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7923400000021

第21章 托尔期泰(5)

“我们周围有很多民族的移民,有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等,我不能穿他们所有民族的服装。”简·亚当斯基笑着申辩着。

“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应该选择他们当中谁都能穿的、更便宜、更简便的衣服,而不应该因为你的服装而脱离你愿意为之服务的人。”托尔斯泰热情地开导着。

“不过,穿得好一些也是工作的需要,这样容易在有钱人当中走动。您一定知道,干我们这一行是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简终于找到了她认为较适当的理由。

托尔斯泰微笑着点点头,他不打算再争论下去了。在又谈了一些其他问题之后,托尔斯泰友好地请客人去沐(mù)浴、休息。

简·亚当斯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逗留了两三天。她和托尔斯泰之间相处得十分愉快,两个人就不少问题都交换了各自的看法。最后,就像她来时亲自去接她一样,托尔斯泰又一直把她送上了火车。

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一位穿着华丽的胖太太可能是从托尔斯泰的服饰上竟把他当成是做工的农民了。她交给托尔斯泰一张便条,要他去送给她正在小吃部里吃饭的丈夫。托尔斯泰欣然地替她办了这件事,作为报酬(chóu),他也收下了她交给他的15戈比。可正在这时,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向托尔斯泰深深地鞠(jū)躬问好:

“您好!伯爵”

这位太太不由得瞪大了惊讶的眼睛:

“伯爵?他是伯爵?”

中年人平静地答道:

“是的,他正是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她慌忙地从车厢里走出来,一再谦卑地道歉说:“想不到您就是大名鼎鼎(dǐnɡ)的托尔斯泰伯爵,我真是有眼无珠,您可一定得原谅我。”接着,她十分尴尬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地请求托尔斯泰交还刚才她给的那15戈比。

托尔斯泰笑笑说:

“不,不,这钱我得留着,它可是我靠劳动挣来的呀!”

他郑重地把钱揣(chuài)进怀里,悠然地走出了车站。

1901年春,托尔斯泰患了疟(yào)疾,接着,他的心脏也出了毛病——心绞痛和心律不齐。7月3日,他几乎不能说话。在医生的精心护理下,一周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高尔基等33人向托尔斯泰发来了祝贺信。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女王也写信慰(wèi)问托尔斯泰,对他的天才和品德表示“深深的敬仰”。

7月底,托尔斯泰的病情又一次反复,医生建议托尔斯泰去气候暖和的地方疗养一段时间。于是,在8月末的一个寒冷黑暗的夜晚,托尔斯泰裹着一件皮大衣,由妻子、两个女儿和几个朋友陪同离开图拉前往克里米亚。

途经哈尔科夫车站,一大群人围着要见他,医生只让几个大学生进车厢来和他说话。此外,只让托尔斯泰在窗口露了露面,以满足群众想见到他的愿望。

9月7日火车到达塞瓦斯托波尔时,英雄的塞瓦斯托波尔的人民,为自己城市的保卫者、举世闻名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仪式。

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托尔斯泰一行由公路驱车去雅尔塔。他们在第一个驿(yì)站换马时,托尔斯泰独自向前漫步,遇到一个像小店员样的年轻人,他向年轻人打听河岸下面一个地方的名称。这青年见眼前的老人穿着粗劣(liè),回话十分傲慢无礼。

正在这时,衣着讲究的伯爵夫人走过来,殷勤地扶着托尔斯泰进了马车。

“这个老头儿是谁?”年轻人惊奇地询问马车夫。

“托尔斯泰伯爵。”车夫回答。

“什么?托尔斯泰伯爵,那位伟大作家!我的天呀,我的天呀!我愚蠢(chǔn)得瞎了眼。”青年绝望地喊叫着,把帽子扔进路边的尘土里。

“我宁愿把我的一切都扔掉,只要能去看看他,可是,我是怎么和他说话的呀!”’他捶打着自己的额头,眼里涌出了泪花,一直目送着马车远去,才怅(chànɡ)然离开。

1902年1月,托尔斯泰又因心绞痛而病得很厉害。他以为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好活了。他一生看到了太多的苦难,他希望能够帮助祖国,帮助人民,于是挣扎着给沙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独裁是一种过时的政府形式,”“高压统治的办法可以压迫人民,但不能治理人民。”他要求沙皇“废除土地私有制”,给人民以“言论自由、教育自由、信仰自由、迁徙自由”。”他认为沙皇和他的政府过去所做的一切是无可救药地错了,他渴望纠(jiū)正严重的罪恶。

托尔斯泰的信没有任何结果,相反,他的病却越来越重,并引发了肺炎,体温升高至40℃,长时间谵(zhān)语,情况十分危急。契(qì)诃夫写信给妻子说:“托尔斯泰情况很坏……可能在你收到这封信时就会听到他的死讯。我很悲伤。”高尔基也给朋友写信说:“可能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托尔斯泰已经不在人世了。在俄国,死去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还是第一次。”托尔斯泰的家人也在极度悲痛中讨论他的后事。

与此同时,沙皇政府当局也在积极布置,他们慌忙通电各地:一旦托尔斯泰逝世,严禁群众示威、开追悼(dào)会、挂死者像等等。更为无耻的是,宗教院头子波别多诺斯采夫密令托尔斯泰所在地的教会,只要托尔斯泰一咽气,神父就要立即进入内室,再出来时,应该宣布托尔斯泰已经进行了临终忏悔忏悔: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怒。,已经回到了正教教会的怀抱,并且领了圣餐。这个消息要立即用电报发往全世界。教会竟然准备采取无耻的欺骗手段来愚(yú)弄世人,美化自己,诋(dǐ)毁托尔期泰。

但是,托尔斯泰顽强的生命力又一次战胜了死神。为此,高尔基说:“天才战胜死亡”。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是一场无益的、灾难性的、耻(chǐ)辱的战争。当国外一家报社问托尔斯泰是支持俄国还是支持日本时,他回答“我既不支持俄国,也不支持日本,而是支持两个国家的劳动人民,他们受到政府的欺骗,违背自己的利益、良心和宗教,被迫去打仗。”

有一次,托尔斯泰在路上遇到一群领着孩子的乡下女人,去领丈夫的抚恤(xù)金,作家走上前去,躬(ɡōnɡ)身问她们:

“你们生活得怎样,抚恤金够过吗?”

