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7923400000030

第30章 海明威(5)

这时巴黎城内的战火硝烟还未平息,性情急躁的海明威总是先行一步,他要喝酒庆功了。

盟军攻克巴黎以后,《法兰西义勇军报》率先载文报道了海明威及其战斗队的事迹,文章说:“他是一个刀枪不入的强悍(hàn)者”。其他各报也随之纷纷报道。

海明威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英雄。

他把战地记者的职责完全丢到了脑后。德军驻巴黎总司令向盟军签字投降的那天,他也顾不得发电报道这一重大消息,他与朋友狂欢痛饮。

8月底,几个月前结识的玛丽从伦敦赶到巴黎来看望海明威。胜利的时刻也是收获爱情之果的最佳时刻。

但是,战斗还未完全结束,在德军建立的西墙防线上,两军鏖(áo)战正酣(hān)。玛丽刚到巴黎,海明威的朋友——两个月前最先冲上诺曼底滩头的步兵英雄团上校团长朗哈姆——用军用密码发来一个私人信件:

“见鬼去吧,海明威,我们正在与敌人激战,你却躲在后方!”

来日方长,海明威顾不上玛丽了。挎上卡宾枪,他带了一批志愿者,去追赶朗哈姆的英雄团,追赶正在德军西墙防线上进行的激战。一路上与零星德军发生几次遭遇战,海明威队伍里牺牲了6个人。他写信对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说,要不是自己会动脑子,一天得当几次俘虏。

三天以后他出现在朗哈姆的团指挥所,半个月后,他参加了摧毁西墙防线的战役。在那炮火纷飞,每一秒钟都有可能死亡的地方,海明威坦然自若,毫无惧色。

战斗胜利的夜晚,朗哈姆在他的指挥部举行了牛排晚宴。此时纵深区域的德军炮兵仍在时不时向盟军营地打冷炮。朗哈姆关于这次晚宴的回忆令人动魄(pò)惊心:

诺曼底登陆成功以后,朗哈姆在圣·米歇尔山附近的一所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挥所,环境安全而优美。海明威一次开车到了这里,正遇上朗哈姆和军官们正准备举行庆祝宴会,新指挥所里喜气洋洋。朗哈姆邀请海明威参加。这类活动海明威几乎从未拒绝过,可那天他却心神不定,拒绝出席,朗哈姆再三挽留,他还是开着车匆匆走了,仿佛这个新指挥所里有什么让他感到可怕的东西。

海明威走后不久,德军的炮火忽然猛烈轰击指挥所,几个军官被炸死,还有多人受伤,伤者中包括朗哈姆。后来朗哈姆问海明威那天为什么反常地急躁,匆匆离开,海明威说:“我在那个地方好像闻到了死人的臭味。”

另一件事是发生在突破德军西墙防线以后。朗哈姆任命一个少校担任第一营的代理营长,一天,朗哈姆和海明威一同乘吉普车到这个营的阵上去视察。回团指挥所的路上,朗哈姆说,第一营这个代理的少校营长不称职,要在近日内免除他。

海明威听了没吭声。可过了好一阵,他突然喊道:

“郎哈姆,那个营长非要免除吗?”

“怎么啦?”朗哈姆有点不高兴地说。

“他活不多久了,他快要死啦。”

10分钟后,他们的吉普车回到团指挥所,一个参谋副官匆匆走上前来对朗哈姆行了一个举手礼:“报告上校,第一营代理营长阵亡。谁接替他指挥?”

朗哈姆和海明威离开第一营不久,一颗德军的炮弹击中营部防空壕,那位代理营长当即被炸死。

一阵惊愕之后,朗哈姆问海明威:“你他妈的怎么知道他会死?”

海明威喃喃地说,他也讲不出所以然,只是在视察阵地时,好像闻到那少校身上有一种奇怪的气味。

这两件事,海明威自己也说不清,朗哈姆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海明威的眼睛不好,但是其他感觉,尤其是嗅觉,特别灵敏。他不抽烟,但嗜(shì)酒,原因之一就是他认为烟使人感觉迟钝,酒则恰恰相反。而他的写作,他实践“冰山原理”,创造冰山效果,必须依靠灵敏的感觉。

海明威的敏感也曾帮助他自己和他的同伴死里逃生。在欧洲战场上最激烈的赫(hè)特吉纳战役中,海明威和几个记者一天开着一辆吉普车在泥泞的路上走。那天雾很大,能见度低。突然,他们听到天空中传来一种奇特的撕(sī)裂声,这种声音只有海明威熟悉,是一种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老式飞机发出来的。德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穷途未路:形容无路可走。,不得已又将这种飞机拿出来参战。它的特长是低空俯冲,如若未被击落,其杀伤力相当可怕。

海明威大声喊道:“跳车!”

