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
7948000000031

第31章 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4)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原来我作文写得好是与我每日坚持写日记这件看似事情微不足道的事情息息相关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很少有机会一蹴而就,而是像爱因斯坦做小板凳一样,刚开始很差,慢慢才开始变好一点,再继续做又会变好一点。随着不断的积累,只要你用心,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质也会慢慢随其自然跟上来的。

有位老人家低价买了一块长满野草的荒地,每天老人家都在这块地里辛苦劳作。早上六点开始工作:除草、松土、下种、浇水……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后才收工回家。

在老人如此辛辛苦苦劳作半年后,这片原先无人要的荒地已经长满鲜艳夺目的花树了。这片艳丽的花园吸引了无数的人,大家都赞不绝口。有一个人忍不住上前对老人说:“老伯,你的花园真美,我非常羡慕,看来上帝真的很照顾你啊!”老人笑笑回答说:“先生,或许上帝真的很照顾我,但你是否知道我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努力地工作,直到傍晚才收工呢?”

默默耕耘往往无人问津,更无人羡慕,而只有辛勤地努力灌溉出硕果,光环加身之时,才能引人侧目。看见别人上台领奖、讲述成功的心路历程时,你才会明白,每一分收获都需要付出汗水,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付出代价。成功都是由辛酸和汗水所结成的果实。成功并不是一时的,它的关键是平时的准备与辛勤开垦。

毫无疑问,每一位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是付出在先。我仍旧清晰地记得,刚刚做销售的时候,我雄心勃勃,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在第一次大会上,我向最优秀的业务精英请教他们取得成功的窍门。那位同事笑得很灿烂,他回答我:“不停地打电话,每天都打比你们多十倍的电话,这是我每次都业绩第一的原因。”当时,我认为是他在忽悠我们,后来我静静观察他的举动,我们在闲聊的时候,他在打电话;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他在打电话;我们因为一个订单的成交而欢快地讨论时,他还是在打电话。一个月下来,他的业绩还是雷打不动的第一。那一刻我相信了,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后天的勤奋。

后来我去了一家新公司,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要加满油,一直冲到下班,不论别人在做些什么,我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沉浸在与客户的电话沟通之中。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我慢慢摸熟了销售的技巧,更加熟悉了公司的产品,更进一步了解了客户。两个月后,我的销售业绩名列第一。那一刻,我彻彻底底相信了曾经那位优秀同事,他的话是正确的,量变产生质变,成功者大多靠后天的勤奋。

加油,我一定行

——【为自己不断加油】

我们努力之前都会参照别人,而走到最远的那一个便成了一道限制自己发展的底线。我们默默地将此定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许多人都感叹自己懂得的太少,学习得太有限,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他们仅仅停留在感慨阶段,却从不考虑如何去补救。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学校的学习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基础,走进社会后,我们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有个叫吉列的美国人,他没读过书,却干过多种工作,挣的钱只够温饱。吉列左思右想,想要搞一些发明出来多赚点钱,可是到底搞什么发明呢?

有一天,吉列约会朋友的时候,朋友的一席话提醒了他:“发明的这种东西要便宜,使人用后舍得扔,再用的时候再来买,你的钱就会源源不断。”

这天清晨,吉列在剃胡子的时候,发现刀片不快了,他将就着用,最后还是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了几道难看的疤痕。吉列非常懊恼,大声骂道:“难道世上就没有一个更好的剃须刀吗?难道就没有一个混蛋来造一件好用一点儿的东西吗?”

他骂着骂着,心里一亮,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要发明的东西吗?这不正是一个可以用过即扔的对谁也无所谓的东西吗?找到发明的方向后,吉列辞去了工作,开始了他的研究。经过各种困难和实践之后,安全而方便的吉列剃须刀诞生了。为此,吉列发了大财。

只有首先对现实不满,才会思考,在思考下产生努力的方向,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就能由不满而走上向上的阶梯。

我一直都认为人生向前,所有的知识与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之前都会参照别人,而走到最远的那一个便成了一道限制自己发展的底线。我们默默地将此定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想必每个人都有如此体会:如果你的计划是跑一千米。当你跑到八百米的时候可能才感觉力不从心。而如果你的目标是五百米,可能你到四百米就没什么力气了。差异来自哪里?人还是那个人,只是目标不同罢了。

要么不定目标,拼命往前冲,冲到哪里是哪里,因为没有底线,往往会冲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要么将目标定高一些,不要伸手即可触及,而要跳起来才能摘取。那样才刺激,才有意思。

审视自己,我们是否给自己无形之中设置了许多底线呢?如果有,请你轻轻地将它拆除,不要轻易满足。给自己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让你的潜力更好地发挥,让你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台湾着名企业家陈茂榜非常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经常能够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更是高人一等,但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

这位传奇人物仅仅是小学毕业,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学历的人,凭借自己的实力荣获了名誉博士学位,他的实力从何而来呢?

陈茂榜的实力是他永远不满现状,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自修而得来的。他十五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下班后,他以读书作为消遣、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日子一久,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两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八年,也读了八年书。陈茂榜说:“学历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

其实许多人都感叹自己懂得的太少,学习得太有限,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他们仅仅停留在感慨阶段,却从不考虑如何去补救。知识不是只有学校里才能学来的,走入社会后,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肯拿出时间来有选择地学习,很快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风风是我的一个朋友,她当初在公司做文员,可她有一个梦想,她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用流利的英语与那些外国客人交流。当时有许多人笑话她只不过小学水平,没基础,又没老师,这辈子也只能是痴人说梦,想想罢了。可她并没有气馁。

每天下班后,风风都会拿着复读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写,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记忆。后来慢慢到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记,偶尔还能给我们来几句标准流利的英语,这令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

一年过去了,风风的床上堆积了许多书本,她微笑着说:“我现在有一些基础了,我可以白天上班,晚上去读电大。看,我已经报名了。”看着她天真年轻的笑容,我也替她高兴。

分开两年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我用英语回应着,脑子里拼命转悠,始终没能想到,原来这个人居然就是风风。一阵欣慰、爽朗的笑声后,风风告诉我,三年的努力,她现在已经被聘请做了外贸跟单,已经坐在了宽敞的办公室里,只需要接待那些外宾,跟进他们的订单就可以了。她言语里充满自信,带着阳光与希望。我一阵感慨:“风风,很不简单嘛!继续加油。”她连连答应。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学校的学习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基础,走进社会后,我们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如果你好好利用业余时间,日积月累,不断拼搏,你就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