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雪的圣经
795500000039

第39章 三国遗址——水镜庄

翻开《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有“玄德南漳逢隐沦”一章。却说蔡瑁设宴欲下毒手,刘备逃出襄阳城,马跃檀溪,似醉如痴,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到了司马徽隐居的庄院。这便是位于南的水镜庄。司马徽曾在此向刘备推荐天下奇才:“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而引出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的故事。

出南漳县城即遇一条大堤。站在堤上,只见一道铁索桥横跨蛮河,直通对岸玉溪出脚下。山脚下的绿荫丛中掩藏着几间古老的瓦房。

走过长达一二百米、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即到三国遗址之一水镜庄的大门了。进门,迎面一尊司马徽塑像。司马徽右手牛须,左手背后,正如书上所言: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左面有一亭,内立古碑一块,上有乾隆七年南漳知县徐彦所题“汉水镜栖隐处”几字。亭旁有一处院落,青瓦白墙,门额上书“水镜遗址”几个大字。

这就是当年司马徽隐居的旧址了。院正中有一石碑,正面镌“司马徽先生小像”,以简洁明朗的线条勾划出一代名士司马徽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的风韵,背面为司马徽简介。

司马徽操,东汉末年的一流学者、古文经学家、著名隐士。当时,襄阳名士庞德公拒绝刘表礼请,隐于鹿门山,与司马徽、诸葛亮、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一大帮著名的学者、隐士。徐庶、诸葛亮、庞统先后出山,其他人皆“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司马徽先生在刘琮献襄阳城给曹操后,被曹操所虏,旋逝于曹营。

院落四周的墙壁上镶满了历代名人的书画石刻,多是赞赏司马徽先生善于识别人才、热心举荐贤才的内容,可谓一片喝彩声。院落正中为主体建筑“荐贤堂”,内陈刘备与司马徽促膝而谈的塑像。刘备正虚心向水镜请教:“奇才安在?”水镜拈须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司马微除了水镜先生之称外,还拥有另一雅号:好好先生。据说他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缺点,和人交谈时,无论美恶善丑,一概说好。有人向他讲述儿子死了,他也回答:“很好。”老婆责备他:“别人以为你品德好,所以把伤心事告诉你,你为什么听说别人儿子死了,反倒说好?”司马徽回答:“像你这样的意见,也很好!”司马徽与诸葛亮的处世观恰恰相反。诸葛亮隐居隆中之时,好为梁父吟,每尝自比管仲、乐毅、等待时机一展才华。司马徽则彻底地年破红尘,无意功名,以至于到了开口发言一概说好的地步。这到底是明哲保身,还是消极处世呢?

从侧门出院落遇一小沟,上筑石搭桥。过桥行四五步便是陡峭台阶,窄得只容下半只脚尖,向上爬过头天门、二天门,路向右转,依山壁建有环山城。顺城垛而行,到得会仙门。门后为白马洞。洞口建有高达二层的水镜祠,半隐于山体内。绕过水镜祠可进白马洞深处。洞中有司马徽常在这里读书、弹琴、会友、对弈、故又称“司马洞”穿越长达三十多米的白马洞,可达山后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迷谷”游玩。

水镜庄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确是一方风水宝地。