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雪的圣经
795500000010

第10章 有月的夜

有月的夜是美好的夜,自古月夜遭人爱。可如今这有月之夜和无月之夜恐怕只有乡下人最会感知了,也只有乡下人才会依然对月夜情有独钟。有月,夜行人不用火把,居家者可不必掌灯,这是乡间的一道见景。

城里则不然,时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学,每当夜色来临,大街小巷华灯齐放,五光十色,有月与否一个样,谁都难以再留心斗转星移这类事。久居城市的人必然对月之阴晴圆缺失去敏锐的感觉,他们对岁月最敏感的除年岁外怕就是天气的冷暖晴雨了,以便把握时机及时添减衣服,既讲风度又讲温度。

可是,自幼生活在乡下的我,对月亮有一种特别的眷恋。有月的夜我倚窗而坐,沐浴在如银的月光下,童年生活的那个山村老家的情景便会从记忆深处清晰地跳出来。

有月的夜,村民们总是睡得很晚,特别是夏天,吃过晚饭,大人们抬一张椅子或一条板凳往院子城一放,躺着乘凉聊天,扯南山侃北海,什么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相会,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穆桂英挂帅,什么八月初一开天门,天狗吃月亮等等,听得我们这些娃儿津津有味。

有月的夜,我们在没有故事听时,会坡上坎下地邀约到路上去追逐打斗,上上下下地疯跑,直到深夜也不思回家。一阵疯玩之后,躺在床上呼呼直睡到天亮仍不醒。

有月的夜是有好心情的夜。明月之夜遥望那光洁的圆盘或镰刀,我就会想那玉兔捣药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想那“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想那“举杯邀明月”的李太白;想那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的苏学士……由此,我又想这月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完全可称之为月亮文化。中秋赏月,恐怕更重要的就是赏文化。

有月的夜,我总希望是停电的夜,熄灭了林林总总的红红绿绿的灯,还一版洁净的月光世界,然后出去散步、聊天、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