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雪的圣经
795500000030

第30章 龙口的桥

我出生在巩留县阿尕尔森乡龙口下游,既时刻关心龙口人的生产生活,更关心龙口的桥。

龙口下游河港 纵横,密如蛛网,那清清甜甜的水孕育了龙口人,孕育了庄稼也孕育了龙口这片肥活的土地。河港带来丰收带来富庶,但河港也带来交通不便。“隔河千里远”,人们多么渴望在每条河上架座桥啊!

上小学时学过“赵州桥”这篇课文,十分羡慕,曾幻想把“赵州桥”搬回龙口,免得上学过河要拉渡船。因为,那时龙口没有学校,离本乡学校又太远,上学必须过河去新源哈拉布拉乡的一个村办小学校。当睁大双眼听了储贯巧对造石桥的故事后更是神往。那“石重船轻轻装重”的上联曾让我们思考了几天也无法对出下联,经一老翁说出下联“布长尺短短量长”时,无不拍案叫绝……长大了我们也对个巧对,在庄前造座石桥……

梦想终于实现了,庄东河上造桥了。我们看着庄里的男劳力锯树的锯树,打桩的打桩,几天工夫便造出一座木桥。虽简陋,然而他让天堑变通途,没等木桥铺板,我们几个调皮鬼就踩在桥梁上飞来奔去……可好景不长,庄东河几一天发洪水,不知哪夜冲坏了一根桥桩,木桥斜倾了,虽然锯一棵大树绑扎了,但走一步摇三摇。那下地的人们空手易过挑担难走,不免甩下一两句脏话。当然最苦的是学生,打桥上过一个个心惊胆战。那些年岁稍大的人看桥边无人,便俯下身爬过桥。一次,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在风雨交加的傍晚,滑下河淹死了,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在庄里走了三遭才被人劝回家……这已是外出工作后听说的事了。

改革的春风吹遍龙口,逐渐富起来的农民又想造桥,在县交通局的支持下,人们筹集了数万元,拆了坏木桥 ,修了一座水泥桥,抬头看田野一片金黄,看头瞅流水碧绿澄清,看着水上漂游的数只白鹅,看着水中树木的倒影,使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不禁心旷神怡。

“要想富先修路”。1995年,县里一条三级公路打我们龙口经过一直可通向新源。要在庄东河中游建一座宽阔的水泥大桥。经测量就建在距原桥不远的地方。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了几个月,大桥落成了。通车这天我被叫回村。看着车从大桥上驶过,农民欢呼雀跃,我也止不住十分激动:是啊,这横跨在河上的威武大桥,显得雄伟气派,她既似农民挺立的脊梁又似农民敞开的胸膛,这水泥大桥是龙口的镜头、龙口的诗眼、龙口的形象;这水泥大桥更是龙口的一块无字碑!此时,一位抖动花白胡须的老正细细抚摸水泥桥梁,如抚摸小孙子的头一样仔细,口中不住赞叹:好一座水泥大桥,咳,好一座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