大家立即跳下车,奔到路边的土沟里。眨眼间,一架飞机朝公路俯冲下来,紧接着是机关枪的疯狂扫射。一阵空袭过后,那辆吉普车被打成了蜂窝。

奇怪的撕裂声远去之后,匍匐在地上的同伴们才抬起头来,他们看到,海明威站在那里,一手端着随身带的酒壶,正泰然自若地喝他的马提尼酒。

战争结束。美国陆军为了感谢他提供情报的功绩,赠给了海明威一枚青铜奖章,以表彰(zhānɡ)他的英勇。

然而,海明威的家庭生活却不那么顺利了。他的妻子也曾极力反对他到战场上去,因为,此时的海明威已经是接近50岁的人了。但海明威并没有接受她的意见。所以,当战争结束,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古巴的“瞭望山庄”时,妻子玛瑟已经不愿做个孤独的女主人,去追求她热爱的新闻事业了。

每一次战争都改变了他的家庭,海明威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

不久以后,玛丽小姐成了“瞭望山庄”的女主人,并一直陪伴海明威度过老年。

回到“瞭望山庄”,海明威又过上了他“钓鱼——写作”的生活。

一天清晨,海明威准备驾驶“拜勒号”出海玩一天,突然发现海滩上坐着一位老渔夫,他呆呆地望着大海,脸上流露出痛苦和失望的神情。

“嘿,老伙计,有什么要帮忙的吗?”海明威叫了他一声,顺手递过去一支雪茄。

“嗅,我在想一件遥远的事。”

于是,老人给海明威讲起他出海捕鱼的一次经历……

他的每一句话,都让海明威回忆起他十几年前在基韦斯特度过的捕鱼的日子。于是他整整八个星期奋笔疾书,写出了《老人与海》。

这个故事讴(ōu)歌了人的尊严、力量和勇气。海明威把它交给了出版社……

1952年,《老人与海》获得美国文坛上最负盛名的普利策奖。

瑞典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也在考虑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

此时的海明威却远在非洲,他与玛丽一起去报道一起恐怖活动。有一次,为了赶路,他们租了一架小飞机。在飞越一条大河的时候,海明威一时兴起,想要低飞,以便观赏气势雄伟的瀑布。

正当他们逐渐接近震耳欲聋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的大瀑布时,一群水鸟拦住去路,驾驶员被迫俯冲。

飞机坠毁了。幸运的是3个人都只受了一点皮外伤。

他们在河边的丛林里待了一夜。

清晨的时候,他们打点行李,沿着河岸寻找船只。

与此同时,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一个驾驶员在瀑布附近的一片丛林里发现了失事的飞机。

没有迹象表明有幸存者。由于没有空地可供飞机降落,他不能下去调查。

驾驶员用无线电向最近的联络(luò)点报告了遇难飞机的牌照号码。

不一会儿,他得到回音,那是海明威乘坐的失踪了的飞机。

第二天,所有的晨报都发表消息说,在非洲一个难以进入的地方发现了海明威那架失踪和坠毁的飞机。海明威夫妇可能是遇难了。

而这时候,海明威夫妇和驾驶员,一行三人已经搭上了一艘满载游客的汽船,免费到达了非洲的另一城市。

为了返回原驻地,海明威又租了一架轻型比赛用飞机。

飞机凌空升起,飞了片刻就一头栽到一个亚麻种植园的地面上。

几秒钟后,飞机“轰”地一声爆炸了。

干燥的麻秆(ɡǎn)燃成一片火海。大火盘旋上升的黑烟表明海明威夫妇以及飞机驾驶员都已经遇难了。

世界各报几乎都以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海明威遇难的消息:

“海明威的座机在非洲上空失事”

“死于午后”

“海明威及其夫人遇难”

“海明威机毁人亡”

“丧钟为谁而鸣”