她们望着眼前慈祥的老人,脸上露出了苦笑,其中一个胆大的妇女回答说:

“生活怎么能好呢?孩子们需要的是爸爸,爸爸在的时候,他们有说有笑,现在变成了小可怜,离不开妈妈一步。”

“是啊!孩子们需要的是父爱,是金钱买不到的父爱。”作家难过地低下了头。

回到家中,托尔斯泰和人们说起这次和失去丈夫的农妇相遇的始末,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

1908年的旧历8月28日是托尔斯泰的80寿辰,人们早就在议论这一天如何为他祝寿。托尔斯泰反对举行任何仪式,为了免于因他而使更多的人受到连累,他甚至渴望被关进监狱。他在一封信中说:

“实在没有什么像把我关进监狱——关进一个真正的、好的、又臭又冷又挨饿的监狱——更使我满意”了,因为这才“能把我从即将到来的80大庆这个威胁(xié)着我的重担下完全解脱出来。”

一天,托尔斯泰收到了基辅大学一位学生的来信,他在信中要托尔斯泰离开故乡:

“把生命献给人和人类吧,完成您在世上最后要完成的事业,使您在人类的心灵中永生!”

他又写道:

“放弃伯爵的爵位,把财产分给您的亲属和穷人,然后自己分文不留,像一个行乞(qǐ)者那样去周游一个又一个城市……”

这封信触动了托尔斯泰。他给大学生立即回信说:

“您建议我做的正是我的夙愿夙愿:一向怀着的愿望。,然而我至今尚未做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不是我吝(lìn)惜自己),主要的是这样做的目的决不应是为了影响别人。这不应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准则。只有不是为了预定的外在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内在需要,精神上再停在原来的状态已不可能时,才必须也应该这样做。这就像在呼吸困难时,不能不咳嗽一下一样。我离这样的状态已经不远了,而且一天比一天临近。

1910年10月28日凌晨,年逾(yú)82岁的托尔斯泰带着知心好友、私人医生杜尚·彼得罗维奇·马科维茨基离家出走。这绝非老托尔斯泰的一时感情冲动,而是他经长期酝酿酝酿:造酒的发醇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做出的最后抉择。

他们在火车站上了车。一路上托尔斯泰都很沉默。

三等车厢里挤满了人。医生担心托尔斯泰的身体,托尔斯泰却说,“多好啊,多自由啊!”他与车上的人兴致勃勃地交谈起来,关于土地,关于教育。有人认出了这就是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于是人们纷纷向他涌(yǒnɡ)来。人们听着他的讲话,却不知面前这位老人,生命正走向终点。

托尔斯泰到达了以前朝圣过的奥普京修道院,还见到了他的出家在此的一个妹妹。他妹妹听说他要在这里住下,激动极了。

但第二天,托尔斯泰离开了修道院。

在路上,托尔斯泰突然发起烧来,浑身发冷,打寒战。医生和萨沙决定不再往前走了。火车到达阿斯塔波沃小站,他们就下了车。没有旅馆,他们暂时住到了站长家里。

一到站长家里,托尔斯泰就昏迷过去了。

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时醒时睡。在清醒时,他向女儿口授了关于上帝的思想以及给儿子们的信,要他们安慰母亲,并说对她怀有真诚的怜悯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和爱。

11月2日,托尔斯泰体温又上升了,并且开始剧烈咳嗽,医生诊断是肺炎。病情开始一天天恶化,托尔斯泰常常昏迷不醒,当他清醒时,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1910年11月7日凌晨,托尔斯泰停止了呼吸。屋子里一片沉寂(jì)。医生过去,替他闭上了双眼。

托尔斯泰的逝世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全世界的电报线路和海底电缆(lǎn),都在忙着拍发关于这位伟大人物逝世的电报,成千上万关于他的专栏在排版、付印和发行。所有的重要报纸都加了黑框,剧院停止营业,全国的学校都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他举行示威游行和纪念活动。国家杜马工人代表团也拍来电报。

托尔斯泰逝世的当天,火车载着他的遗体,缓慢地从阿斯达普沃朝他家乡雅斯纳亚·波良纳行驶。沿途每一个车站都挤满了人群,向他表示最后的敬意。

11月9日,是托尔斯泰安葬(zànɡ)的日子。托尔斯泰的儿子们和农民们抬着他的灵柩(jiù),送葬行列将近1英里长。走在最前列的是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农民,他们举着白色亚麻布的横幅,上面写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您的好处将永远铭(mínɡ)记在我们成为孤儿的农民心里。”大学生们组成的唱诗班,唱着“永恒的纪念”的赞美诗给他送葬。

遵照作家生前的遗嘱,他的遗体安葬在雅斯纳亚·波良纳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的峡谷旁。这是他童年时代和自己的哥哥们做游戏时寻找“绿木棍”的地方,据说那“绿木棍”上写着“使全人类免遭(zāo)一切不幸,永不争吵,永不生气,幸福无疆的主要秘密。”这是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揭示和探索的秘密。托尔斯泰深信人类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以毕生的精力在为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