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人类生存的危机
7944300000026

第26章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

§§§第1节中国不能走先发展后治污的老路

中国大陆实在太大了,13亿多人口的国家如果有少许进步加在一起就惊人的成就;同样,中国人要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也一定会带来可怕后果。

1996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北京在这一天同时公布了两份有关中国环境保护的长篇报告,足以显示当局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已先后完成了四个国情报告,环境问题在每个报告中都占有突出地位。在1995年完成的第四号报告《机遇和挑战——中国走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基本发展战略研究》

中,研究小组列出了制约中国长期发展四大因素:人口、资源、环境、粮食。

他们认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农村工业化,我国正进入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阶段。不仅总体环境质量继续恶化,而且局部环境质量加剧恶化,直接损害我国长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威胁十几亿人民的生命支持系统,构成十分突出的短期内也难以解决的生态危机。”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的生态环境大破坏有普遍性的一面。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工业国还是寻求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走的都是相同的轨道:为摆脱贫困而加速经济增长,却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中国大陆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历来是全国最穷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了“锌都”,土法炼锌一天就可赚到十几元。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大气污染、水质恶化、森林枯萎、粮食减产以及人们健康受损。

先发展经济,再处理污染,这是发达工业国走过的道路。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按1980年的美元计算,美国是到了人均国民生产值达1.1万美元才大规模处理污染,日本则由4000美元左右开始。中国大陆如果也如此,起码还要数十年时间再着手全面处理污染,到那时恐怕神州大地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因此,经济增长与控制、处理污染并行,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唯一发展模式。这不仅是因为西方先进国家已有痛苦教训可作反面教材,更因为资源相对缺乏而又有12亿人口的中国,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现在,中国大陆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及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的加速消耗、生态环境的加速破坏,以及人口增长、人口老化、就业需求等负担的继续加重。

北京市政府无疑已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但环保意识未必已为多数中国人接受。当人们必须在贫困和污染两者之间作一选择时,往往选择的是污染。

因此,发展与环保并重,必须成为北京市政府“宏观调控”改革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除须严格执行既定的环保法律,还应规定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有相应的环保方案,对官员政绩的考核也至少要把环保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样,中国在引进外资和技术之时,必须避免引进污染。发达国家厂商为躲避本国日趋严厉的环保法律而向第三世界输出污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第三世界国家能否有足够的决心抵制输入污染,则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但更恐怖的是“土垃圾”污染无人过问,并殃及四邻。珠江三角洲的繁荣,与香港商人的投资密不可分,但如今这地区的环境污染正对香港的水质和空气带来威胁。由此得出的教训是,国际社会除了要利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也须帮助中国大陆控制和治理污染。否则,中国的生态灾难必然要使整个地区共同承担可怕后果。

§§§第2节中国加大治理环境污染力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重要水源的湖泊和河川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净化措施,例如指定重点治理地区,命令有污染的工厂停工等。另一方面,在居民中开展了防止污染的宣传运动。

长江下游地区的太湖,是中国三大湖泊之一,也是屈指可数的观光地区。

周围居民达3300多万,饮用水和农业用水均取之于太湖。但是,据说每年约有150万吨化肥和农药的残液由水田流入太湖。此外,还有2000吨洗涤剂随着生活废水注入太湖。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地区的村办工厂约有10亿吨以上的废水流入湖中。

其结果是使适于饮用的湖水面积减少了15%。1995年夏天,居民反映“水有臭味”,于是净水场停止供水3天,结果,居民纷纷抢购和储存矿泉水。

过去敬献给皇上的太湖名产银鱼的捕获量,去年也比上一年减少一半,只有540吨。

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河污染也相当严重。淮河流域人口为1.5亿人。180个城市和乡镇工厂排入淮河的污水每年达24亿吨。1994年夏天,由于水质污染曾禁止饮用淮河水一百天以上。

中国政府1995年制定了防止淮河流域污染暂行条例,指示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4省共同解决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光是为防止污染就投入40亿元人民币。

安徽省以防止淮河污染为题,召开了座谈会,美国的环保机构和厂商也派了代表参加。中国开始设法取得海外的支援和引进国外技术。

此外,中国还把海河(天津市)、辽河(辽宁省),巢湖(安徽省)、滇池(云南省)指定为重点防污染地区。但是,实施防止污染对策需要庞大的费用,而且,由于限制生产和关闭工厂等,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优先发展经济的中国政府来说,治理污染问题已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说,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加快和人口增加意味着中国的“环境状况仍然是非常严峻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已经通过许多涉及环境的法律和规定。除了地方性法规之外,这些法律和规定包括四项主要法律,20项环保规定和320多项环境标准。

然而,尽管有这一整套的新法律法规,但实行起来仍很困难。

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所以环保部门往往面临着非同寻常的艰巨任务。但中国官员们强调说,环保观念正在被人们接受,各级政府对无视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带来的危险越来越敏感。世界银行和包括欧盟委员会和日本在内的向别国提供发展援助的国际组织正在增拨资金,以帮助中国防治污染。

§§§第3节云南自然保护区全国最多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的自然保护区已达102个,总面积为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有西双版纳、哀牢山、白马雪山、南滚河、高黎贡山和苍山洱海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一批省、地、县级自然保护区。

据考察,我国约有3万种高等植物,其中云南有1.8万种;全国约有3100种野生脊椎动物,云南有1600余种。

云南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高山森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原湖泊、喀斯特地貌、珍稀动植物、草原牧区、雪山冰漠等各类自然保护区。云南将利用这些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逐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第4节苏格兰高地引进狼群搞生态旅游

在英国销声匿迹近三个世纪的狼群,有望在一两年内重返苏格兰高地。

一家名为“苏格兰狼群开发基金会”的组织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对这一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将在苏格兰高地搞一个试验性的狼群繁殖中心。苏格兰狼群开发基金会官员罗杰·帕纳曼说,他们最终可能会把大约300只狼送回苏格兰高地的羊群和人烟稀少的地带。

这一项目的倡议者们说,地方当局将会从这一生态旅游工程中获益,因为一旦这项工程成功了,一些狩猎爱好者们就不用再去非洲过猎狼的瘾了。

然而,当地的农民和地主则认为狼繁殖率很高,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英国全国农民协会苏格兰分会官员伊恩·梅尔罗斯说:“这是一种十分荒谬、不应该有的想法。”

一些猎狼爱好者们认为,狼群重返苏格兰高地不可避免,因为欧盟的一项法律已要求各成员国研究引进业已灭绝的野生动物群,其中就包括狼、河狸和棕熊。目前在欧洲,只有西班牙、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才拥有狼。

英国最后一次发现狼的踪迹是在17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