正当电传打字机和无线电讯不停地发出海明威遇难的噩耗,各报都在匆忙草拟头版讣(fù)告时,海明威夫妇以及驾驶员从飞机残骸和火焰中爬了出来。

玛丽受了伤,几乎不能动弹。她的肋骨断了,刺进了腰部。

海明威显然感觉良好,还帮助一群当地人和农民扑灭那熊熊烈火。

他在起火的田地之间冲来冲去,玛丽则躺在地上,用手把肋骨按在原来的部位上。

“跑慢些,注意你的伤。”

“可是这火势太猛了,我们得先灭火,干完了我立刻回来,玛丽。”

直到灌木丛的火势被控制住了,他们才被当地人送到了300公里以外的最近的一个医院。

医生为海明威检查了全身;

右肾挫伤、肝损伤、关节粘连……

海明威沉睡了几个小时,醒来就问:

“玛丽呢?”

“我在这儿。”

“你的伤怎么样了?”

“噢,我根本没事儿。你现在倒是应该好好地躺一会儿,你需要睡觉。”

“我根本不在乎这点伤,你真的没事儿吗?”

“是的,确实没什么。我的两根肋骨外面裹着松紧适中的纱布,一点也不疼了。来吧,在你的额头上放上这个大冰袋,会舒服一点的。”

他伸开手脚躺在病床上,不计其数的记者和摄影记者把他团团围住。他看了用二十五种语言文字发表的他的讣告,不禁笑道:

“能读到自己讣告的人不多,我可真是走运!”

这时候,瑞典来的信函(hán)告诉他,《老人与海》荣获了诺贝尔奖。

海明威荣获诺贝尔奖以后的七年,是他健康衰退的年代。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在战争中留下的那些旧伤痛日甚一日地折磨他。他用强悍的精神与年老的病体展开了严酷的抗争。1961年4月底,海明威住进了明尼苏达州的梅耶医院。除了原有的病之外,医生诊断出他还患了皮肤癌(ái)。

入院时,主治医生罗姆要他作了决不自杀的保证。

两个月以后,他说自己的病已经大有好转,无论如何要出院,玛丽拗(niù)不过他。

他们租了一部汽车回家。

海明威晚年定居地从古巴哈瓦那的“瞭望山庄”迁到了美国爱达华州的凯奇姆,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适于他疗养。从明尼苏达州梅耶医院到凯奇姆的旅途是1700公里。当时正值盛夏,为了减少旅途劳累,玛丽安排了五天时间跑完全程。

6月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到久违了的家。

7月1日晚上,玛丽在自己的卧房里正准备就寝(qǐn)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支古老的意大利歌曲:《人人夸我是金发女郎》。她于是穿过厅堂走进海明威的卧房,把这支歌唱给他听,他也轻轻和着唱了后面的几句。

这就是海明威和玛丽共度的最后一个晚上。

7月2日刚好是星期天,是上帝创世以后休息的日子。

星期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海明威像往常一样醒得很早,他披上一件大红睡衣——他平常称它为“东方皇帝的龙袍”——慢慢地顺着铺了地毯(tǎn)的楼梯向下走去。他注意到枪支已经锁进了地下室,不过他知道钥匙就放在厨房水槽(cáo)上面的窗架上。

他拿了钥匙,跟着脚尖走下了地下室的楼梯,打开储藏室的门,挑选了他最喜欢的一支镶(xiānɡ)银的双管猎枪,拿出了一些子弹,然后回到客厅旁的一间小屋。他往枪膛(tánɡ)里装了两颗子弹,小心翼翼地把枪柄放到地上,身体向前倾,把双管的枪口衔(xián)在嘴里,扣动了两边的板机……

枪声震撼(hàn)了整幢房屋,玛丽立即飞奔下楼。她停下脚步,顿时愣(lènɡ)住了,惊呆了。

玛丽失声痛哭,她后悔自己没有把钥匙藏好。稍微平静一点之后,她叫来了警察和法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幢房子很快挤满了人。大街小巷都是报童在穿梭,每一张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写着:海明威逝世,丧钟为海明威长鸣……

海明威的一生充满着战斗,充满着传奇;自杀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他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生活或死亡的方式。

他被安葬在他生前喜爱的一个猎场上。墓地周围青山环绕、芳草萋萋(qī)。安葬仪式简朴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