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称,幸福指数将作为重要的统计标准,进人统计范畴,以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
长期以来,GDP作为主要或唯一的参照标准,主导着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衡量和认可。于是在这个杠杆地撬动下,不惜以环境、能源的过度牺牲为代价,不惜损害以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单纯地片面地追求GDP的问题日渐浮出水面,不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比如某些行业、某些产业的一哄而起等等。更为重要的是,片面追求GDP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增多影响着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每个个体都能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生活的一个理想蓝图。
事实上,重集体,轻个体重一致,轻差异的思想在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于是,为了集体付出自我是光荣的,是值得推崇的理念,一直在主导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个大逻辑没错,但是在强调整体利益和效应的时候,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就显得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借口整体的利益,伤害被征用土地农民的利益,伤害被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例也就屡见不鲜。
其实,不管其社会形态如何,可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以人为根本,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作为产品,作为所谓的消费生产资源来对待。特别是在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基本解决了全民温饱问题的今天作为主导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估体系所关注的就应该从基本的物质和经济需求向作为人的精神、心理感受等“软”指标倾斜,这该是目前整个社会所需要关注和建立的新的伦理架构。
幸福指数在西方已经是个普遍的统计衡量参数。CNH(国民幸福总值)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已经采用了多年,成为关乎国计民生政策出台的重要参考指数。事实上,所谓的经济与幸福是不能画等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所谓幸福更多地体现在其对目前社会的认同度和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可以说,个体幸福指数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一个国家竞争力。
对每个个体生命和尊严的尊重,对每个个体主观生活质量的认同,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胸怀和发展走向。
从对宏观的对整体的对刚性的关注,向对普通的个体生命质量的全方位关注,就是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的具体体现。认可并实现每个个体的价值,尊重并发展人的物质和精神的本质需求,其内在的含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政治的追求,也是执政党能力的体现。
家国一致,和谐相处,本就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处理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上,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该是到关注人的时候了。
也许,有人会担心,重视对个体人的幸福关怀,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会不会使极端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泛滥?
我想,这个不必要担心。
卢梭早在他的《社会契约论》里就专门表述过:“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财富和人身,并且由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地自由。”
对每个人的权利的发展和尊重,本身就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所关注和希望的。现在幸福指数的提出,只不过是还原了被尘埃所遮蔽的本来面目。人的权利的被张扬,所带来的是人对社会的更多关注、参与和建设。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个观点的精要之处,就是要消灭对人生存的种种威胁,扫掉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各种障碍,无论这种威胁或障碍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社会的。本身来讲人的合理欲望就是要肯定的,我们共产党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为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创造更和谐更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