代理朝政。

这时宋朝欺他孤儿寡妇就想收回幽云十六州。

公元986年年初,宋军兵分三路向北进发。曹彬在东边,目标是幽州;田重进领中路兵,攻打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西路军由潘美为元帅,杨业为副帅,从雁门关出兵,攻占辽的西京——云州(今山西大同)。三路一起出兵,向辽国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开始的时候,东中西三路都节节胜利。以杨业为先锋的西路军更是厉害,很快就打下寰、朔、应、云四个州,山西北部大部分地区都被收复了。

可是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打到幽州城下后,辽大将耶律休哥用计谋在涿州把曹彬打败了。东路军是主力部队,它一败,中西路宋军受到很大影响,宋太宗害怕宋军被全部吃掉,就急忙命令退兵。

杨业的军队因为掩护着百姓向后撤退,速度很慢。这个时候耶律斜轸和手下的副将萧挞凛已经派兵把宋兵的退路截断了。

这时的潘美只想冲出一条血路,马上回到雁门关。他对杨业说:“杨副帅,看来我们只能拼命了,你带领精锐部队在前开道。”

杨业一听,他摇摇头,想了一会儿,说:“辽兵现在士气很盛,我们不能硬拼,再说我们还有这么多百姓,我们应该避开辽兵的主力,绕道走碣谷,然后再到雁门关。”

军中的监军王侁冷冷地一笑,“杨副帅,你可是’杨无敌‘呀,辽兵一听你来了一定屁滚尿流,怎么现在你都这么胆小啊”。潘美明明知道杨业说得有道理,但因为和杨业有矛盾,他就支持王侁。

杨业已是快60岁的人啦,一把银髯飘在胸前。老人一听王侁、潘美说这话,气得胡子乱抖,他知道今天自己不打这一仗是不行了。他一边流泪一边说:“愿主帅派兵在陈家谷口接应我。”说完头也不回领兵而去。

一场血战杀了一天,最后杨业领着仅存的100多名宋兵杀到了陈家谷口,那里静悄悄的,一个宋兵都没有。原来,潘美、王侁预先在谷口等着,等了大半天,也没有见杨业领兵回来,王侁对潘美说:“看来杨副帅旗开得胜了,我们不能在这里等着。”他的意思是不能让杨业得头功。王侁领兵走,潘美也拦不住,他也跟着走了。当他们得知杨业战败了,更是头也不回地逃跑了。杨业一看陈家谷口没有宋兵,就大叫一声:“苍天啊!”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各位将士,看来今天,我们只有一死了,大家拼了!”

大家一听,也都流下眼泪,“杨副帅,带我们杀吧!”杨业一举大刀:“杀!”

杨业带兵左冲右杀,他身上也负伤了,最后这百十人来到了一片小树林中,70多岁的老将王贵用箭射死了几十个敌人,最后壮烈牺牲。杨业的儿子杨廷玉也杀死了许多辽兵,也献出了生命。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一口回绝:“我生是汉人,死是汉鬼,何来投降!”杨业不吃不喝,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杨业虽然牺牲了,他的后代继续守边关,抗敌兵。杨延郎是杨业7个儿子中最出名的一个,他又叫杨延昭,就是后人广为传颂的“杨六郎”。杨延昭早年跟随杨业打仗,常常为先锋。后来他镇守河北边关,长达20多年,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多次打败了辽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将门虎子。他后来跟随范仲淹在西北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名垂青史。

告诉孩子杨氏将领在北宋初年都是朝廷所倚重的帅才。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家奉献出所有的聪明才智。杨家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保家卫国,要为自己的国家竭尽所能地奉献一切,选择做一支燃烧的蜡烛,奉献了自己,为了自己热爱的国家。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习武艺,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武艺高强的人,北宋末年,岳飞就参加了攻打辽国的战争。又过了些时日,金军也开始进攻北宋,岳飞又去参加了抗击金军的部队。那一年,他才20岁。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激励他保家卫国的决心。岳飞能征善战,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将军。

有一次,兀术带领金军攻打到浙江定海,在定海烧杀抢劫了一番就要回去。岳飞很生气,就带领军队在广德这地方拦住了金军,和金军打了6次仗,取得6连胜。这可把金军吓破胆了,金军暗地里都叫岳飞为“岳爷爷”。

岳飞很英勇,又很有谋略。他还很爱护士兵,有很多人都要参加岳飞的军队。这样,岳家军就越来越壮大,而且常常打胜仗,慢慢地成为抗击金军的主要队伍。

有一回,金兀术带了十多万的大军要和岳飞见高低。这大军里有3000多名“铁浮屠”和1万多名的“拐子马”。“铁浮屠”的意思就是铁塔兵,这些士兵都身材高大,力气大,武艺强,箭法精,头戴着铁盔,身穿两层铁甲,枪刺不透,刀砍不进,就像铁塔一般,所以就号称“铁浮屠”。“拐子马”就是打仗的时候,从两边包围的骑兵,他们都英勇善战。这“铁浮屠”和“拐子马”可说是“常胜军”。这一回,兀术就要用他们来打败岳飞的岳家军。

因为精良的部队都被岳飞派出到各地收复失地了,岳飞身边只有很少的一些军队。大家看到兀术的军队气势汹汹的,都有点害怕,岳飞说:“我们是正义之师,有什么好怕的呢!”于是他吩咐士兵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打仗时不用骑马,都要步战,专砍敌人的马腿,等敌人从马上掉下来了,再砍他的脑袋。他又吩咐另外一些士兵都带上一把钩镰枪。这种钩镰枪有个钩子和一个弯镰,打仗时,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铁盔钩下来,再用弯镰割掉他的脑袋。决战的那一天,南宋军队就用这个办法把金军的“铁浮屠”和“拐子马”打得人仰马翻。这一仗被称为“郾城大捷”。

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落花流水,金军的将士感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只要听到岳家军来了,就吓得掉头跑。

可是,对于这样一位能挽救危亡的大将,南宋朝廷中却有人想方设法把岳飞除掉。

郾城大捷之后,岳飞就把向金军进军的计划写在奏折里,派人给宋高宗。可是,宋高宗一看就坐不住了,他想:现在岳飞的岳家军这么厉害,如果岳飞要谋反不服从我的命令,我能拿他怎么办呢?而且岳飞还说要把被金军抓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救出来,要是宋钦宗真的回来了,我不就做不成皇帝了吗?想到这,宋高宗马上给岳飞下了一道诏书,要他迅速地回到朝廷,把军队撤回来。

岳飞一接到宋高宗要他回去的诏书后,非常生气。他连忙写了一封奏章,说他要乘机打败金军,收复失去的土地,不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班师回朝。在宋高宗不知怎么办时,奸臣秦桧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命令前线的其他军队先撤退,只剩下岳飞的岳家军。然后,他让皇帝在一天之内,给岳飞下了12道令牌,要他迅速地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